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六月初三,長安街上熱浪滾滾。按照以往的慣例,聖上帶領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前往仁智宮避暑,太子李建成繼續留守長安監國。

趁著大家去仁智宮避暑的空檔,太子李建成行動更自由。前幾年,太子李建成趁著征討河北起義軍劉黑闥的機會,把招降的河北起義軍中,選拔了兩千壯士,編入東宮的護軍──“長林兵”。又偷偷從自己心腹涇州(今甘肅涇川北)都督、燕郡王李藝那,招募了三百突騎兵,也編入東宮長林兵中。

太子李建成所做的一切以為可以瞞天過海,實際上瞞不過聖上、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三人的眼睛。只是這三人心裡都有個小九九,秘而不宣罷了。

唐帝國天下剛統一,由於唐帝國的天下基本上是二皇子秦王李世民打下來的,聖上已封無可封,就加封秦王為天策上將,位在王公之上,令其在洛陽開府,兼領朝廷三公中的太尉、司徒、尚書令,爵位僅次於唐高祖李淵、太子李建成。

秦王李世民權勢如日中天,即使身為二皇子,聖上也時常感到皇權受到威脅,聖上於是就透過太子李建成來制衡秦王。太子李建成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又與四弟齊王李元吉相互抱團,並在宮內拉攏父皇的寵妃張婕妤、尹德妃,在朝廷裡重金賄賂、結交宰相封德彝等朝臣。

這樣,唐帝國初期,形成了一個三角形權利結構體系:皇帝李淵的皇權勢力──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太子黨勢力──秦王李世民的軍功集團勢力,相互制衡,暫時鬥而不破。

太子李建成偷偷招募東宮兩千多東林兵,聖上心裡清楚,但是並沒有制止,故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縱容。齊王李元吉心裡也清楚,其也野心勃勃,想趁機利用太子與秦王之爭,站隊太子一邊,想趁機鷸蚌相爭漁人得利。而秦王李世民的秦王府也只有八百衛士,太子東宮衛士再加上齊王府五百衛士的力量,已經對秦王府衛士的力量形成壓倒性優勢。

六月二十日,太子李建成私下安排工匠造的幾千付鎧甲已經造好。而他過去的東宮宿衛,如今已經是坐鎮長安西北的慶州(今甘肅慶陽)都督楊文幹,替他招募了五百個西北壯士,悄悄地抵達了東宮,來充實東宮宿衛。

雙喜迎門,太子李建成大喜,特地派東宮的郎將爾朱煥、校尉喬公山,給楊文幹送了一批鎧甲。

鎧甲一直以來都是朝廷嚴控的戰略物資,禁止私相授受,李建成送這批鎧甲給楊文幹,本以為聖上、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不在長安而在仁智宮避暑。然而,百密一疏,郎將爾朱煥、校尉喬公山卻是他的好兄弟齊王李元吉安插在其身邊的一個眼線,於是,一場詭異的政變猝不及防地悄然上演了。

六月二十日夜,在距離長安三百餘里的仁智宮,齊王李元吉正準備休息,這時齊王府典籤裴宣儼悄然進屋,交給他一個小帛書,齊王接過一看,原來郎將爾朱煥發來的飛鴿傳書,內容僅十六字:太子送楊文幹鎧甲,即刻啟程往慶州。

齊王李元吉看著手中的密件,想著上次在齊王府,因太子極力阻止其刺殺秦王而導致功虧一簣一事,這些天都感到遺憾不已,惱怒於太子過於仁厚,不敢殺伐果決。

想著,齊王李元吉狡黠地一笑,心裡默默地念到:“大郎(李建成小名),太子,你不敢下決心除掉秦王,四弟幫你下!”。於是一個一石二鳥的毒計在大腦裡迅速的形成。

齊王李元吉馬上在一張小帛書上回信:改道仁智宮,舉報楊文幹謀反。插入信鴿腿上綁著的信筒裡,飛鴿傳書回郎將爾朱煥手上。

齊王李元吉神不知鬼不覺地辦完事後,其仍然睡意全無,自鳴得意,洶湧彭拜,嘴裡哼起了《將軍令》。

齊王自以為此事做的天衣無縫,他所不知道的是,他的心腹典籤裴宣儼是秦王李世民插在齊王府的一個眼線,齊王府的一舉一動都在秦王的掌控中。裴宣儼每次得到情報,都是在給齊王一份的同時,會悄悄地送給秦王一份備份。

此時,秦王也收到了情報,他把張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叫進密室裡商量了許久,決定:將計就計、引而不發!

