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依舊不滿,“即便如此,哪有做子女的,如此和父母說話?”

此言一出,朱高燨便知道,他爹是把來龍去脈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了,想了想,他道,“爹,兒子是這樣想的,鐵福安的初衷,絕對不是逼死父親,更加不是誘導母親。他說那番話,無非是讓他爹知道感恩。”

朱高燨語氣有些不好,“若論起昔日朱允炆用的那些人,兒子最討厭,最憎恨的就是鐵鉉了,此人心機陰毒,打不過爹,就想出那樣的損招來對付爹,兒子當時想著,絕不放過他和盛庸。”

“你最後不是放過了嗎?”朱棣聽兒子這麼一說,覺得兒子和自己是一條心,知道自己被欺負了,想著護著爹,只是,他依然對盛庸和鐵鉉活著回到了朝廷而耿耿於懷。

“爹,您說,一個人是屈辱地活著更痛苦還是一死百了更痛苦?”

一句話,朱棣釋然,敲了兒子一下,道,“你這小子,小小年紀,心眼兒還多!”

的確,若鐵鉉和盛庸在戰場上死了,那是死得其所,可他們打了敗仗,還沒死,沒有以身報國,朝廷會饒過他們?

所以,他們被高巍抬回來了,朱允炆問都沒有過問一聲,朝廷對他們的譴責也多。

身傷,君責,已經是兩重傷害了,等朱棣登上了皇位,他的家人們生怕他們牽連到自己,而紛紛選擇將他們驅逐。

眾叛親離,這就是朱允炆對待忠臣的態度?而朱棣上臺之後,前塵往事一概不追究,更別說株連了。

而沒有人覺得是朱棣的仁慈,一個靠八百護衛起兵造反的人,他怎麼可能會是仁慈之輩呢?

他只是不屑。

憑著他那些熱武器,誰敢造反?

如今,早已經不是提起一把劍,拉一幫隊伍就能造反的時代了。

朝廷不停地裝備京三營,那一挺挺的衝鋒槍,一門門大炮,源源不斷地從北京城運過來,每一次軍火進京的時候,整個京城都會陷入幾日一樣的沉寂中,眾人都在忌憚著什麼。

聽說,四殿下還有更加威勐的武器,暫時沒有造出來!

是啊,眼下這些,已經顛覆了人的想象,沒有任何一個人敢掠其鋒芒,與之對抗。

朱棣轉念之間想了很多,他撫摸著兒子的後背,道,“爹希望若有將來,你這一生,沒有任何汙點!”

朱高燨驚愕地扭頭看向他爹,問道,“爹,您覺得您這一生,有什麼汙點嗎?”

此時無人,朱棣也和以往一樣,向兒子敞開了心扉,“爹總歸是起兵反了,縱然將來九泉之下,你皇爺爺不會提把劍殺了我,將來史書上,總歸會留下一筆!”

朱高燨心說,人都死了,用劍殺,又有毛用?

但,眼下不是開玩笑的時候。

“爹,當年唐太宗弒兄,屠弟,逼父,霸嫂,後世評價他開創了貞觀之治。爹,雖然我們總要顧忌史筆如鐵,但也不必自己為難自己吧,若爹不反,誰知道朱允炆那瘋子會做出什麼樣的事來,難道爹願意看到皇爺爺辛苦打下來的江山傳不過二代,如大秦和隋朝那般?”

“這才是真正的不孝啊,將來爹到了九泉之下,恐怕沒臉見皇爺爺了吧?”

人死如燈滅,朱高燨知道,人死了,是真的什麼都不知道了,他忽悠他爹是一點心理障礙都沒有啊!

當然,也不是人人都有他這樣的運氣,能夠來一場穿越。

朱棣又被他兒子幾句話給治癒了,好在他還沒有老湖塗,知道自己被兒子帶偏了,清了清嗓子,問道,“你還沒有跟爹說清楚,你怎麼會想到要安置鐵鉉的兒子呢!”

“爹,鐵鉉的兒子鉗工手藝很好,兒子現在要用人,他也算得上是死而復生之人,這種人,心眼都不會多。縱然他說了不該說的話,兒子也覺得,他其實是在變相勸導他爹,當兒子的看到爹跑偏了,總不至於置之不理吧,這還關係到性命呢。”

誰知,他爹沒有被勸回頭,被他娘聽到心裡去了,這是做夢都想不到的人間慘劇。

朱高燨朝他爹伸出了手,舉到他爹面前晃了晃,“爹,您瞧瞧,兒子這雙手,都生了老繭了,找個能做事的鉗工是真不容易,攤子鋪得越大,人手越缺,唉,把電弄出來了就好了,不過,就算弄出來了,將來做機器也要人做。”

朱棣忙抓住兒子嫩嫩的手一看,上面竟然還有一道傷痕,他眼睛一下子瞪大了,朱高燨不期然他爹看到了他手上被銼刀弄出來的傷,忙收回了手,訕訕一笑。

朱棣心疼得眼圈都紅了,這是他的兒子啊,靖難之役的時候,他都捨不得讓他上戰場的兒子,最尊貴的皇子竟然受了這麼重的傷。

“爹,沒事,不小心戳上了,早就好了。”

“你都沒跟爹說!”

