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人物:陶淵明

周畛

雪梅

惡道人

眾縴夫

吳猛老母親,60多歲

吳猛,道人,男 40多歲

年輕後生,十八、九歲

23.周畛茅屋 外 日

壯漢與道人在沙灘上鬥個難分難解。

陶淵明:“啊呀!”

往回奔跑,跌倒在地,雪梅上前相扶。

雪梅:“先生莫怕,他們的打鬥之地離我們甚遠,傷不著我們。”

陶淵明:“這裡危險,趕緊離他們遠一點。”

二人往河邊緊走二三十步,反轉身觀鬥。

壯漢與道人你來我往相鬥,隱隱有風雷聲動。棗樹上的棗子和棗 樹葉隨著風聲,四處飄飛。

道人漸現敗態,相鬥間,向身後躍了一丈多遠,兩手著地,抖一 抖身子,變成了一條狼狗。那狼狗對著壯漢“嗥”的一聲,作勢欲撲。壯漢丟下手中魚叉,伸出右手,往頭頂一摸,一聲怒吼,變成了一頭斑斕猛虎。一狼一虎相向而立,進行了新一輪爭鬥。狼嗥虎嘯,直鬥得飛沙走石、地動山搖、日月無光。

虎狼鬥了一炷香時間,只聽得狼慘“嗥”一聲,調轉身形,往後山箭一般落荒而逃。虎咬下了狼屁股上一大塊肉。虎勝狼後,也不追趕,狂嘯兩聲,就地一滾,變成了一個人形壯漢。壯漢站起身來,拾起地上的魚叉。望望站於遠處觀戰已驚嚇得不輕的陶淵明和雪梅,徑自向倆人立身之地走來。

陶淵明:“雪梅啊!快跑!”

二人卻挪不動步,雪梅自知逃不了,俏目圓睜,緊緊盯住一步步走近過來的壯漢。

壯漢走近過來,對倆人深深一揖道:“適才驚嚇著兩位了,望乞恕罪。”

陶淵明惶惶恐恐、還禮作揖說:“無妨、無妨、無妨!”

壯漢:“敢問先生從何而來?”

陶淵明:“我從尋陽柴桑而來。”

壯漢:“哈哈,原來是家鄉人到訪,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又上前拉著陶淵明的手道:“先生莫怕,我本是常人,煩請移步進我茅舍喝幾杯酒壓壓驚。”

25.周畛茅屋 內 日

堂屋中間擺了一張桌子,桌上酒菜一應俱全。菜是野味,酒是好酒。陶淵明坐上位,壯漢打橫相陪,雪梅對角坐。

壯漢端起酒杯道:“先生請慢喝,酒菜還有。”

陶淵明舉起酒杯:“兄臺貴姓?適才為何與人打鬥?”

壯漢笑道:“在下姓周,名眕。家本住尋陽縣北山中,以打獵為生。只因打獵之際,偶遇一蠻人。那蠻人家徒四壁,生活艱辛,我便贈了他三尺布,數升米糈,一赤雄雞,一升酒以解其饑荒。誰知,那蠻人是個法師,懂得異術,怕我打獵之時遇險,便以化虎之術相授於我。”

說罷自髻發中取出一紙,推給陶淵明觀看。紙上畫有一隻斑斕猛虎,虎邊有符咒。

陶淵明好奇地說:“一張畫紙,你如何能幻化出一條斑斕猛虎來?”

壯漢周畛道:“別看只是一張畫紙,但我口唸咒語,就能讓我化成一條猛虎。”

陶淵明更加好奇:“是嘛!我早就聽說過,世上有一些能人異士,法術學到神奇處,能呼風喚雨、幻化萬物。真是可欽可嘆!(停頓一下,呷了口酒,又放下)你怎麼與那道人打鬥起來了呢?”

周畛:“這正是我搬來此處居住的緣由。那鳥道本是湖北黃梅人,學過異術,但心性邪惡。當初,不知他如何打聽到我學了化虎之術,於是,日日到尋陽柴桑北山我的家裡糾纏,要我教他。我知道那鳥道本性邪惡,教他無異於助紂為虐,便不答應。哪曾想,鳥道並不死心,天天到我家中,軟纏爛打,非要我教不可。所幸我尚未成家立室,身無牽掛。為了避他,便尋到此處來隱居。不想今日裡又被他尋到,故此大斗一場。”

陶淵明:“你倒是個心性良善之人!”

三人繼續飲酒吃菜,閒聊。

陶淵明:“這地方如此風光,可有出處?”

周畛:“呵呵,先生好眼光!這地方本無地名,因了此處的好風景,我便取其名為‘花源谷’。”

陶淵明:“花源谷?既名‘花源谷’,卻如何未曾見到鮮花盛開?”