不出意外的話意外發生了。六月二十二日上午,仁智宮。唐高祖李淵正在仁智宮內玉華殿內議事。突然,一公公慌不迭地進殿稟報:“聖上,東宮郎將爾朱煥、校尉喬公山二人來宮門外跪地,自稱前來告發!”

“啊!東宮的衛士不在長安城待著,怎麼跑到仁智宮?告發誰?難道是太子?”皇帝及群臣均紛紛大愕!於是,皇帝急忙宣二人覲見。

不一會,郎將爾朱煥、校尉喬公山進殿,跪地奏道:“稟告聖上,末將前來告發:太子殿下派我等送一批鎧甲給慶州都督楊文幹,讓楊文幹舉兵造反,與太子在長安城裡應外合。”

此刻,玉華殿裡如夏雷平地起,一陣驚響!

天子大怒!群臣都屏住呼吸不敢吭聲,玉華殿上靜悄悄的。

聖上強忍著憤怒,沒有馬上做決策,心裡反覆琢磨著:“天子在外,如果太子、楊文幹真得在長安、慶州兩地造反了!慶州地處東突厥邊境要地,仁智宮恰好又在長安和慶州之間,再私通突厥的話,大唐帝國將大廈將傾。如果是有人誣告,現在詔命他們伏法,則會重蹈隋文帝與太子楊勇骨肉相殘的人間悲劇。處理這種事還是宜冷處理不宜急,安排與兩人相善的人分別召他們來仁智宮。如果他們聽從詔命來,就證明他們未謀反;如果不聽從詔命,就證明他們是謀反。”

聖上拿定主意後,事不宜遲,親自寫一手詔,命自己的心腹老臣、同時跟太子李建成關係不錯的中書令裴寂,帶手詔去長安召太子來仁智宮。詔命司農卿宇文穎去慶州召楊文幹來仁智宮。

退朝後,宇文穎正準備上馬趕往慶州,這時齊王李元吉也來到馬廄處,因宇文穎是齊王府護軍宇文寶的伯父,私下裡齊王與宇文穎關係走得很近,暗屬齊王派系。

宇文穎見到齊王,馬上上前行叉手禮,說道:“齊王殿下,這次去慶州,您有何要事需要囑咐的?”

“宇文司農,這次去慶州見到楊文幹要據實相告他,讓他乘機而動!”齊王李元吉小聲相告。

“明白了。”宇文穎應道。

“保重!”齊王李元吉囑咐道。

宇文穎行完禮上馬向慶州而去。齊王李元吉望著宇文穎背影陰險一笑。

時間到了六月二十四日,唐高祖及群臣都焦急地等到長安與慶州方面的訊息時,傳來訊息:楊文幹據慶州謀反了!

情況是這樣的,六月二十三日,慶州。宇文穎趕到慶州,按照齊王李元吉的囑咐,向楊文幹如實通告東宮的郎將爾朱煥、校尉喬公山在送鎧甲的途中,跑到仁智宮向聖上告發太子與楊文幹謀反,乘著聖上不在長安,請楊文幹在慶州起兵,與太子在長安裡應外合起事,事成之後,太子登基,楊文幹就是首功之臣。

楊文幹思慮著,大唐律規定私造鎧甲是死罪,造反也是死罪,橫豎是死。只有橫下一心據慶州起事。

長安,六月二十二日晚,太子就接到齊王李元吉的密報,知道東宮的郎將爾朱煥、校尉喬公山跑到仁智宮告發之事。知道聖上的手詔明日就要到達,大驚失色,立即召集王珪、魏徵、韋挺等東宮屬官們商量。

太子舉棋不定,顫巍巍地問道:“諸位有何方法解決此事?”

