王維近年來跟著大薦福寺的道光禪師研習佛法,平日裡都是租住大薦福寺的客院。

他妻子去世將近兩年,道光禪師見他平日鬱鬱寡歡,便勸他多出來走走,感受一下俗世的好處與妙處。

今日來聽俗講也是道光禪師勸他來的。

道光禪師說出世有出世的活法,入世有入世的活法,他既然塵緣未了,不應這麼早便生出隱遁之心。

王維其實並不愛這樣的熱鬧,但還是聽從了道光禪師的建議。

此時他拿著手中的桂花糕猶豫片刻,終歸還是把它送進嘴裡吃掉了。

興許是為了照顧小孩子手小嘴巴小,郭家的桂花糕做得挺小,成年人一口就能輕鬆吃完。

正如三娘所說,這桂花糕不算太甜,入口不覺得膩,反而能品出秋日裡吸飽了陽光的桂花香。

明明是入秋後最常見的味道,明明是各家都會做的尋常糕點,吃著卻很不賴。

王維也把目光轉到講俗講的僧人身上。

道光禪師是京師有名的高僧,這種面向香客的俗講自是不會勞動他親自出面,不過今兒可是長齋月第一次開俗講,負責的人也極有身份,乃是道光禪師門下弟子明空。

明空能被道光禪師當親傳弟子,眉眼自是周正得很,一看就是與佛有緣的那種。

俗講不僅要會講,還要會唱,涉及佛贊之類的都是要唱出來的,而明空恰好有把好嗓子,大薦福寺每次長齋月開講便都由他來負責。

三娘不懂這背後的彎彎繞繞,瞧見大薦福寺連和尚都長得這般出眾,只覺自己真是來對了——不僅能碰上個長得賊拉好的鄰座,連主講都這般品貌出眾!今兒明空要講的是《木蘭變文》,算是極少見的以女子為主人翁的變文,算是大薦福寺一次大膽嘗試。

佛寺中這類俗講一開始盛行時還只是唱經和釋經,現在則是每到長齋月都會積極更新變文內容,暗搓搓和其他佛寺打擂臺。

如今變文已經盛行二十餘年,各種題材都有人涉足過了,明空便打算來個推陳出新,給香客們講講史上這些有名的女子。

看看這個花木蘭,替父從軍,為國征戰,可謂是忠孝兩全,多值得廣為宣傳對不?這個決定其實還是有些冒險,因為大唐出了個則天大聖皇帝,天下差點就要徹底改姓武,很多人都擔心往後會再出一個這樣的奇女子。

這節骨眼上你搞《木蘭變文》,那必然可能給自己招來一點兒麻煩。

明空也想到了這一點,不過他背靠道光禪師這麼個德高望重的好師父,膽子自然比其他佛寺的主講要大一些。

這次的《木蘭變文》便是明空請租住在大薦福寺的讀書人幫忙潤色出來的,就等了長齋月正式開講了!三娘還沒讀過《木蘭辭》,很快被這別開生面的新鮮故事給吸引住了,連剩下的桂花糕都忘了吃。

聽到“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那一段的時候,她還覺得挺遺憾,轉過頭小聲和自己端坐一邊的兄長郭曜討論起來:“木蘭留下當官多好,能讓她阿耶阿孃都過上好日子.”

郭曜也小聲給她解釋:“她是女子,再不走的話會被發現欺君的.”

三娘有些鬱悶,那十二年的征戰分明是木蘭去的,怎地就欺君了?生為男孩兒和生為女孩兒竟是這般不同嗎?她又和郭曜嘀咕起自己這個特別不服氣的想法。

郭曜跟她分析道:“男女都一樣也未必是好事,若是男女都一樣,那遇到戰事男女都要應徵,對尋常百姓而言豈不是更艱難?方才你也聽到了,戰場上那可是‘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不是誰都能活著回來領戰功,總要給家裡留點人吧.”

他雖才十一歲,卻已經六個弟弟妹妹的兄長,說起話來便有些老氣橫秋,比郭幼明這個當么叔的要成熟穩重得多。

三娘還是有些不服氣,連後頭的內容都不大想聽了。

一旁的王維把他們兄妹倆壓低聲音的交談盡收耳底,他轉頭看向旁邊氣得鼓起臉頰的五歲小娘子,只覺這小娃娃連氣悶起來都怪可愛的。

小孩兒的想法總是比成年人更天真也更天馬行空,連聽了這場連說帶唱的《木蘭變文》都能生出不一樣的想法來。

王維與妻子成親多年,始終沒有子女,如今妻子離世、鰥居一室,他也沒想過要再娶。

是以像三娘這種年紀的小孩兒,王維已經很久沒接觸過了,只依稀能想起少年時家中弟妹也是這般討喜可愛。

重陽將近,王維突然有點想念家中親人了。

三娘對正在講的《木蘭變文》失了興趣,正準備掏點小食出來墊肚子,就察覺王維投來的目光。

她看了看自己所剩無幾的桂花糕,再看了看王維那張秀逸非凡的臉蛋以及略帶悵惘的眼神,決定忍痛給他分享僅剩的美味:“你還想吃麼?”

