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和韃靼既然已經不存在了,便需要找個法子來治理。

朱棣喊來了六部,軍機處,讓朱高燨也在一邊旁聽,“韃靼和瓦剌,以後不能這麼叫了,得想個名字,再就是,今後如何治理,如何發展?”

後面才是重點,一個國家內的,不能說長城內的天天吃肉,長城外的連湯都沒得喝。

朱棣說了一段開場白,再說自己的主張,“韃靼和瓦剌的人,所有的戰士都不得留在本土,全部送到大明進行修路,若有不服從者,殺無赦!”

雖然有些不忍心,但朱高燨也覺得,這是最好的方式,否則會對大明人和軍隊造成威脅。

“是!”張輔領旨。

夏原吉問朱高燨,“殿下,那些逐水草而生的民族,他們養的都是牛和羊,怎麼樣才能讓他們有吃的,有喝的?實現富裕?”

朱高燨道,“有交易才能實現富裕,先把鐵路修好,要是他們的牛羊肉能夠很快就運到大明來,不說賣到所有的地方,僅僅只是賣到幾個大城市裡,也能拉動不少經濟發展。”

“所以,修鐵路的事,是一定要儘快做!”朱棣現在最關心的就是修路的事,“鐵路的便利,你們肯定都已經體會到了,從應天府到順天府多快,火車執行起來也非常穩定,載貨量也很大。先把鐵路修過去,那邊的羊毛多,大明內部的物資多,進行交易,將來看能不能為那邊尋找一種穩定的生活方式,總之,也要做到旱澇保收。“

“還有云南,要把鐵路往雲南修,最好能夠修到蘭納,阿瑜陀耶,讓他們那些國家的人都幫著修鐵路,但凡不願意,朕來和他們談!”朱棣豪氣萬丈。

哪能真的讓皇上親自去談呢,那邊都有總督,將聖旨遞給總督就可以了,這是軍機處的事。

“皇上,臣以為若是那些蒙古人願意種地,也可以讓他們進長城內種地,定居。”宋禮道,“幸好現在的地可以用機器來種,要不然,可真是種不完了。”

朱高燨道,“老宋,你想多了,一個常年養馬放養的人,你讓他來種地,不是糟蹋田地嗎?若是老百姓沒有錢買裝置,就暫時先租賃,象徵性地收點油錢,主要是不能讓地給閒著。“

宋禮道,“地肯定沒有閒著,若說種地的話,主要還是在犁地耙地上,現在都用拖拉機打田了,不管是水田還是旱田都用拖拉機打。拖拉機都下放到了縣裡,實在是忙不過來的,出個幾文錢,就幫忙把田打了,這一點,四殿下放心。”

不管是皇上還是四殿下,總是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提前就為老百姓考慮很多,他們這些具體辦事的人就不能不警惕。

好在,大明經過這麼多年修生養息,人口一直在增長,老百姓手上一下子拿了很多地,很多人沒日沒夜地做事,積極性都很高,再加上生產效率提高了,打田和脫粒都用的是機器,並沒有出現良田閒置的狀況。

朱高燨說起蒙古的事,“北面那塊地,說實話,產生不了多大的效力,但是,如果那塊地的問題不解決,將來子子孫孫都不得安寧,過幾年,他們日子過不下去了,就打一仗。”

“我的意思,那塊地就叫蒙古自治州,選一個可靠的人出來,實現自治。把鐵路修過去,平時他們有餘力了,再修馳道,交通便利了,鼓勵人過去做買賣,如果蒙古人想要到長城內來,也歡迎,他們可以來這邊開餐館,做買賣。”

“兵部商量一下,在北面多設衛所,確保當地的安全,用治理占城的方式來治理蒙古,他們現在沒有反抗的能力,只要老百姓們能夠吃得起飯,他們就不會造反。”

朱棣很贊成,掃了臣子們一眼,“你們是怎麼個看法?”

“臣等以為,四殿下的法子很好!”夏原吉帶頭道,“若是設定衛所的話,臣以為,可以在那些附近設定一些工廠,透過做工來安置那邊的老弱病殘,老百姓們的生活有了盼頭,他們自然就安分了。”

朱高燨對宋禮道,“兵部設立衛所的地方,要將電話線接過去,我提醒一下,和南方工業大學商量,讓他們派人協助你們去埋線路,將整個北方關鍵的地方牽電話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一件必須完成的任務。”

宋禮想到了應天府的電話,的確非常方便,但想到要將電話線牽到那麼遙遠的地方,這將是一件多麼大的工程,他頓時感覺壓力好大。

兵部要考慮設立衛所的事,工部要考慮為衛所牽電話線,從延寧宮出來,茹瑺不知不覺地就和宋禮走到了一起,“若是電話線牽得好,衛所就不需要多派人,關鍵時刻,可以透過電話的方式,聯絡附近的衛所支援,這省了多少事!”