周畛:“先生不知,此山背後,卻是個人間仙境。青山碧水,繁花簇簇,惹人垂涎。”

陶淵明:“好啊、好啊!麻煩兄臺趕緊帶我前去觀賞觀賞。”

三人不再吃喝,放下碗筷。

26.周畛茅屋 外 日

出得茅屋門來。周畛徑自帶著陶淵明和雪梅二人來到沙灘盡頭,解開小木船的纜繩,讓二人坐到木船上,自已划槳,沿著那條狹窄水道,繞過山腳,一路前行。

27.桃源谷 外 日

水道初時極狹,僅容小船透過,船行約莫一盞茶時分,眼前竟豁然開朗。

28.花源谷 外 日

一個碩大的湖泊展現在眼前,湖面如鏡,清波盪漾,湖心小島星羅棋佈。小島上,桃花、梨花、海棠、紫薇、香花槐、映山紅等鮮花簇簇,但更多的卻是桃花盛開,鮮豔欲滴。更奇的是,每一座小島上竟有一個花的品種,彷彿有人刻意栽種一般,那些鮮花爭奇鬥豔、香氣襲人,倒映在如鏡的湖面上,讓人目不暇接。

陶淵明樂得手舞足蹈,幾疑身在天上人間;雪梅也是圓睜俏眼,怕錯過了如此美妙景色。周畛划著小船,帶著倆人盪舟在碧水花海間遊歷,直到日薄西山,才划著小船,由原水道返回茅屋。

29.修河岸邊 外 日

周畛相送陶淵明和雪梅畫面。

修河上小船遊蕩畫面。

30.三硔灘 外 日

兩岸萬千群山,連綿而至,座座青山,恰似波濤湧來。群山峰巒疊嶂,有的像壯士屹立,有的如美女起舞,有的像烈馬賓士,有的如雄雞高歌……

推至近景:水流湍急,亂石林立,岸邊有縴夫拉船。

陶淵明與雪梅下船準備步行。

縴夫合唱:“三硔灘,嘿呀,鬼門關,嗬呀,落水船擱淺,洪水把船翻呀,嘿呀,十次過船九次難,嗬呀;遼東山,嘿呀,丁令威,嗬呀,七歲去學道,長大成了仙呀,嘿呀,仙手指處船順風,嗬呀……

陶淵明被吸引住了,趕緊掏出筆墨記錄下來。

當聽到縴夫唱“丁令威”時,停下了筆緊走幾步追上縴夫問道:

“請問師傅們,你們說的遼東山在哪裡?世上難道真的有丁令威這個人嗎?”

縴夫:“對面那座山便是遼東山,仙人丁令威就出生在那裡。山裡住有人家,能知道丁令威成仙的神奇。”

陶淵明:“太好了!雪梅,我們且去遼東山上訪上一訪。”

雪梅:“好啊,先生。且讓我去與船工打個招呼。”

31.三硔灘 外 日

陶淵明與雪梅在山間行走。

31.吳猛家門前 外 日

山嶺上小村前。

陶淵明坐石頭上歇息,雪梅往最近的一座房子去。

房子裡出來一個老大娘,倆人相遇。

雪梅一邊指著坐在石頭上的陶淵明一邊對老婦人。

說:“大娘,我倆是從山下上來的,走得累了渴了,能不能買點吃的喝的給我們?”

老大娘聽罷,十分地熱情。

說:“呵呵,好啊好啊,你們走累了吧?先進屋來歇歇,喝碗茶吧。”

雪梅向陶淵明打個手勢,陶淵明走了過來。

32.吳猛家 內 日

陶淵明和雪梅圍著堂上八仙桌坐了下來。

老大娘提起茶壺給他們倒茶。

老大娘問道:“你們是從山外來的吧?”

陶、雪:“是啊。”

雪梅準備從口袋裡掏出銀子,老大娘伸手按住。

老大娘:“在我們山裡,進了屋來的就是客,別說吃一餐飯,就是住幾天,也不會要錢的。”

陶、雪同聲道:“不要錢,那怎麼好意思呢!”

老大娘笑道:“有啥不好意思?糧呀、菜呀,都是自家種的,哪能要錢呢?你們坐,我就去燒火做飯。”

陶淵明心中十分感動,說道:“真是打擾你了,不好意思。”

老大娘說:“沒啥、沒啥,你們是請都請不來的貴客呀!再說,我自家也要吃的。

34.吳猛家廚房 內 日

老大娘在廚房做飯的身影。

35.吳猛家門前 外 日

陶淵明與雪梅來到門外觀賞景色。

陶淵明感嘆道:“這裡如詩如畫,真是個神仙居住的好地方啊!”

