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站出來了,道,“臣以為,文人之首,當以方孝孺為最,這即位詔書,由方孝孺來寫,最為合適!”

朱高燨不認識這個人,但覺得,這人絕對不是個好人,

朱棣朝朱高燨挑眉一笑,那模樣兒似乎在說,兒子,你瞧,你看不起方孝孺,可多的是人看得起他。

朱高燨皺著眉頭過來,看著跪在地上的人,“抬起頭來,我瞧瞧,你是誰?”

這人抬起頭來,朱高燨看明白了,“你是程濟,如果我沒有記錯,昨日你領著那麼多人去宮裡,原意是想給建文帝剃度,然後護著他逃離,是個忠臣!”

他這話一說,朱棣的眉頭皺起來了,但這個小兒子做事,從來沒有不靠譜過,他也想看看,小兒子到底想如何處理這即位詔書的事。

朱高燧沒有錯過他爹那一瞬間的皺眉,心頭一喜,不管四弟做出什麼樣的決定,這一次,四弟是毫無疑問惹惱到他爹了。

這是一件好事啊!

朱高煦則為四弟捏了一把冷汗,他使勁兒給四弟使眼色,誰知,四弟根本就不看他。

“方孝孺有什麼資格給我爹寫即位詔書?我看你根本就是居心叵測!”朱高燨朗聲道,“當年,太祖高皇帝是何等器重方孝孺,建文帝又是如何對他言聽計從,我且不說,方孝孺、黃子澄和齊泰這些人,如何為了一己私慾迫害我爹和王叔們,我只說,方孝孺等人是如何辜負建文帝,今日若攻進應天府的不是我爹,而是北元,建文帝便是亡國之君,方孝孺等人當遺臭萬年!”

“這等無能之輩,你居然提議讓他來給我爹寫即位詔書,你這是想侮辱我爹?”

“臣不敢!”程濟磕頭,抬起頭來對朱高燨道,“方孝孺乃一代大儒,四王子委實不該用如此言語來侮辱他!”

“一代大儒?”朱高燨嗤笑一聲,“若讀書能夠讓天下老百姓吃飽飯,若做學問能夠讓江山永固,天下太平,天下人都不用種地,不用買賣,天天讀書做學問好了。我爹不用這種只會做學問的酸儒,我爹要用的乃是有濟世之才的能人,能夠真心為老百姓做實事,為天下掙太平的有用之人,而不是沽名釣譽的酸儒!”

程濟仰著頭,呆呆地看著朱高燨,心裡百感交集,若是建文帝還活著,聽到這些話當作何想?

朱棣很高興,他兒子一張口就將他將來用人的策略給定下來了,這是好事。

他要用的是真心為百姓做實事,為天下掙太平的有用之人!

“咳咳!”朱棣清了清嗓子,問朱高燨,“你覺得,何人能堪大用?”

朱高燨一雙眸子一掃,“眼下這麼多人,兒子以為,就由他們商量著把這詔書寫出來,犯不著專門指定一人,皇位乃公器,誰為君主,自古以來不是一個人說了算,誰寫這即位詔書,將來史書上必定要留上一筆,兒子以為今日諸公都該有份!”

“好一個今日諸公都有份,那就這麼定了!”朱棣一拍板,跪在地上的臣子們面面相覷,程濟渾身冒著冷汗,原以為朱棣聽到方孝孺的名聲,一定會要建文朝的第一寵臣為他寫即位詔書,而方孝孺必然不肯答應,如此一來,一場大戲就拉開帷幕,將來史書上無法迴避這一筆。

而眼下,史書上也必然無法迴避這一筆了!

“當然,不願意寫,沒關係!”朱高燨凌厲的目光掃過諸位,“萬事不強求,不過,我提醒各位,若是想做建文朝的忠臣,就把官袍脫下來,放在這裡,回去一根白綾了結自己,追隨建文帝黃泉路上,這會兒還不晚。”

朱能忍不住笑出聲來了。

朱高燨看了他一眼,朱能忙憋住了笑,低下頭來,聽朱高燨道,“要盡忠,當活著的時候諫言正行,輔其安邦,不為奸佞誘惑,而不是死了,做出這種惺惺之態給誰看?你們讀書人應當明白一點,你們是要對這個國家盡忠,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父老鄉親們盡忠,而不是對某一個人盡忠,撫養你們的,教養你們成人的,不是某一個人,而是這片土地,是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

他們讀過的書上,只告訴他們要忠君報國,從未有人告訴他們,他們不應當對某一個人盡忠,要對一個國家盡忠。

朱棣也深為感動,他深深地看了兒子一眼,一夢萬年,這或許便是那後世幾百年帶給兒子的認知,比起這些酸儒們的境界真是高了不止一星半點。

“四王子的話,本王很贊同,將來,本王也是這句話,不需要你們對本王有多麼忠心,只要你們能夠心繫百姓,與本王一起,將大明打造得鼎盛興旺,哪怕你們指著本王的鼻子罵,本王也能赦免你們!”

說到這裡,朱棣自己都感動了,“本王之所以走到今天,並非是為了要守住父皇封賜給本王的藩國之地,眼下北元餘孽依舊三天兩頭南下搶掠,建文帝將本王和諸位王爺們全部都殺死了,北元餘孽一旦南下,以朝廷如今這樣的戰鬥力,大明還有明日?“

“本王也是迫不得已!”朱棣深吸一口氣,似乎強忍住了眼中的淚水,“本王實在沒有想到,建文帝會是如此下場,正好程濟也在,你們親眼目睹,可弄清楚了那藍氏是怎麼進宮的?”

跪在最後面的李莊越發低下了頭。

程濟道,“聽那藍氏自己說,她原先是在皇太后的宮裡。”

朱棣道,“如此,本王就著實不好過問了,這件事,誰能查個清楚?建文不能死得不明不白,總要給祖宗,給我們這些當叔叔的,給天下人一個說法!“

朱棣四下裡看了看,道,“這件事,你們文臣們商量一下,給本王舉薦一個人出來!”

“是!”以程濟領頭,應下了這樁差事。

方孝孺走在大街上,前日宮裡的那一場大火,好似不曾燒起來過,四十五聲鐘響,似乎不曾響過,應天府裡,老百姓們該幹嘛,依然在幹嘛,日暮西山,每個人回家的腳步都很匆忙,唯獨方孝孺,茫然四顧,不知道該走向何方?

“老師,老師!”方孝孺頓住腳步,扭頭看去,見是廖鏞,匆匆趕來,臉上滿是焦慮之色,“老師,燕王的即位詔書,聽說是朝中的文臣們一人一筆寫就。”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撿到少年的秦始皇陛下

夢夜雨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