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到京城就被直接扣押而軟禁的朱高熾等人,內心要說是一點都不緊張的話,那純粹是騙人的。畢竟眼下的時局註定了他們的身份非同一般,作為藩王的質子,這三個孩子在這個節骨眼上倒也還非常團結,就連向來調皮搗蛋的朱高旭和高遂二人,也極其空前的團結在大哥朱高士身邊,一點也不敢興風作浪。壓根就沒有後來那般的囂張跋扈。

要知道,在歷史上的朱高煦,那可是非常囂張的一個人,這個人歷史上囂張到了什麼程度呢?

皇帝在古代是所有男人夢寐以求的地位,因為這是個至高無上的職業,就算後果是死傷無數的代價,也要拼一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只是個白日夢,比中獎機率還低。但對有的人來說,皇位只差臨時一腳,踢準這一腳就能拿下。

不過有些人的腳法始終欠缺火候,要麼立功心切打了空響炮,要麼就準頭太差反被踢出。永樂帝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就很倒黴,他一直覺得離皇位就差臨時一腳了,卻給踢歪了。

朱高煦從小就不愛讀書,囂張跋扈,不管是百姓還是大臣,只要看不順眼就隨意打罵,甚至直接殺掉。他這個人雖然不愛讀書,但是喜學武術,每次打仗都很機靈。朱棣起兵造反的時候讓朱高熾留在京城,只帶朱高煦去衝鋒。朱高煦打仗很厲害,在戰場上救了他爹好幾次。

有一次燕軍和建文軍大戰白溝河的時候,朱棣被前後圍攻了,大都督瞿能差點抓住朱棣。就在此刻颳起一陣大風,朱高煦率領數千精兵及時趕來,殺了瞿能救了父親,轉變了戰爭的結局。公元1400年12月,朱棣在東昌之戰又遭受攻擊,又是朱高煦率兵把朱棣救了,並擊退了敵兵。

1402年6月,朱棣在浦子口打仗時再次遇險,本來打算要議和退兵的,但朱高煦帶著生力軍前來助陣。朱棣十分高興,為兒子加油打氣,最後擊退了建文軍。戰後朱棣跟朱高煦說:“你好好幹,你哥身體不太好”。朱高煦以為的意思是,只要我做的好,江山可能就是我的了。這句話深深藏在朱高煦心裡,成為他以後的心魔。

因為這一戰關係著成敗,所以無比激動的他對二兒子說出了不該說的話。讓朱高煦把這句話當成了父親對他的承諾,成為了他一輩子的執念。人一旦有了執念就會很執著,執念在心中生根發芽,萬分膨脹,朱高煦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對於立太子之事,朱棣覺得大兒子太軟弱,小兒子又鋒芒太露。但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為他爹推了一把,因為朱棣很喜歡這個小孫子,所以朱棣立了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煦封為漢王,封地雲南。朱高煦很是失落生氣,公然反抗父親的命令,死活不去封地。如果朱高煦能忍一忍的話,也許會有機會翻身,但他沒忍住。

朱棣死後朱高熾繼位,但朱高熾很短命,當了十個月的皇帝就與世長辭。太子朱瞻基知道訊息後趕回京城,朱高煦卻在半路佈置殺手,想截殺侄子但沒成功,最後朱瞻基順利繼承皇位。後來朱高煦造反了,朱瞻基親自征戰,不到一個月就找到了叔叔,朱瞻基跟他父親一樣有寬容之心,所以對朱高煦父子格外開恩。

有一次朱瞻基好心去看望叔叔,卻被朱高煦一個掃堂腿給絆倒了。朱瞻基真的生氣了,寬容之心徹底沒有了,頓時起了殺心。他命人搬來了一個三百斤的大銅缸,把朱高煦扣在裡面,被朱高煦舉了起來。朱瞻基讓人摁住銅缸,上面放了一堆木炭然後防火,銅缸燒紅後掀開一看,朱高煦被烤熟了。

朱高煦被執念緊緊捆綁著,為了這個執念就這麼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其實如果沒有這麼執著的話,朱瞻基對他們已經很好了,但是一個人若想不通,誰也說不通了,可謂是自作孽不可活啊!雖說我國自古就以嫡長子為尊,但也不像西歐貴族那般死板,各皇子之間還是能爭上一爭的。為了儲君之位,皇子們不惜刀劍相向,陰謀自然更不在話下。普遍來說,有志於至尊之位的皇子,性格都較為深沉含蓄,但總有那麼幾個囂張跋扈的,別的不會,就擅長“作死”,最終硬生生把自己玩死玩廢。

