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世界殖民佈局

皇帝李察對軍隊在東印度群島戰爭中的表現,總體感覺滿意,偶有閃光點。

閃光點便是皇七十一子唐-李毅一手建立的帝國裝甲師,在決定性的上英德拉吉利戰役中,打出了令世人矚目的表現。

皇帝李察當然知道灰狼裝甲車是未來陸戰主力坦克的雛形,也是未來世界陸軍主戰兵器發展的方向,前景極其光明。

但他並沒有給予過多關注,給予特別支援,始終是唐-李毅在那兒努力的折騰,搞出了一個帝國裝甲師的裝備規模。

此戰過後

平西親王唐-李信親自上書舉薦,力呈在皇家禁衛軍和皇家陸軍中發展裝甲力量的優點和詳細計劃,提出了重點表彰唐-李毅准將。

平西親王的奏章,在帝國軍部和政府一路綠燈,呈送到御前後,皇帝李察提筆批閱了一個“可”字兒,多一個字都沒有。

帝國裝甲師也沒有因為此戰而獲得榮耀稱號,成為響噹噹的王牌師之一,一切都淡化處理。

之所以如此

是因為皇帝李察不想過分凸出裝甲力量的作用,因此改變世界陸軍發展程序乃至於當今世界局勢,引發不必要的後續變化。

從宏觀層面來看

區區裝甲裝備的優勢,完全不能抵消掌握世界未來趨勢先見之明帶來的巨大紅利,屬於捨本求未。

皇帝李察站在世界棋手的高度,立足於大唐帝國未來數十年長遠的戰略規劃,對一項兩項技術領先根本不在意。

就算不掌握先進武器的優勢,在戰爭中多犧牲數萬或數十萬人,那又能怎麼樣呢?

世界強國之間的競爭,並非一兩項先進武器就能徹底改變,而是地緣政治的較量,綜合國力和影響力的長期競爭,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各方面,非一蹴而就。

這需要長達數十年甚至更久的戰略規劃,一步步的晉級,一步步的夯實國力,最終才能攀登世界巔峰。

大唐帝國一直以來就是這麼做的,即便經濟實力問鼎世界第一寶座,但是在對外政策上依然保持謙遜和低調,跟隨著英國的腳步亦步亦趨。

國內很多強硬的民族主義者,高呼大唐帝國應該成為世界的另一極,以最符合民族利益的擴張政策為主導,在世界上發出自己不一樣的聲音。

想法是好的,但過於激進和理想化。

19世紀末,依然是歐洲白人為主導的世界舞臺,大唐帝國在北美的崛起也無法改變這一點,更不可能與世界大勢相抗衡。

治國之道,在於潤物細無聲。

這不是比拼誰嗓門大,不是比拼誰刺頭,不是比拼誰更強硬激進,也不是比拼誰野蠻擴張,這都是走上了歧路。

一張一馳,蘊含的都是智慧。

現代歷史上反面典型很多,素有“歐洲裹腳布”之稱的波蘭,就是典型的刺頭國家。

波蘭王國在強盛時期入侵普魯士,佔領莫斯科,扶持新沙皇,結果被德俄二國聯手瓜分,如今已滅國了。

義大利王國的嗓門大,看到別的歐洲國家殖民眼紅了,到處嚷嚷著要這要那。

又是要和法國爭奪突尼西亞,又是於1894年底大舉入侵衣索比亞,奉行大舉擴張殖民政策。

結果入侵的義大利軍隊被衣索比亞人打得滿頭包,總計萬義大利軍隊死傷萬,被俘4000餘人,落後的非洲國家衣索比亞傷亡只有四五千人。

這是歐洲國家在現代殖民歷史上第1次輸得如此慘,還是敗給了東非的衣索比亞皇朝。這簡直丟盡了白人的臉,義大利因此也成為了歐洲的笑柄。

反面典型中還有沙俄,其歷次向西野蠻擴張,都程度不同的遭受到歐洲國家的聯手圍剿,一次次碰到頭破血流。

皇帝李察穩穩的掌控大唐帝國,按照中遠期戰略規劃發展,這才是最符合大唐帝國長遠利益的道路。

超前發展的陸軍坦克裝甲車也好,海軍前無畏級戰列艦也好,實際上大唐帝國都沒有迫切需求。

擁有兩洋之利的大唐帝國,基本上沒有現實的陸地威脅,無論哪一個歐洲強國都無法威脅到帝國本土。

大唐帝國皇家海軍沒有與英國皇家海軍大洋爭霸的切實需求,也無意挑動英國皇家海軍的敏感神經,雙方聯手維護世界海洋秩序,它不香嗎?

