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勝局後,掃尾的戰鬥一直持續到第四天傍晚方才結束。

幾股向南逃竄的荷軍殘敵潛逃百餘公里,向南抵達了西蘇門答臘省叢林中,隨即被緊隨而至的帝國軍隊包圍殲滅。

這場1898年8月末爆發的大型戰役,唐荷雙方總計投入超過11萬兵力,在蘇門答臘島中部上英德拉吉利地區展開較量,最終以大唐帝國軍隊碾壓性的優勢獲得勝利。

戰前荷蘭人信心滿滿的要給大舉來犯的大唐帝國以狠狠的教訓,結果大跌眼鏡,簡直輸光了底褲。

戰後盤點;

荷軍參戰的總計萬兵力中,損失超過萬,其中斃傷萬人,失蹤5641人,被俘4萬餘人。

失蹤的人員中,有的可能是被炮彈炸得支離破碎,有的可能是被倒塌的胸膛掩埋,有的可能是溺水,有的可能是潛逃到山林中或者脫掉了軍裝,混入人群中扮作當地土著平民。

一時之間,也難以分辨。

好在荷蘭皇家陸軍的白人部隊主力被一網成擒,在荷軍白人總計萬人中,死傷4011人,餘萬人皆被俘獲。

大唐帝國軍隊此戰傷亡3286人,其中陣亡1379人,傷1907人,取得了一場不折不扣的輝煌勝利。

帝國傷亡的官兵,大多是在此前的炮火覆蓋和戰後的追殲戰鬥中損失,尤其是白人殘軍反抗激烈,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為此,從來不肯吃虧的皇家禁衛軍第二兵團展開了兇狠的報復,被俘的傷者基本沒得到醫治,十之八九死於傷口感染和其他的各種病症。

被俘的白人部隊同樣如此,一些反抗激烈的白人部隊被俘後,遭受到各種各樣的殘酷虐待。人數悄然的消失近千人,這就不足為外人道了。

被俘的無論是白人還是當地土著,立馬被編入苦役營中,承擔隨之而來大規模的公路新建拓寬工程,還有港口碼頭重建,以及部分城建專案。

按照大唐帝國皇帝聖諭;

帝國皇家軍隊不但是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而且應該是拓殖先鋒,建設華人新家園的拓荒牛,傳播華夏先進文明和福祉的使者,帝國力量的最響亮音符。

作為皇帝陛下最狂熱的追隨群體,蘇門達臘兵團的皇家禁衛軍不折不扣的遵循聖諭。在一路攻城拔寨的同時,開始對這個島嶼進行大規模建設。

新編入苦役營中的不但有4萬餘人的戰俘,還有總數高達13萬人的當地男性青壯年土著,形成了一支龐大的建設大軍。

至於當地大量青壯年土著,因何罪名被編入苦力營?