燕王朱棣從自己侄子手中奪得天下後,自然就會開始考慮儲君問題。他有兩個嫡出的兒子最有希望繼位,長子朱高熾性情沉穩仁善,從小就沉迷讀書,很得群臣的擁護,但由於長期待在書房,身材很胖,不是很得“馬上皇帝”的父親喜愛。次子朱高煦則從小隨父親一起領軍,還在戰爭中立過功勞,長相英俊,是朱棣最喜愛的孩子。

朱高煦經常作為大軍的先鋒,所向披靡,還曾奮不顧身地殺入敵軍中,把父親救出來。因此,為這個兒子感到驕傲的朱棣欣慰地勉勵他,還不經意間說了一句,你哥哥身體不好。這很容易讓朱高煦點燃不應有的野心。最終,權衡利弊下,朱棣還是遵循古老的禮制,依然讓長子作為太子,將次子封為王。朱高煦當然不會高興,一直賴在京城不走,朱棣連續為他改了兩次封地,他都嫌偏遠窮困。於是,朱棣也隨他去,就讓他留了下來。

朱高煦第一次“作死”的事蹟來了。他先是從父親手上討來一支名為“天策衛”的護衛軍,經常出門與他人炫耀。因為李世民曾經的親信就是“天策府”出身,於是他也以李世民自居。而李世民是什麼人?殺了兄弟,逼父親退位。此外,他還趁著皇帝在外領兵打仗,又私自招募軍隊,整天在街上游蕩,橫行不法。他總是對支援太子的大臣充滿敵視,指使親信上書陷害他們,讓不少忠臣蒙冤入獄。朱棣聽聞後勃然大怒,差點想要直接廢掉他,還是太子求情,才將他趕去封地。

按理來說,既然丟了繼承權,那就老老實實當個衣食無憂的王爺,那也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願望。然而,他還是不安分。朱棣死後太子繼位,然而這個大哥身體實在太差,只幹了10個月就去世了。他生前立下的太子朱瞻基身在南京,他要日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趕到北京去繼位。朱高煦覺得機會來了,想著自己的封地正好在二者之間,就部下埋伏,準備半道截殺這個侄子。

可惜,他的野心人人都清楚,朱瞻基壓根就沒走大路,而是繞小路直接到了北京繼位。於是,好好的皇子,又從皇弟變成了皇叔。此時的他已經成了全天下人口中的笑料,當不了皇帝,又造不了反。朱高煦咬咬牙,乾脆真的反了。造反總要有臂助,於是他想到了當年並肩作戰的戰友,已經高居為英國公的張輔。

他派人前去送信,張輔也非常不客氣,直接把信使綁了送到小皇帝那裡——兩人確實戰友情深,但別人已經身居高位了,沒有動機也沒有理由陪你一塊造反。況且全國最精銳的軍隊全在皇帝手裡,朱高煦那點兵力根本不夠打。

朱瞻基決定御駕親征,為自己刷點威望。他8號出發,20號大軍就將朱高煦團團圍困在城中。皇帝炫耀了一下強大的軍威,朱高煦就嚇得趕緊投降。他本想開啟正門,卻被不甘失敗的手下阻止了。他連手下的將領都不敢得罪,只能乖乖回府,然後從後門小路出城乞降,很是窩囊。

謀反是當之無愧的死罪,群臣也紛紛上書要求處死朱高煦。然而小皇帝不願背上殺害叔叔的罪名,只是剝奪了他的王位,把他帶回京城中,找了間大宅子,將他軟禁起來。這簡直是千年難得一見的大好事,身負叛國重罪,既沒有砍頭,也沒有流放,連大牢都沒進。一輩子平平安安地度過晚年,未嘗不是一件幸運的事。

然而,朱高煦還沒有放棄,可謂是“生命不息,作死不止”。過了幾年,朱瞻基閒著沒事去探望這個叔叔,兩人本來談的好好的,不知道朱高煦哪根筋沒搭對,突然對皇帝來了一記“掃堂腿”,將他絆倒在地。朱瞻基非常生氣,命令侍衛搬來一口大銅缸,將他扣在裡面。

皇帝還算是仁慈,等他氣消了,可能還是能饒叔叔一命。然而朱高煦出身武將,力大無比,居然頂著銅缸站了起來,在院子裡橫衝直撞。皇帝再也受不了了,下令搬來一堆木炭放到缸旁,點起一把大火,直接將這個“作死之王”烤成一團焦炭。

而且這還是一個囂張跋扈而不自知的人。1404年,朱棣決定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而朱高煦感到私下不滿:“父皇曾經答應過要立我為太子,現在竟然違背了諾言!”朱棣得知後感到非常愧疚。徐皇后對他說:“老二性格暴躁,如果他成為皇帝,可能不會善待兄弟,所以我們必須立老大為太子。”

朱高煦是朱棣和徐皇后的次子,性格狡黠、頑固,年幼時在京城接受教育,但因為言行輕率而未能贏得祖父朱元章i的青睞。1395年,朱元章立朱高熾為燕王世子,朱高煦為高陽郡王,那時的朱高煦並沒有想要爭奪繼承人的地位。

