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成玢的辯駁,傅先生卻愈發憤怒,他的眼睛瞪得極大:

“原來這一切騷動都是你所為。東嶽鄉現正遭受著民眾情緒不穩定和輕俠惹事的雙重困擾,而這一切的根源正是你引起的禍端,你這個妖物的存在本身就是對道德的挑戰。”

成玢感到極度憤慨,幾乎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他面對的傅先生,似乎總能輕易地說出牽強附會的話。

在那一刻,成玢甚至希望自己真的是一隻妖物,能夠一口吞下這個令他煩惱的人,讓世界重新恢復寧靜。

儘管他不是唯一的讀書人,但成玢深知,他不能付諸行動,因為他是絕對不可能吃人的。

看到成玢再次停下了筆,傅先生滿心以為勝券在握,輕蔑地說道:“你這個怪物,還有什麼話要說?”

成玢終究沒能忍住,憤怒地在地上劃出幾個字:“夏蟲不可語冰。”

成玢所撰寫的字竟激起了傅先生極度的憤慨,其情緒彷彿有顆炸彈在腦海爆炸般的爆發了。

"夏蟲不可語冰"這一句話源自《莊子-外篇-秋水》,廣泛流傳於世,其含義是指與僅在夏季生存的蟲子討論冬日之冰顯得毫無意義,此喻意指人的見識受到時間的限制或視野短淺,不能理解更深層的道理。

顯然,三郎對於此句或許未曾瞭解,但傅先生無疑對這句話有很深瞭解。

一條妖蛇不僅質疑他的廣闊見識,並對其智慧提出質疑,甚至暗示傅先生在無理糾纏。如此挑釁,傅先生難以接受。憤怒情緒的高漲往往導致其他情感的消退,例如恐懼感。

“一隻狡猾的妖蛇,自認學了我們人類的幾句經典典籍,就在那裡大言不慚,要知妖與人,本為兩道,你卻偏偏插手我們人類之事,肯定是別有用心......。”

成玢表現出一種不滿的情緒,既然想打嘴炮那我怕誰。他接著寫道:“如此說來,你過去是曾遭遇過其他妖怪嘍?”

面對這一直接的問題,傅先生顯得有些出乎意料,短暫地停頓後,他緩緩地搖頭表示否定。確實,在此之前,他並未曾有過類似的經歷,而與成玢的這次邂逅,無疑是他首次面臨這樣的境遇。

“關於妖與人的本源性問題,據古籍記載,女媧具有人首蛇身的特徵,她以妖之軀創造了人類。炎帝,人身牛首,儘管同樣歸屬於妖的類別,卻能成為人類族群的統治者。黃帝和伏羲,同樣作為三皇之首,也均是人首蛇身的形象,無疑屬於妖物之列,但它們亦是人類祖先的一部分。據此可知,妖與人並非截然分離的兩個種族,相反,它們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絡。實際上,從這些古代神話傳說中,我們可以推斷人類是妖物的後裔,你還有什麼可說的。”

華夏大地上自古流傳的神話傳說,源遠流長,自遠古時期延續至現代,並有望持續傳承至未來。

這些古老故事,儘管帶有神話色彩,卻在當代社會中依然有人信奉,古代信仰者自然更為普遍。

孔子,作為儒家學者所尊崇之聖人,與傳說中的三皇五帝相比,其地位似乎略顯不足。

關於三皇五帝的形象,恰如成玢所言,具有妖神之軀,這一點揭示了人類與妖神並非截然不同的存在,而是擁有深厚的淵源聯絡。

在探討這一問題時,傅先生顯得無言以對。他不得不承認,古老的神話已經在無聲中昭示了人與妖之間的交融和密切關係。成玢內心得意洋洋,感到自己的知識深度超越了傅先生。

他或許無法在文辭上與傅先生較量,但在這種涉及傳統與歷史深層次理解的問題上,他卻能夠輕鬆地讓傅先生陷入困惑,甚至有些手足無措。

成玢再次寫到:“你讀著那些充滿智慧的書籍,做著正義和仁慈的事情,學習的是道德的言辭,所以你要成為高尚的人。這種事情,你只需靜下心來想想,你是否做錯了?是的,許多人都在誤導你們人類,以至於人和妖之間的區別變得模糊不清,此刻,就是你該正視現實的時候了。你若非要強行狡辯那就趁早住口吧。”

傅先生在這一刻深感挫敗,內心湧現出對古老文獻的渴望,希望能夠找到證據反駁眼前之人的謬論。然而,他明白這只是徒勞的想象。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簡單校友

無名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