36.吳猛家堂屋 內 日

一張小餐桌,桌上擺著三菜一湯,一盤乾紅辣椒炒小鮮竹筍,一碗嫩綠的波菜葉,一盤烤得焦脆焦脆的小長條魚,一海碗鮮香菇煮雞蛋湯。

老大娘:“餓了吧?你倆趕緊先吃,我再去忙一會。”

陶淵明:“這麼好的菜,要有酒喝,就好了。”

雪梅:“先生,忍忍吧。這大山野嶺的人家,哪裡會有酒呢。”

陶淵明:“我只是說著玩的。”

老大娘從廚房出來。

老大娘:“怎麼,還沒有吃飯呀?酒?噢,對了,瞧我這記性,家裡有酒呢!我這就去拿來。”

陶淵明:“怎麼樣?有酒!”

雪梅:“瞧你樂的,跟個孩子一樣!”

老大娘端來一滿碗染紅的谷酒說:“你們嚐嚐,看好不好喝?”

陶淵明呷了一口:“好香、好香!好酒、好酒!”

老大娘:“山裡人自已蒸的酒,用高梁杆浸紅,叫谷酒。稱不上什麼好酒。”

陶淵明:“比市面上賣的封缸酒要醇得多呢,好酒!”

雪梅:“大娘,這魚的味道真獨特,肉質太鮮嫩了!”

老大娘:“這魚吧,是山下修河裡的。叫‘棍子魚’,是我們這裡獨有的,出了我們西安縣,就沒有這種魚,你說怪不怪?”

陶淵明:“像小棍子,難道就要叫‘棍子魚’嗎?”

老大娘:“是啊。這魚的來歷可不簡單,有一個很好的故事呢。”

雪梅:“大娘,快講給我們聽聽,有什麼故事呢?”

老大娘:“很久很久以前吧,大禹治水來到這裡,碰到水怪作難。大禹就向遼東山的山神借來神槍,治服了水怪,,修好了河道,治理了洪水。大禹治服了水怪後,要把神槍還給山神。山神說,神槍就送給你吧。大禹想,我也不能把神槍帶走吧。於是,他就把神槍投到水裡,以永鎮河水。後來,這神槍就變成這樣的魚,在這裡繁衍,從不遠遊。以前叫做‘神槍魚’,後來,不知為何改叫‘棍子魚’了。

陶淵明:“講得好!大娘,你好會講故事喲!”

三人正吃喝談笑間,一道人走進門來。

陶淵明:“哦呀!”

以為是前兩天在花源谷遇到的惡道,準備站起身來往外跑。

老大娘:“先生快請坐。猛兒啊,今日裡家中來了客人,趕緊過來相陪。”

道人吳猛向陶淵明仔細打量:“原來是位先生,貧道這廂有禮了。貧道姓吳名猛,久居於此。”

陶淵明:“是否在西安縣任過縣令的那個吳猛?

吳猛:“正是,只是我喜愛雲遊,散懶慣了!敢問先生尊姓大名?”

陶淵明:“在下姓陶名元亮,家住尋陽柴桑。”

吳猛:“哎呀呀,原來是掛官封印的當朝辭賦大家到了,未曾遠迎,望乞恕罪。這位……”

說完,用手指了指雪梅,雪梅一陣臉紅。

陶淵明:“啊,這位是雪梅小姐。”

三人落座吃喝,談得頗為投機,一會,陶淵明便已是醉眼朦朧。

吳猛:“先生,我帶你去個好處去。”

陶淵明:“好哇!雪梅,你我且隨道長前去。”

雪梅:“好!”

37.吳猛家門前 外 日

吳猛牽著陶淵明的手,徑自往村西頭行去,雪梅隨後。

38.羊腸小道 外 日

行過村口,走上了一條上山的羊腸小道,山道兩旁,鳥語花香、生機盎然。

39.青牛洞 外 日

走了約莫三四里路,一個山洞赫然就在眼前,那洞口並無神奇之處。

40.青牛洞 內 日

入得洞來,竟是另一番氣象,耳聽清泉叮咚流淌,眼見霧靄瑞氣儼然。山洞幽深寬敞,前洞中間有一石墩,上面有一圃壇,看來是供人打坐修行之用。旁邊有一石桌和一石床,乾淨清爽。

吳猛:“這裡是我打坐修行的地方。我師父以前便在這個山洞修行,化鶴昇仙。”

陶淵明:“你師父……?”

吳猛:“對,我師父。我師父名叫丁令威,從小受了神仙老子的指點,勤加修行,最後終於成了仙人!”

陶淵明:“丁令威?世上難道真的有丁令威得道成仙這個事嗎?我還以為只是個傳說故事呢!”

吳猛:“本來就是真人真事呢。這山洞名叫青牛洞。我師父從七歲開始,得到神仙老子的指點,在此修行。十七八歲的時候,他到對面那座名叫武陵崖的山頂上煉丹,現在武陵崖山頂上還有他的煉丹臺呢。後來,他就四處修道行醫,到過丹陽、諸暨、江浙,去到遼陽……最後,師父終於在靈虛山得道,成了神仙了。”

陶淵明:“真讓人難以置信!”