“多大個事兒,爹,您可別心疼兒子,兒子這是做大事呢!”朱高燨決定轉移話題,“爹,都說盛世修書,如今天下太平,國庫也漸漸充盈起來了,兒子覺著您不妨修書,書名兒子都替您想好了,就叫《永樂大典》。”

朱高燨也是覺得奇了怪了,歷史上,永樂皇帝一登上了皇位就開始修書,而當時,永樂皇帝選的總編纂官就是解縉。

永樂元年,朱棣就把這個累死人不償命的活交給瞭解縉,他要修一部巨著彰顯國威,造福萬代。這部書要“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

解縉說聰明吧,讀書是挺聰明的,但他永遠不具備政治上的敏銳性,他把這件事當兒戲一樣,找了一百四十七個人,花了一年的時間,編纂了一部《文獻大成》出來,獻給朱棣。

朱棣自然不滿,也充分意識到了,這個人讀書可以,做實事還欠缺了些,狠狠地斥責解縉一番後,再下旨意好好修書。

這一次,他一口氣任命了五個翰林學士當總裁,五人中以王景為首,人人都是飽學之士。

這且不夠,朱棣還派了二十名翰林官員為副總裁,這二十人也都是著名的學者。

除此之外,朱棣還號令全國,不管是身有殘疾還是家境貧富,只要是讀書之人,有識之士,都可以來當編撰。

最後,朱棣找了一批字寫得好的人。

林林總總,各個崗位的人加起來,整個隊伍多達三千多人,日夜不休,多少人累死其中,花了整整四年時間,耗資巨大,修成了浩繁的《永樂大典》。

後世,比如《舊唐書》,《舊五代史》,《宋會要輯編》,《續資治通鑑長編》等諸多書失傳,都是後來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才得以流傳於世。

朱高燨不明白,他爹怎麼到現在提都沒提修書的事,他也苦苦思索過這個問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才讓他爹改變了主意?

“修書?”朱棣似乎才想起這件事來,略一沉思,“修一部什麼樣的書呢?”

昔年,唐太宗也修過書,二十四史,他一個人就修了六史。

後世,康熙還修了一部《古今圖書彙編》,不都是帝王們用來邀名的嗎?

畢竟,一個皇帝若是想要得到後世的稱讚,必須要當得起文治武功四個字,而其中,文治如何體現?

除了修書,帝王還能做什麼?

修書要花錢啊,一個貧窮的王朝,能夠為前朝修一部必須修的史之外,肚子都吃不飽,哪裡還有閒錢用來玩這個。

他爹,是不是過於安逸了,才天天盯著他?

朱高燨之所以提修書,除了透過修撰《永樂大典》的過程中,保護一些古書之外,也是要給他爹找點事做,別成天沉陷於和大臣,和哥哥們的鬥智鬥勇中。

他爹對付大臣還可以,一遇到兄弟們的事,就被牽著鼻子走。

“自然是修一部包羅永珍的書,回頭兒子那裡還有些書,爹讓人專門闢出一個科學的門類出來,兒子想把機械等也修撰進去。“

朱棣覺得很不錯,便徹底丟下了鐵鉉家的事,問起兒子修書的一些設想。

“兒子以為,這又苦又累的活,就交給解縉做吧,兒子覺著他眼下是不是太閒了點,成日裡在我們兄弟幾個中上躥下跳。他這人學問還算可以,做事不踏實,要安排幾個做事踏實的人具體負責,要不,就讓兒子的老師盯著他?”

朱棣便知道,兒子是對解縉很不滿了,想到當初兒子那麼抬舉解縉,讓他進了軍機處,他不但不感恩,竟然還敢告兒子的陰狀,眼神不由得陰冷下來,“就讓他來做!”

若是做不好,有他好看的!

“嗯,爹,之前齊泰不是去學打字機了嗎?前兩天兒子瞧著他打字不錯了,就讓他培養了幾個打字員出來,北京那邊,馬三寶也送來了好幾臺打字機,將來就用打字機打字,又快,字也齊整。”

朱棣不由得驚愣不已,兒子那麼早弄出打字機來,難道就是為了今天?

盛世修書,只有小兒子才處處為他著想啊,朱棣輕輕地撫著兒子的後背,“你的哥哥們和你比起來,真是差遠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被逼婚:躺平後攜妻復仇

遊走金魚

英倫狂潮

笨宅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