比之遵循世界原有的軌跡,比之掌握先見之明的巨大戰略紅利,這點兒犧牲完全不值一提,大唐帝國能夠承受得住。

預知未來100多年曆史發展軌跡,是皇帝李察最大的外掛,他不可能自廢武功。

舉凡能夠影響歷史走向的變故,比如提前十幾年出現在戰場上的裝甲車,他的態度是即不推動,也不鼓勵,更不會打壓,而是任其自由發展。

順利的拿下蘇門達臘島,加里曼丹島和蘇拉威西島,已經達到了戰前目標,剩下的就是與荷蘭人扯皮的事兒了。

皇帝李察目光跳過東印度群島,一路向西在地圖上搜尋,最後用手在阿拉伯半島輕輕的敲了敲。

自從宣佈葉門地區和科威特地區為帝國特別利益區之後,大唐帝國加強了對該地區的管控和移民,尤其是對阿曼王國以北直至科威特的沿海地區,相繼建立了數個華裔為主的小城鎮。

這裡是後世沙特,阿聯酋,卡達,巴林,科威特等一系列海灣產油國的疆域,位於波斯灣西海岸,如今基本上被帝國移民掌控。

當地的遊牧部族實力低微,小的部族幾百幾千人,大的萬餘人頂天了。

他們是在生活在這片海灣沿岸地區少數的綠洲,面對的是一望無際的戈壁灘和漫漫沙漠,當真是窮的要吃土坷拉。

華人移民進入當地,主要是發展沿海捕魚業和貿易,大多透過購買當地阿拉伯女人建立家庭,從此定居下來。

帝國殖民地部對當地華人有一些扶持政策,主要是透過銀行發放貸款,支援華人移民在綠洲發展農業,主要購買種子、化肥、耕牛和農機具,購買當地阿拉伯女人和建造房屋,又或是購買漁船等等。

據皇帝李察所知

當地以華人為主的北美牛仔性格跳脫狂野,侵略性極強,他們常常會組成多少不一的武裝馬隊,駱駝隊,進入沙漠深處襲擊當地的阿拉伯部落,搶劫牛馬牲口和女人,也包括男性戰俘。

這些都是相當有價值的戰利品,牛羊牲畜與阿拉伯女人可以在當地的市場出售,迅速回籠資金。

男性俘虜在種植園裡和城鎮都需要苦力,實際上是某種意義上的奴隸,心照不宣而已。

這在科威特,葉門薩那等地區屢見不鮮,帝國殖民地部對這些情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當看不見。

人口原本就少的當地阿拉伯部落哪裡經得起如此禍禍?

整個波斯灣西海岸全加起來,不包含阿曼王國,也就二十幾萬阿拉伯部落民眾。

短短的幾年間

其人口已經劇減了三分之一強,只剩下了十幾萬人了。

大部分當地阿拉伯部落成為華人城鎮的附庸,透過大規模的通婚,已經開始被逐漸同化。

少部分逃入了沙漠更深處,他們將面對更為惡劣的自然條件和氣候,生存現狀不容樂觀。

阿拉伯半島南端的阿曼王國,是英國傳統的勢力範圍,英國人在該地區影響很大,阿曼王國也是英國的保護國之一,這與伊朗王國的情況一樣。

大唐帝國如今加強了對阿曼王國的滲透,在阿曼王國擁有大約萬餘人的華裔移民,基本上掌控了當地商業和運輸業,掌控了經濟命脈。

阿曼王國的人口極少,迄今為止也只有萬餘人,華人在當地佔比超過兩成以上,以從事農耕,牧場和商業運輸為主。

下一步,要繼續加強對阿曼王國的滲透,尋找時機顛覆當地的王權。

阿曼王國和伊朗扼守著霍爾木茲海峽的入口,這裡是未來的世界油庫,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在皇帝李察心中,阿曼王國聯同葉門,以及整個阿拉伯半島的東海岸,今後全都是帝國疆域的一部分。

