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燕王行館!

這段時間的燕王朱棣整個人心情煩躁鬱悶的很,先是在自己父親的葬禮上,險些被自己的大侄子朱允文刻意刁難,後世自己的兒子險些捲入一樁殺人命桉之中,這一切的一切都讓燕王朱棣感到心力憔悴不已。

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一個再怎麼精明能幹的人,也遭不住這麼多的算計和明槍暗箭,在這孤立無援的南京城,一生要強的燕王朱棣真正感到了一股深深的無奈感,訛他的幾個小舅子,以徐輝祖和徐增壽等人為代表的魏國公府,在這個節骨眼上,在這個敏感的節骨眼上,都表現的非常謹慎和小心翼翼。

但這也不能怪他們,畢竟身在天子腳下,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受到皇帝的監督,就算是向來極重感情的徐增壽,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和燕王朱棣相互來往。

而這幾天以來,整個建文朝廷,就要不要放各地藩王回封地一事,已經是吵的格外火熱,眾多大臣紛紛各執一言,誰也不肯退讓的樣子,每次大朝會,都變成了一場又一場的無謂爭吵。

或許建文皇帝朱允文會感到心煩意亂,但更難受的顯然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各路藩王,畢竟這樁事情是關著他們的切身利益和未來去向,沒有人對此會毫不在乎。但眼下的各路藩王,甚至連打探訊息的動作都不敢做的太過明顯,生怕因此而招來朝廷的猜忌和指責。畢竟歷朝歷代之中,藩王和大臣們結交那都是犯了大忌的,更別說結交的大臣還是那些手握重權以及兵權在握的武將。

這種犯忌諱的事情,各路藩王自然也不敢去明目張膽的踩紅線,畢竟能做藩王的,沒一個是傻的!別以為朱元章的各個兒子們擅長的事情都不一樣,就以為他們是個傻子,事實上的朱元章,對各個兒子的文才武藝培養都非常的在意和重視,以周王朱橚為例,這位王爺,痴迷於醫術,但你以為他真的沒文化嗎?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在封建社會,一個優秀的大夫和名醫,離不開大量的文學功底的基礎支撐,也就是說在那個年代,如果是文盲的話,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名醫的……

而身為湘王朱柏就更不簡單了,別看著他似乎從小就喜歡舞刀弄槍的,對行軍打仗之事無比的痴迷,你可千萬別以為這種喜歡打仗的人都是不通文墨的大老粗,是個徹底的文盲,事實上在古代,行軍打仗,尤其是將領級別的人物,大多數情況下,如果是從小培養的話,往往比普通的書生培養文學功底更加的費錢!

古代普通人讀書都是一個非常巨大的開支,而學習兵書戰策之類的就更加昂貴了!

古代的讀書人少,擁有豐富藏書的讀書人少,而擁有兵書戰策類的古籍的人,就更少了!甚至可以稱得上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

中國軍事文化傳統的重要物質載體是兵書。兵書是以前人們對軍事著作的習慣稱謂。在古代,兵字和軍字含義相同,都是對軍事的統稱。用兵作戰之法,人們稱之為兵法;軍事家和軍事理論家們稱為兵家。這說明在我國古代,人們就把軍事作為一種專門學問,看作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了。

不論是考進士的普通經書子集,還是學習兵書的各種兵書戰策,往往都是以書籍的方式來體現的,而且在書籍沒法普及的古代,往往都是呈現手抄本或者孤本的形式面向社會,其中的價值和獲取難度更加的倍增!

中國古代兵書在世界古代國家中也是首屈一指。據30年代的《歷代兵書目錄》記載,古代兵書有1304部,現存288部。後來他和別又進一步作了統計,認為有2800多種。1988年的《中國古代兵書知見錄》計算為3380部。其中存留下來的書為2308部,僅有存目的為1072部。後來統計的數字更多。

不過,上述統計都是按照慣例將同一本書的不同版本分別計算的,如果採用不同版本合併計算的方法則不會有這麼多。根據上述書目按此方法粗略統計,古代部分實有兵書1200多部,其中存下來的約600多部。各時代最著名的代表作有50多部。

一、兵書的產生和發展主要來自戰爭實踐。

我國有著漫長而複雜的戰爭歷史據《中國軍事史歷代戰爭年表》記載,自公元前26世紀到1911年我國發生過3791次戰爭,其中古代戰爭3608次,近代戰爭(辛亥革命以前)183次。據《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記載我國古代的著名戰爭有150次,近代戰爭(辛亥革命以前)有30次。當然,兵書的大量湧現還有其文化條件。