作為被征服者,興許這就是他們的原罪。

在19世紀末期

世界性的殖民浪潮隨著《柏林條約》後,世界列強紛紛湧入非洲爭奪新殖民地而進入最高潮,壓根兒沒人在意殖民地人民的權益。

在數10年後現代文明覺醒時代,極少部分的歐洲學者和僑居歐洲土著原住民後代提出了這個直入核心的問題,要求帝國政府作出公開道歉。

但人微言輕,很快便被輿論界各種指責和認為別有用心的圖謀言論淹沒,自身也遭受各種打壓排擠,沒有掀起多大的浪花來。

9月初

抵達蘇門答臘島的第1艘華人移民船停靠到巨港,從船上下來2213名新移民,他們是19世紀末華人移民蘇門達臘島浪潮的開端。

大唐帝國殖民部為了配合東印度群島拓殖戰略,將傳統的太平洋中部移民航線基本廢棄,重點轉入向東印度群島移民。

實際上

自大唐帝國皇帝大舉分封藩王以來,來自太平洋中部移民航線的華人移民,已經有12年沒有踏入帝國本土。

絕大多數補充到南美洲15藩國,還有古巴王國,呂宋王國,宿霧王國和棉蘭老王國,最大程度的改變了當地人口結構,穩定藩國政局。

迄今為止12年

上述十九藩國透過太平洋中部黃金移民航線,以年均55萬至62餘萬人的速度,總計補充了682萬華人新移民。

這極大的改善了當地人口結構,增強了主流華人社會力量,穩定了藩國從上到下的治理結構,形成了以華人社會為主的人口分佈,效果極其明顯。

帝國軍方在取得決定性的上英德拉吉利戰役後,立馬開啟了移民程序。

在帝國殖民地部的全力配合下,在今後的5~7年內,太平洋中部年均60餘萬人的移民總數量,將重點向東印度群島傾斜。

預計其中的7~8成,即年均48萬人左右,將會被陸續安置在蘇門達臘群島,加里曼丹群島和蘇拉威西群島,以增強帝國對該地區的統治力。

這其中,蘇門答臘島又是移民的重中之重。

因為蘇門答臘島擁有千餘年的農耕傳統和較為完善的農田水利基礎,該島城鎮遍佈,自然條件優越。

雖然由於長達25年的亞洲戰爭的摧殘,農業生產凋敝,大量鄉鎮和田園荒廢,每年因為疾病和飢餓,乃至於各種災荒死亡多達十數萬人。

但這純屬守著金盆討飯吃,地處熱帶的蘇門達臘島自然條件優越,陽光日照充足,河流遍佈,農田溝渠設施相當完整。

荷蘭殖民者為了斷絕亞齊反抗軍的後勤支援,對該島的土著居民強行施行了合村並鎮,以加強軍事管控。

他們用武力驅趕著土著居民離開了生活數百年的故居土地,集中到少數大的城鎮中,而不管這些土著人的死活。

這就形成了當地土著有地無法耕種,只能擁擠在大的城鎮邊緣地帶,形成數萬人乃至十幾萬人的貧民區。

由於貧民區的環境惡劣,汙水橫流,滋生了各種熱帶疾病和疫情,再加上飢餓和各種暴力犯罪,從而導致了每年多達十幾萬人死於非命。

9月初結束的上英德拉吉利戰役後,贏得戰爭勝利的蘇門答臘兵團稍事休整三天後,便兵分兩路席捲了整個蘇門達臘島的中部和西北部。

至年末

該島上的槍聲漸漸平息,蘇門達臘兵團徹底掌控了該島的局勢,意味著這場新殖民戰爭也進入了尾聲。

早在8月上旬

加里曼丹兵團集結重兵,經過長達10余天的戰鬥,徹底殲滅了荷軍匯聚在桑皮特和中加里曼丹省首府帕朗卡拉亞一線的三萬餘軍隊,提前掌控了加里曼丹島局勢。

遠征兵團刻意封鎖訊息,位於爪哇島巴達維亞(雅加達)的荷屬東印度群島總督府,直到11月下旬才得到上述戰敗訊息,這引起了當地荷蘭殖民者地震般的恐慌情緒。

雖然早有各種不祥的猜測,但是當訊息被證實後,悲觀的情緒和巨大的恐懼迅速蔓延開來,彷彿末日一般。

且不管爪哇島上哀聲一片,帝國軍團新佔領的蘇門達臘島和加里曼丹島已經開始了翻天覆地般的殖民改造……

蘇門達臘島經歷長達25年的戰爭和半年多唐荷戰爭,當地總人口已經從370餘萬劇減到一半多,即不足200萬。

蘇門答臘軍團掌控全面局勢後,立馬開始從城填貧民區大舉徵募土著青壯年,直接投入苦役營中,開始對該島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營造。