宋禮道,“若是牽電話線,那就涉及到了電力,要在設立衛所的地方安裝發電機,這些工程前期肯定很繁複,但從長遠考慮,這些都是要提前打好基礎。未來幾年,我就好多和茹大人配合了。”

茹瑺笑著拍了拍宋禮的肩,“依我看,現在,工部可成了香餑餑了,哪裡都要藉助工部的力量。”

宋禮欲哭無淚,“現在戶部是到了好處了,每天坐在家裡數錢就行了。”

朱棣面前攤開一張地圖,上面山川湖泊都非常清晰,這讓朱棣能夠將大明的每一塊角落都看得非常清楚。

“老四,你說,這衛所設定在哪裡比較合適?”朱棣沒等兵部將方案送上來,他便開始琢磨衛所的事。

“爹,現在設定衛所,要考慮的是駐兵的事,咱們沒有那麼多人。這就要爹考慮一套比較合適的兵役制度了,兒子一直有個想法,大明現在的軍兵制度到底合不合適?”

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了,朱棣將目光從地圖上收回來,看向兒子,“你說說看!”

“爹,大明的軍兵制度主要是世兵制,雖然是太祖高皇帝制定的,但時代在變化,現在肯定不太適合世兵制了。”

實際上,任何時代都不適合世兵制,哪有祖輩是當兵的,子子孫孫都是當兵的,將階層固化,最打擊人的積極性。

“那你有什麼好辦法?”

“首先,為所有的軍兵都打造一個美好的未來,那就是設立軍校,所有在役的軍人都有資格考取軍校,能夠從軍校畢業,便能夠獲得軍銜,如此一來,在老百姓的眼裡,入伍便是一條出路。”

朱棣的眼睛一亮,“你接著說!”

“給所有想入伍的人一個機會,那就是放開募兵,每年固定時間號召十八歲以上,二十五歲一下的青年入伍,但是,入伍三年,若是想退伍,就發一筆錢離開,給軍兵們一個再次自由選擇的機會。若是不想離開,也可以申請繼續服兵役。”

朱棣不得不考慮,若是如此,還有多少人願意留在部隊?

朱高燨看明白了朱棣的想法,他道,“爹,一是做好宣傳,二是,給足好處,三是對自己要有信心,咱們現在武器多,武器也好,哪怕人數不足,也有足夠的能力打一場仗。再說了,世兵制也可以過兩年再取消,那時候,募兵制的制度已經成熟了,每年都有新鮮血液入伍,也有老兵離開,形成了良性迴圈。”

“那些退伍的軍人,就需要給他們一個好一點的安排。”朱棣不由得思考道,“田地現在是不缺,關鍵他們會不會種地。”

“那沒關係,他們若是不想離開,那就暫時不離開。若是離開,給一筆安置費,地方上給予照顧。大明現在也不是說沒錢。”朱高燨倒是覺得無所謂,“再就是,他們都是有血性的漢子,在鎮守海外的國土上,也是一把好手。”

“對!”朱棣握著拳頭揮動了一下,“那些老兵們,打仗要是打不了,還能做別的事,主要還是要給老百姓設定一條向上的路,這樣他們才能有奔頭。”

朱高燨覺得他爹不愧是歷史上的永樂大帝,不愧是當帝王的料,很快就能理解其中的精髓,“是啊,爹,人唯有看得到希望,才會拼命去努力,要不然夠不著,就容易……放棄!“

朱高燨差點將後世的“躺平”二字說出來了。

躺平,是因為知道自己不管付出多少,都不可能改變得了眼前的狀態,才不得已選擇了順其自然。

現在,所有人都能讀書,只要肯努力,都能出成績,上升的空間很大,只要為國家做出了貢獻,還能封爵,這一訊息傳出去,整個大明如同一滴水落入了油鍋,肺疼起來,人人都很激動,宛如明天封爵的就是自己家娃。

而設立軍校,朱棣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

雖然大將都不是教育出來的,拼的是天賦,但是,從長遠來看,肯定要建立起系統工程,而且將來打仗,打的是資訊、裝備,透過對新武器,新手段的運用,來贏得戰爭。

不說別的,現在兵種都好多了。

“一旦飛機上天,首先要研發的就是轟炸機和運輸機,爹,設立軍校,培養滿足時代需要的兵種,刻不容緩。”朱高燨提醒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撿到少年的秦始皇陛下

夢夜雨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