這麼大一點的小孩根本藏不住心裡的想法,那種“我也不多了”的糾結與心疼幾乎寫滿了她整張小臉。

王維:“………”王維說道:“不用了,你吃吧.”

他還沒有無恥到跟五歲小孩搶吃的。

哪怕變文一向是摘取精彩部分切入,這場俗講還是講到了下午才結束。

三娘把帶來的小食都吃完了,飲子也全噸噸噸地喝進肚子裡,郭幼明便問她要不要嚐嚐大薦福寺的齋食。

恰好到飯點了,佛寺有便宜的齋食供應。

貴人們要是吃不慣面向尋常香客的麥粥麥飯之類的,也可以加錢吃點別的,光是蒸飯就有十來種可以選,各佛寺更是都有自家獨有的特色糕點供應。

別看三娘年紀小,她做事有主意得很。

聽她八叔問要不要吃了齋食再走,她馬上又逮著機會和王維搭話:“您常來這邊嗎?”

王維本來已經準備離去,聽三娘這麼一問又涵養極佳地回答:“某客居於此.”

三娘聽懂了,這位摩詰先生就住在這裡。

她兩眼一亮,知道自己問對人啦!“您知道有什麼好吃的嗎?”

三娘積極追問。

聽八叔說出去吃飯最好找常客問清楚哪道菜最好吃,不能問店家或夥計,不然會被他們給坑了。

至於她八叔之所以會這麼諄諄告誡她,當然是因為他自己就是被坑的那個——當時他花了大價錢吃了超難吃的菜、買了超難喝的酒,簡直一肚子火,回來後和三娘唸叨了好幾回。

這不,三娘不僅記下了,還活學活用地實踐起來。

王維想到自己也該用飯了,索性親自領著她們去齋堂。

寺中有“梆響過堂”的慣例,齋堂外懸著木梆子,到飯點時便敲得梆梆作響,提醒寺僧和租客們該用齋餐了。

三娘一行人來到齋堂外時正好看到有人在敲梆,清脆的梆聲傳得老遠,引得她好奇地駐足看了過去。

對小孩兒來說什麼事物都很新鮮,她認真觀察了半天,覺得這東西很有用,噠噠噠地跑過去問那個敲梆的小沙彌:“這個能敲得很響的東西叫什麼?怎麼做的?”

郭幼明只覺一眨眼的功夫他那麼大一侄女兒就不見了,趕忙跟過去抱起三娘教育道:“在外面不能亂跑知不知道?仔細讓人把你抱走賣掉!”

三娘連連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

她相當誠懇地反省了自己的錯誤,又繼續轉過頭一臉期待地看向小沙彌,似乎真的非常需要這個能掛在門口敲得倍兒響的梆子。

郭幼明:“………”總感覺提前體會到了給人當阿耶的辛酸,想來他阿耶每次看到他誠懇認錯、從不悔改的態度時都氣得不輕。

三娘一點都不曉得她八叔複雜的心路歷程。

她興致勃勃地問到了自己東西,才跟她八叔說起自己的偉大構想:“這個聽起來很容易弄,一會回到家我就讓阿翁掛一個到八叔房門外,這樣八叔以後就沒法睡懶覺啦!”

須知幼崽的精力十分旺盛,家裡人平時外出的外出、讀書的讀書,就郭幼明這麼個終日無所事事的閒散人士可以給她當陪玩,三娘自然對郭幼明時常睡到日上三竿這事兒十分不滿。

所以看到小沙彌敲梆子時她立刻來勁了。

世上竟有這等叫醒神器,她一定要擁有!郭幼明:?????我真是謝謝你啊,想法多多的小阿晗。

旁聽了全程的王維和郭曜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幾人相攜入了齋堂,裡頭已經飄起了食物的香味。

哪怕沒有葷腥,大薦福寺的齋餐聞起來也很不錯,至少三娘感覺自己有點餓了。

她力邀王維等會一起把齋食交換著吃,這樣他們都可以嚐到好多種不同的美味!王維沒有拒絕。

最終這頓飯在三孃的主持下把每樣吃食都互換了一輪,所有人都吃得非常豐盛。

回去的時候遠還沒到宵禁的點,叔侄三人便又優哉遊哉地往回走。

郭曜已經開始讀書了,路上忍不住與三娘說起剛才那位摩詰居士可能是位非常有名的大才子。

三娘聽後篤定地道:“他長得這般好看,才華肯定不會差!”

郭曜聞言看了眼旁邊的八叔,嘴裡還說道:“那可不一定.”

郭幼明:?你什麼意思?你小子那眼神是什麼意思?說話就說話,你看我做什麼?郭曜轉開眼,不看他們家八叔投來的憤怒目光,摸著三娘腦袋給她背起了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最後還重點強調這是人家王維十七歲的時候寫的。

有的人今年已經十四歲了卻還是文不成武不就,估摸著十七歲時也不會有多大改變,人和人可真是不能比啊!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校園大摸底,你把校長送進去了?

猴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