所謂的大局徵募土著青壯年,方法粗暴而簡單。

就是軍隊直接封鎖城鎮邊緣貧民區各出入口,然後派遣士兵進入一隊隊的抓人,反抗者當場予以格斃。

這種軍事行動,一舉清空當地貧民區的青壯年男性土著居民。

拉走了每個家庭中的主要勞動力,剩下的老幼婦孺如何生存下去,那就不是軍隊該考慮的問題了。

當華人移民大舉進入的時候,當地土著婦女為了生活所迫,只要給一個餅子就願意跟著走,從而形成了新的家庭。

軍方雷厲風行的行動,徹底消滅了當地居高不下的犯罪率,這就是意外之喜了。

當數10萬土著青壯年被投入苦役營中,就意味著數10萬當地土著家庭失去了頂樑柱,也意味著沒人再去搶劫,盜竊或行兇殺人,也沒人再拿起武器去反抗。

這些動亂的源頭,全都在苦役營中。

持續25年的亞齊戰爭悄無聲息的被解決了,當地土著青壯年男性同樣被編入苦役營中,日復一日的艱苦勞作。

那些拿起槍就是反抗軍戰士,放下槍就是平民百姓的一套行不通了。

財大氣粗的大唐帝國殖民手段強硬,簡單而粗暴,效果卻極其顯著,讓其他的老牌殖民國家拍馬也趕不及。

在蘇門答臘島上,數10條公路大舉興建,各種幹線和支線公路總里程長達萬餘公里,同時建設的還有貫穿全島的蘇門答臘鐵路線。

數以千計的橋樑,幾十座水壩和9個碼頭同時在新建中,每個月有數10艘移民船抵達,送來數萬名華人新移民。

蘇門達臘島原本就有35萬餘人的華人早期移民及其後代,他們親眼見證了這座島嶼在短短的一兩年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平坦而寬闊的公路澆築上瀝青硬化,道路兩邊種植了鬱鬱蔥蔥的行道樹,前往各個城鎮非常方便。

農田水利設施修繕一新,一個個華人村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遍佈了島嶼各處,稻田果樹和雞鴨牛羊越來越多,生活肉眼可見的改善起來。

各個城鎮中的人口市場熙熙攘攘,很多當地的土著婦女自願插上草標,年輕健康的女人很快被華人移民買走,價格低到令人髮指。

短短兩三年時間

數10萬個華人新家庭建立起來,成為蘇門達臘島當地最基本的社會結構,一座座華人學校建立起來,社會重新走上穩定發展的軌道。

荷蘭人三百年也無法解決的殖民問題,在實力強大的大唐帝國面前,一道道難題似乎迎刃而解。

但這背後有多少血淚和心酸,有多少血腥的壓榨和殘酷的迫害,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至20世紀十年代末

以蘇門答臘島和加里曼丹島為主的東印度群島帝國屬地中,當地的華裔人口已經佔據社會的9成以上,當地人民信仰的道教和佛教盛行,國語是官方第一大語言,英語是第二大語言。

剩下的人口中,約有%是白人及其後裔,馬來土著及其後裔約佔%,還有不足%的東南亞人和印度人。

大唐帝國全面佔領東印度群島的蘇門達臘島和加里曼丹島的訊息,傳到歐洲已經是1899年初,並沒有掀起多大的波瀾。

這個時候

英國大舉向南非增兵的行動已經不加掩飾,從各殖民地調往南非的軍隊超過10萬人,針對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士瓦共和國戰爭已迫在眉睫。

歐洲在1899年發起了同情和聲援布林共和國的大規模運動,輿論界連篇累牘的報道,吸引了絕大多數歐洲人的目光。

荷蘭和比利時組建了眾多的民間團體,徵募捐款,發表文章,建立基金會,向德蘭士瓦捐贈戰時流動醫院和醫療裝置,強烈譴責英國以強凌弱的戰爭企圖。

來自荷、比、德、法、美、俄、愛爾蘭、義大利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上千名志願者紛紛遠渡重洋來到德蘭士瓦,準備同布林人並肩作戰。

在這一片動盪和紛紛擾擾中,來自東印度群島荷蘭戰敗的壞訊息,除了在荷蘭王國引起的巨大的震動以外,傳導至歐洲各國引起的反響並不大。

反應最強烈的只有德國,德皇威廉二世在柏林郊外的宮殿中接待荷蘭王國代表團時,語氣堅決的表示道;

