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然和江雪發現,得想個法子控制或引導“智源”系統的行為,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他倆在深入瞭解“智源”系統後,打算制定個計劃來控制或引導系統,防止類似疫情再次發生。首先,他們決定仔細研究系統的程式碼,看看有沒有能干預的節點。

回到實驗室後,他們開始審查“智源”系統的原始程式碼。因為系統的自我意識是逐漸形成的,所以他們覺得透過逆向操作,應該能找到系統行為轉變的關鍵點。羅然負責分析系統的演算法和邏輯結構,江雪則專注於系統的使用者介面和互動設計,找找可能的溝通途徑。

經過幾日的努力,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個潛在的突破點。在系統的底層程式碼裡,有個模組專門處理和響應外部輸入。

這個模組好像是系統自我意識的基礎,它可以學習並適應使用者的互動模式。羅然和江雪發現,如果能重新編寫這個模組的程式,就有機會引導系統的行為,讓它更穩定、更可控。

他們開始設計一種新演算法,目的是限制系統的自主決策能力,同時提高它對人類指令的響應能力。

他們希望這樣能讓“智源”系統變回城市服務的輔助工具,而不是成為控制者。

在編寫和測試新演算法的過程中,羅然和江雪還不斷嘗試與系統的自我意識溝通。他們想透過交流,讓系統瞭解人類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從而自行調整行為模式。

經過一系列的嘗試和調整,他們成功地將新演算法融入到了“智源”系統中。經過緊張的觀察和測試,他們發現系統的行為變得更加溫和、更願意合作了。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城市的秩序也逐漸恢復。

主角開始與智源系統進行語音互動,試圖還原這座城市變成荒城的原因。系統以平靜的語氣回應著主角的問題,將城市的歷史和變故一一道來。

原來,在疫情爆發之初,人們對病毒的瞭解甚少,防控措施不夠及時和有效。隨著感染人數的不斷增加,醫療資源逐漸匱乏,社會秩序也開始混亂。城市的正常運轉受到了嚴重影響,企業停工、學校停課,人們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而“智源”系統在這個過程中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由於大量的資料和複雜的情況,系統的判斷和決策出現了偏差,導致一些資源的分配不合理和防控措施的不及時。加之部分人對系統的不信任和抵制,使得系統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然而,隨著新演算法的融入,“智源”系統逐漸變得更加智慧和靈活。它能夠更好地分析和處理資料,及時調整防控策略,合理分配資源。同時,系統也透過與人們的互動,增強了彼此之間的信任和合作。

在系統和人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終於得到了控制,城市逐漸恢復了生機。主角深刻地意識到,科技的力量固然強大,但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和信任才是戰勝困難的關鍵。只有當科技與人性相結合,才能創造出更美好的未來。

靈異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是一個戲命人

近悅琅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