二、兵書的分類

古代兵書類別眾多。古人曾進行過各種分類。

西漢的步兵校尉伍宏曾將兵書分為權謀、形勢、陰陽技巧四類。劉歆在《漢書藝文志兵書略》中作了解釋。用現在的話說權謀類大約指的是用兵謀略,它

“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

主要是講戰略方面和一般用兵原則的問題。形勢類講的是“變化無常”的戰術方面的問題。陽陰類講的是天候地理方面的問題。技巧類講的是軍事技術方面的問題。後來人們還進行了不同的分類。大致分以下14類。

兵法類,指關於戰爭基本理論的書。如《孫子》、《吳子》等。政略類,講政治權謀較多,直接論兵較少。如《鬼谷子》、《素書》等,有些講邊策的書也屬此類。戰史類,以戰史戰例說明用兵得失和作戰原則。有的稱為兵略。如《何博士備論》、《讀史兵略》等。4.傳記類,記載名將事蹟的書,如《百將傳》等。

5.將道類,指論述將帥修養的兵書,如《將苑》等。

6.陣法類,指記述陣法陣圖的書,如《握奇經》、《續武經總要》等。

7.訓練類,講治軍和軍事訓練的書,如《練兵實紀》等。

8.後勤類,講後勤供應以及馬政、醫藥等事的兵書,如《兵需則例》等。

9.兵器類,講兵器製造和使用,如《火龍經》等。

10.軍地類,論述軍事地理、天象以及江防、海防等方面的兵書,如《籌海圖編》等。

11.軍制類,指有關軍制、軍法的兵書。有的稱為兵志、兵政,如歷代兵制》等。

12.城守類,指城邑防守的書,如《守城錄》、《救命書》等。

13.綜合類,指包含多種內容的兵書,如《武經總要》等。

14.軍事類書和叢書,分類輯錄各種兵書的內容,或將多種兵書編成一套,如《武經七書》《知古錄》等。

有的還輯錄前代軍事言論並加以評論,稱為輯評體兵書,如《兵鏡類編》等。

中國曆代兵書雖然類別眾多,但講軍事謀略和一般作戰原則的書,一直是古代兵書的主體和靈魂。歷史上影響較大的兵書多屬此類。如《孫子》、《吳子》、《司馬法》、《尉繚子》《孫臏兵法》《六韜》、《三略》、《李衛公問對》、《太白陰經》《三十六計》、《草廬經略》、《兵經百篇》等,主要是講用兵謀略的。

古代兵家是由兩部分人組成的。一是指揮戰爭的軍事家。二是總結戰爭經驗的軍事理論家,或稱為兵學家。他們是眾多兵書的作者,總結了歷次戰爭的經驗。

也有的人是一身而二任,既是軍事家,又是軍事理論家。例如,先秦時期的呂尚、孫武、吳起、孫臏;漢至唐時期的張良、韓信、曹操;宋元明清時期的岳飛、陳亮、于謙、俞大猷、戚繼光、孫承宗、年羹堯。這些人大都是文武雙全,對中國古代軍事學作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兵聖孫武,其著作以兵學聖典享譽世界,被視為中國兵學之祖。

還有些著名的軍事家,如成吉思汗,雖無專門的軍事著作,但戰績突出,其戰爭實踐成為總結軍事理論的重要來源。有些著名的兵學家如李筌等人,雖無直接的戰爭經驗和輝煌的戰績,但其軍事著作則因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而流傳千古。

歷代兵家總結了戰爭的豐富經驗,特別是對軍事謀略作了精彩的論述,對戰爭的一般規律作了較為深刻的概括。其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戰爭社會觀。

我國古代兵家比較全面地闡述了戰爭觀問題。

從縱向看,探討了戰爭的起源起因和發展,以至提出過實現大同世界消滅戰爭的夢想;從橫向看,初步提出了戰爭與政治、經濟的關係問題。強調戰勝本於政勝,強調義戰,以戰止戰。從戰爭內容諸因素看,古代兵家也作了較全面的論述,在天時、地利、人和的關係上特別強調了人的作用。在國防上,主張備戰和慎戰結合,要求居安思危,同時也反對急功好戰。

二、戰爭規律觀。

古代兵家強調:

“戰道必勝”、知道”者勝、“治眾有數,勝敵有理”。

要求知彼知己,全面地認識敵我雙方,“先謀而後戰”以智使力,運用謀略取勝;強調主觀認識與戰爭實踐的統一。在戰爭實踐中認識戰爭,按戰爭規律指導戰爭;在承認“以形相勝”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隨著兵勢的變化,因敵制勝,不斷改變計謀,做到算無遺策,隨機應變。