1399年,朱高煦和兄弟們一起前往京城奔喪,建文帝想扣留朱高煦等人,以此來威脅燕王朱棣,但又猶豫不決。徐輝祖對建文帝說:“在我的三個侄子中,只有朱高煦勇勐而蠻橫。他不會忠於朝廷,將來可能背叛燕王,是個潛在的禍患。”

必須承認,徐輝祖對人的判斷是相當準確的。朱高煦在返回北平的途中殺害了幾個百姓,給人留下極壞的印象,大臣們都指責燕王沒有教育好子弟。

1399年,朱棣起兵平定叛亂,命令朱高熾留守北平,而朱高煦則隨軍出征。朱高煦勇敢善戰,他在1400年的白溝河之戰i中擊敗了瞿能i父子,又在次年的東昌之戰中擊退了朝廷大軍,救出了朱棣。這些戰鬥使朱棣對朱高煦產生了不同的看法。

1402年,在朱棣在浦子口戰敗之際,朱高煦及時趕到,為了激勵兒子,朱棣含義深長地拍著朱高煦的背說:“好好努力,世子經常生病。”言外之意是鼓勵他努力奮鬥,因為他的哥哥身體不好,將來我會讓你成為繼承人。

朱高煦聽後非常高興,認為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於是勇敢地戰鬥,擊退了朝廷大軍。朱棣登基後,朱高煦原以為父親會兌現當初的承諾,沒想到父親仍然立了病弱的長兄為太子,心中十分憤怒,於是就發生了開頭所描述的那一幕。

朱棣在立儲的問題上其實也曾猶豫過,畢竟次子朱高煦在靖難之役中表現出色,立下了大功。但長子朱高熾並沒有犯過錯誤,而且為人仁厚,在靖難之役中也有功勞,因此朱棣最終選擇立朱高熾為太子,讓朱高煦去雲南就藩。

朱高煦意識到一旦離開京城就藩,將失去爭奪繼承人地位的機會,因此他選擇留在京城,等待逆境中的機會,儘管朱棣多次催促他離開。朱棣雖然對次子這種固執的行為感到不滿,但每當想到在立儲的事情上對次子有所虧欠,他便忍耐著。

然而朱高煦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經引起了父親的反感,他依然我行我素,甚至還陷害朝廷大臣。到了1416年,朱棣對朱高煦的忍耐達到了極限,決定廢除他的王位,使他成為庶人。朱高熾雖然知道弟弟的過分行為,但還是為弟弟在父親面前求情。

考慮到太子的請求,朱棣不再深究,但仍然嚴厲懲罰了朱高煦,並強迫他去山東就藩。儘管朱高煦離開京城,帶著家捲到達封地,但他仍然心懷皇位的慾望。因此,一到封地,他就開始策劃如何奪取皇位。

1424年,朱棣去世,朱高熾繼位。得知父親去世的訊息後,朱高煦動了反叛的念頭,派遣心腹人潛入京城,等待時機發動叛亂。朱高熾對此心知肚明,但他選擇重賞弟弟,希望他能顧念兄弟之情。朱高煦害怕兄長的實力,於是順勢停止了行動。

然而,朱高熾在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皇位傳給了年輕的朱瞻基。此時的局勢與建文帝繼位時相似,一方是年輕的皇帝,一方是雄心勃勃、經歷過戰爭的皇叔。然而,類似的開局卻有著不同的結局。

1426年,朱高煦起兵反叛,明宣宗朱瞻基多次勸說無果後,選擇親自率軍征討。朱高煦本以為自己可以僥倖成功,但當朝廷大軍到來後,他發現自己沒有勝算,最終只能出城投降,請求侄子的寬恕。

這位皇叔沒有好感,但畢竟他們是一家人,再加上要做樣子給天下人看,因此他只是將朱高煦關押起來。然而,在某次宣宗探視朱高煦時,朱高煦故意將宣宗絆倒,結果卻被宣宗用酷刑處死。

帝王的承諾往往是不可靠的,朱高煦過於輕信父親的話,結果發現自己被欺騙,激起了他的憤恨之情,一心想奪取皇位,最終導致了悲慘的結局。另外,朱棣以藩王的身份從先帝指定的繼承人手中奪取了皇位,也讓朱高煦抱有幻想,認為自己可以重複成功,但他並未意識到他的侄子比建文帝更加聰明機敏。

雖說智商有些感人,但即便是愚笨的朱高旭也明白,自己三兄弟非常需要一個能夠讓他們全身而退的辦法。

只是還沒等這三個人想出來,就聽到了朝廷準備放他們回北平的驚喜訊息。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被逼婚:躺平後攜妻復仇

遊走金魚

英倫狂潮

笨宅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