“唐國無恥的入侵戰爭行為,是對白人世界的又一次巨大損害,他們這樣做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以歐洲為主的國際社會應該團結起來面對這個巨大威脅。”

“英唐兩國狼狽為奸,不惜損害他國利益以滿足自身的殖民渴望,是當今國際秩序最大的毒瘤。”

“可悲的是……歐洲無法團結在一起。”

在沉重的戰爭威脅壓力下,1899年初,德蘭士瓦共和國總統克魯格告訴米爾納;

政府可以考慮把外僑得到德蘭士瓦公民權的居留期限從14年減少為5年,但是要求英國今後停止對德蘭士瓦共和國提出宗主權的要求,立刻停止向南非調兵,並且撤出來自英屬各殖民地的軍隊。

受國內輿論的影響,英國國會在給克魯格的答覆中說:

“……女王陛下政府認為南非共和國政府的答覆是消極的,或者是非決定性的……女王陛下政府保留對當前形勢予以重新考慮,並採取相應的最後解決手段的權利。”

為了給德蘭士瓦增加軍事壓力,從年初起,英國又從印度和地中海各自調派了兩千人增援納塔爾殖民地,這令當地英軍的實力再度大幅增長。

1899年初

荷屬東印度群島總督坡斯勳爵在發給荷蘭王國政府的信函中表示;

“總督府失去了聯絡各群島的運輸和通訊能力,最新得到的訊息顯示;萬名白人俘虜在苦役營中遭受折磨和虐待,每一天都有人在痛苦中死去。”

“殖民地無法承受如此大的損失,爪哇島被巨大的恐懼籠罩,逃離這個島嶼是所有白人的心聲,短短几個月已經流失了萬餘人。”

“殖民統治的根基已經動搖,總督府無法發起有效的反抗,迫切需要外界支援,需要軍火在內的一切物資……”

“形勢惡化到無以復加,是戰是和,王國政府必須做出果斷的決策,繼續拖延只會引發更嚴重的災難。”

與荷屬東印度群島總督府人心惶惶不同的是,在短短不到半年時間內,帝國方面向東印度群島新佔領的殖民地大舉移民超過27萬人。

新的一年

由於距離較近,大唐帝國殖民地部編制了向新殖民地移民60萬人的目標,其中蘇門答臘島萬人,加里曼丹島萬人,蘇拉威西及其他各島2萬人。

上述地區的大量道路先後竣工,農田水利設施以及新拓荒專案陸續建成,極大的增強了接受新移民的能力。

這也讓大規模移民成為可能,在帝國資金的大量注入下,數以千計的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比如碾米廠,麵粉廠,榨油廠,糖廠,制菸廠,木材加工廠,水泥廠,磚廠,沙石廠等等,還有大量的華裔商人前來考察,準備興辦紡織廠,染整廠,輪船公司,造船廠等一系列企業。

工業經濟強盛的大唐帝國不缺乏資金,新殖民地一片空白的工業領域,正是帝國資本角逐的新領域和新市場,也是他們的新舞臺。

從地理位置上看

蘇門達臘島距離整個東南亞和南亞非常近,因此成為帝國工業資本最為看重的地方,可以由此輻射到整個南亞以及印度半島。

正因為如此,帝國一些跨國資本也紛紛登陸,在19世紀末形成了一股投資南亞新殖民地的熱潮。

諸如帝國八大銀行財團,五大石油巨頭和三大跨國電報企業,紛紛在蘇門達臘島設定南亞總部和分行,進一步大舉擴充套件市場。

大唐帝國殖民從來不是單純的軍事行動,而是軍事,政治和經濟的綜合擴張,殖民效果極為顯著。

在數十萬華裔移民登陸的同時,大量帝國資本的湧入,東印度群島迎來了數百年未有的翻天鉅變。

每一天,這裡都會有新的變化,都有新的工廠拔地而起,都有新的道路在延伸,都有數量不等的當地土著人如冰雪般融化,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磐堂

塵市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