三、作戰指導觀。

作戰指導問題亦即戰略戰術問題,這是歷代兵家論述最多的部分。

古人在這個問題上具體論述了兵家的詭道謀略,提出了許多爭取勝利的奇謀巧計,鮮明地體現了樸素辯證法的觀點。他們用矛盾的觀點,發展的觀點認識和指導戰爭,提出了諸如攻守、進退、奇正、虛實、眾寡、強弱等辯證範疇,制定了一系列作戰原則。主張因形任勢,因機立勝,剛柔兼施,避實擊虛,以聚攻散.爭取主動。強調協同一致,發揮整體威力;提出了以弱勝強,強弱轉化的謀略;採取多種手段,文伐與武伐並用的全勝戰略。

四、建軍治軍觀。

古代兵家治軍的基本思想是兵貴精而不貴多,以治為勝。

治軍與對敵作戰不同,講的是內部管理問題,不能以詭道作為思想基礎,因而十分強調愛威並用,寬嚴結合賞罰分明。並且主張以仁義為本,嚴格管理,明恥教戰,練膽練藝,激勵士氣,使上下同心。對將帥也提出了智、信、仁、勇、嚴等較全面的要求,把文武雙全,德才兼備看作選將的標準。

五、軍事後勤觀。

古代兵家對後勤保障也作了有價值的論述。認為:

“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因此,應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具體措施上,提出了“因糧於敵”,以戰養戰,屯田戍邊等方法。此外,對軍事交通、軍械、軍醫、馬政等諸多問題也都總結了不少經驗。

史書記載的歷代著名軍事家有296人。不過,主要是從軍事指揮的角度來選錄的,如春秋時期的白起,戰國時的廉頗、秦朝的蒙恬漢朝的李廣、衛青,唐朝的程知節、薛仁貴。宋朝的楊業,元朝的拔都,明朝的史可法。這些人都是指揮作戰的將帥,有的人並無軍事著作。歷代著名兵書作者並非都是將帥,而是文人學土。有的人則可稱為軍事教育家,對兵書的整理、註釋和教育宣傳作出了貢獻。文人詼兵將帥習文,本來就是中國軍事文化的特色之一。在歷代軍事文化的發展中,各種型別的兵家都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也就是說,朱元章的這些個兒子們,或許性格和遠見上有所短缺,但要懷疑他們的文學功底,那是非常不正確的。

不論是燕王朱棣,亦或是湘王朱柏,絕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種大老粗文盲,對朝廷裡的這些風吹草動能做到熟視無睹!

恰恰相反,眼下朝廷裡冒出來的削藩事件,進行的如火如荼,這些個藩王被滯留在京城之中,不能順利返回封地,早已讓他們開始著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

燕王朱棣更是首當其衝,此刻他心急如焚的在房間裡來回踱步,靜靜的等待著家人們的訊息回覆。

直線吱吱吱呀一聲門被推了開來,三寶急匆匆的走進了房間裡,剛剛還有些坐立不安的燕王朱棣趕忙激動的上前抓住他的衣袖,有些迫不及待的追問說道:

“打聽的怎麼樣了?朝廷裡如今的削藩之事可有定論?”

三寶有些面無表情的搖了搖頭,甚至還有些憂心忡忡的樣子,面色有些發苦的說道:“眼下朝廷裡。還沒有爭出個所以然來,各路大臣還是老樣子,吵得不可開交,但並沒有就此做下定論!

但是殿下,有一件事卻不得不在意!若稍微處理不好,便極有可能會讓咱們的燕王府為之傾覆!”

燕王朱棣眼睛驚的圓鼓鼓的,畢竟最近壞訊息已經聽得太多了,有些微微顫抖的說道:“何事如此讓你在意?”

三寶有些傷感的說道:“趕往兩淮一帶的巡鹽御史郭奉死了,到如今也沒查出個所以然來,繼任的巡鹽御史楊進,也意外的失蹤,官府極力的搜尋也並沒有太多結果!

而且據可靠訊息,咱們安插在清河縣的那個姓許的老小子,也被張丹青給查了!據說問題還很嚴重……”

“什麼?”燕王朱棣微微一驚,向各地派出心腹為燕王府斂財,燕王朱棣這些年可沒少做這種事情,但是想不到這個姓許的竟然被查了,而且還是被張丹清親自查獲!

能讓官居正二品的張丹青親自出馬,這事鐵定也小不了了!一種不安的感覺,慢慢的湧上了燕王朱棣的心間,讓他頓時坐立不安起來!

真是天要亡我燕王府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磐堂

塵市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