量變引發質變,如今潛移默化的滲透即可。

大唐帝國不追求控制阿拉伯半島北部地區,包括約旦,敘利亞,黎巴嫩,貝魯特和三大宗教的聖地耶路撒冷,這些地中海沿岸地區太敏感了,也是歐洲強國爭奪的焦點地區。

但這個未來的世界油庫一定要掌控在手中,霍爾木茲海峽要掌控在手中,那麼必然要控制阿曼王國和葉門地區。

因為阿曼王國扼守著霍爾木茲海峽的入口,葉門地區扼守著歐亞航線中曼德海峽的紅海入口,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極具地緣戰略意義。

在未來的世界霸主寶座爭奪中,這些都是極具分量的籌碼。

目光掃過阿拉伯半島之後,皇帝李察視線下移,停留在葡屬莫三比克和世界第四大島嶼馬達加斯加周圍,陷入思索中……

如今大唐帝國進入了擴張殖民的新階段,視線放在了完善世界性殖民地佈局上,所以非洲這兩個地方,引起了他的關注。

在柏林會議後,歐洲各國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被殖民的非洲地區從原本的百分之十幾狂漲到八成以上。

英國,法國,德國和比利時是這股瓜分非洲殖民狂潮中的最大得益者。

這其中

法國佔領的殖民區面積最大,從北部非洲到中部非洲,乃至於南部非洲,法屬殖民地星羅棋佈,總面積達數百萬平方公里之巨,佔據法屬殖民地的一多半以上。

英國實現了從南非到埃及的縱貫南北殖民地構想,德國拿下了德屬東非和德屬西非共計110多萬平方公里殖民區。

而比利時成為最大贏家,在與法國的爭奪中得到英國的大力支援,獲得了資源豐富的剛果河流域,總面積高達234萬平方公里,是整個非洲的綠肺。

剛果河流域擁有非洲最大的熱帶雨林地區,盛產黃金和熱帶作物,動植物資源豐富,是最具價值的殖民區之一。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是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親表弟,他的父親是女王的舅舅,如此親近的關係,英國人當然要全力幫助比利時王國了。

要不然

憑藉比利時這點兒小身板,拿什麼和法國去爭?

至19世紀末,非洲唯一尚具有獨立自主地位的是衣索比亞皇朝,其他地區大多被殖民,只剩下一些內陸貧瘠地區無人問津。

大唐帝國當然不會去爭那些內陸乾旱沙漠地區,原本對殖民非洲興趣就不大,

要爭,就去爭那些好地方。

大唐帝國皇帝李察首先看中的就是莫三比克,這裡位於南非的北部,德屬東非的南部,隔著莫三比克海峽與馬達加斯加島遙相對望。

莫三比克擁有整個非洲第二大熱帶雨林地區,僅次於剛果河流域。

全長2660公里的贊比西河中部和下游全都位於莫三比克境內,大大小小的河流數百條,水利資源極其豐富。

該地區6成以上的面積被廣袤的森林覆蓋,擁有儲量巨大的各種礦產資源,氣候溫和適宜,而且擁有長達1500公里的內河航道,世界級地理條件的馬普托海港。

在莫三比克看不到大片的戈壁與沙漠,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綠色,贊比西河流域以盛產黃金和象牙而著名。

葡萄牙人殖民該地區長達390餘年,但這裡依然是一片落後的原始狀態,僅僅沿海地區和內河極少部分地區得到開發,這與荷屬殖民地情況相差彷彿。

都是國小力弱,葡萄牙人在該地區以壓榨黃金和象牙為主,兼顧熱帶種植園經濟,在基礎設施上基本上沒有什麼投資。

數百年來,道路依然是崎嶇泥濘,港口依然是落後的木質棧橋,沉重的牛車經過時“吱壓”亂響。

作為歐洲沒落的三流小國,葡萄牙根本無力開發面積廣達百萬平方公里的莫三比克地區,近400年來只是無盡的索取,壓根兒也不投資建設。

所以,皇帝李察看上了這個地方。

與莫三比克相比較,被稱為資源寶庫的馬達加斯加王國就遜色多了。

當初英法兩國曾聯手入侵該王國,結果被馬達加斯加王國女王率眾擊退了,這也是非洲反殖民歷史上難得的勝利。

可惜這位極有魄力的獨裁女王早已故去,現在的馬達加斯加王國早就陷入軍閥割據的紛爭中,內鬥不斷,民不聊生,當地土著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但從另一個角度解讀,這似乎才是非洲正常該有的樣子吧?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皇帝跪了:你管這叫村子?

會員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