吳猛旁白:“大約在我十三歲的時候,我師父化作一隻全身雪白、頂冠通紅的仙鶴飛回來了。他先到了縣城,落在縣城城門樓前的華表柱上。當時,在城門前的一座橋上有許多人看見。這座橋現在就叫‘看鶴橋’。

41.西安縣城 外 日

縣城一角,有華表,有看鶴橋。與吳猛旁白同步。

42西安縣城 外 日

吳猛繼續旁白:“恰巧人群裡有個年輕獵手,立即彎弓搭箭,射了過去。那仙鶴飛起,躲過一箭,展翅飛在半空中,開口唸詞:‘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歲今來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

(出現丁令威化鶴的畫面。)

43.青牛洞 內 日

吳猛繼續旁白:“師父他老人家回到這個山洞,化身人形。”

現出丁令威收小吳猛為徒的畫面。

吳猛繼續旁白:“當時,我是小孩心性,在此玩耍,正好碰見。師父見我有慧根,便把我收為徒弟,指點我修行要訣,讓我在此修行。”

吳猛說完,徑自坐上圃壇,入定打坐。

陶淵明:“奇哉,妙哉!”

見吳猛已打坐入定,便對雪梅說:“雪梅,道長已在打坐修行,我們不要打擾他,趕緊去看看這個神奇的洞府吧!”

陶、雪倆人遊玩青牛洞的身影。陶、雪倆人遊玩完回到前洞,吳猛剛打坐完畢。

吳猛:“先生好雅興!怠慢先生了。我們這就回去。”

44.青牛洞 外 日

陶淵明上前與吳猛攜手並肩回家身影。

洞外景色:日薄西山、層林盡染。

吳猛:“先生,你我難得相見,今晚就請在我家裡安歇,明早再回如何?”

陶淵明:“如此,叨擾道長了!”

45.吳猛家內屋 內 夜

陶淵明、吳猛坐在床上,倆人促膝長談,天南地北、人間奇聞無所不談。看老孃和雪梅進裡間睡覺了,吳猛竟脫下上衣,也不搖扇,聽任蚊蟲叮咬。

陶淵明:“如此涼爽之夜,道長為何要脫衣聽任蚊蟲叮噬?”

吳猛:“呵呵,山裡本多蚊蟲,老孃在裡間睡覺,會被蚊蟲齧咬,我今脫衣引蚊蟲叮我,莫去齧咬老孃才好。”

陶淵明:“難得如此孝心!”

倆人正談笑間,突聽門外人聲嘈雜,一年輕後生敲門,闖入,並說:“道長,村東頭吳政小兒被老虎抱走,請趕緊前往救人。”

吳猛略一沉吟,掐指一算,道:“無所苦,須臾當還。”

果然,約一盞茶時分,那後生又前來報信:“道長,已無憂,虎已送兒歸來。”

陶淵明驚愕不已。突聽村上又是人聲嘈雜,四處有腳步聲響,那後生闖進門來道:“道長快跑,來了一群盜墓賊。賊兒兇惡,趕緊避之。”

46.吳猛家堂前 內 夜

這時,老大娘與雪梅已經起了床,來到堂前。

與吳猛和陶淵明會合一處。

47.吳猛家門前 外 夜

幾人來至門外,只見黑夜裡,村上人聲鼎沸,村民抱頭鼠竄。

48.吳猛家墳地 外 夜

那群盜墓賊竟有二三十人之多,兇惡異常,並且開始在村側的墓地上肆無忌憚挖墳。

吳猛竟不害怕,撒腿就往村側的墓地上跑,來到一墳墓前,一頭撲倒在墳背上,號啕大哭,悲慟四野,讓人聽後為之涕零感動。說也奇怪,那些兇惡的盜墓賊聽得吳猛的悲聲,竟停了手中的活兒。

等到陶淵明在雪梅的攙扶下氣喘吁吁地趕到村側的墓地時,那些盜墓賊竟已悄然隱去,山村復歸寧靜。

仔細看吳猛捨命守護著的墓,才知道那墓是吳猛的父親之墓。

49.吳猛家門前 外 日

這一天一夜所遇的神奇讓陶淵明驚歎不已。

第二天早上,陶淵明告辭吳猛、老大娘。

50.三硔灘 外 日

回到修河三硔灘幹慶僱給他的船上,在他的“搜神後記”本子上,記下了丁令威七歲學道,成仙后千年化鶴歸來以及遇道人吳猛的神奇。

然而,面對修河的碧波,在心裡,卻有一個無法排解的念想久久地折磨著他。

靈異小說相關閱讀More+

飄飄零的魂魄不孤單

塵香穎穎

東風闌珊

言與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