王珪、韋挺均建議道:“太子殿下。事已至此,據長安政變吧。”

而魏徵堅決反對道:“事情還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建議太子殿下素衣輕裝前往仁智宮向聖上謝罪。僅憑私造鎧甲,憑著平素聖上對太子殿下的信任,聖上會原諒的,不至於死罪。如果謀反,那是滔天大罪,根本沒有任何挽回的餘地。”

太子李建成聽著王珪、韋挺的建議,一直猶豫不決。聽罷魏徵的建議,才下定決心,準備等聖上的手詔到後,就素衣輕裝前往仁智宮向聖上謝罪。

第二日,裴寂來長安東宮向太子遞上聖上的手詔後,毫不停留,太子馬上帶著王珪、韋挺、魏徵,穿著庶民服飾,輕裝簡行地前往仁智宮謝罪。

太子李建成一路北上,到了距離仁智宮還有六十里的鴻賓堡,因擔心其擁眾來仁智宮,會引起父皇的猜忌,於是將王珪、韋挺、魏徵等隨從留下,只帶十餘騎去見父皇李淵。

在太子李建成準備啟程的當晚,秦王李世民也收到天策府兵曹參軍杜淹的密報,知曉了太子李建成來仁智宮謝罪之事。

杜淹一直跟王珪、韋挺交情深厚,也一直想透過他們兩人投靠太子李建成。但是,秦王李世民的心腹謀士之一的杜如晦是杜淹的侄子,但叔侄兩人關係很僵。

另一位心腹謀士房玄齡對秦王說:“杜淹為人狡黠善變,如果去當了太子東宮的屬官,會給秦王造成威脅,不如召為秦王府屬官,為我所用。”於是就舉薦杜淹為天策府兵曹參軍。

因此杜淹能從東宮好友王珪、韋挺那裡知道東宮不少內幕,他就成了東宮和秦王的雙面間諜。這次太子來仁智宮謝罪之事,就是在太子準備啟程前,王珪、韋挺這兩位好友透過親信僕人快馬來報信的。

聽聞公公稟報,太子已到仁智宮的宮門外跪著謝罪。聖上勃然大怒,詔命其覲見。

太子李建成已進殿,就撲通跪下,匍匐到父皇面前,一邊哭著一邊謝罪,哭訴道:“兒臣罪該萬死!不應該瞞著聖上私造鎧甲,但是楊文幹謀反之事,兒臣實在是事先根本不清楚,也沒有參與。”

說罷,太子李建成用盡全力把頭重重地砸在地板上,發出“咚咚咚”的巨響。李建成一邊哭著,一邊用力磕頭,額頭的鮮血染紅了地板,一直磕暈過去。

看著太子李建成磕暈在地,聖上雖然惱怒他私造鎧甲,這也是犯了大唐律死罪。但是,可以從太子一奉詔就立即趕來仁智宮謝罪的行為來看,太子李建成確實是沒有參與謀反,一定是被人誣告的。

想到這,聖上的怒氣消了一些。又看著太子磕暈在地,又動了舐犢之情、惻隱之心。於是讓殿中監陳福與另一位公公將太子從地上扶起來,攙扶到偏殿,看到他一整日鞍馬勞頓未進食飲水,給他餵了一些熱水和麥飯,李建成這才醒來。當天晚上,聖上安排殿中監陳福嚴密地看守太子李建成。

這一夜,仁智宮內有不少人都徹夜難眠。

聖上今日看到太子李建成一邊謝罪,一邊否認他和楊文幹打算造反的指控,看來太子實在是被人誣告。聖上的氣就消了許多。眼下最急著去處理楊文幹謀反一事。如果不及時處理,楊文幹據有慶州,再勾結東突厥,又距離仁智宮僅三百餘里,這會成為大麻煩。

在內外交困之下,聖上下意識地想到了唐帝國的救火大隊長的秦王李世民。

於是,聖上緊急召見秦王李世民想對策。秦王建議聖上:“楊文幹這小子,竟敢做這樣狂悖叛逆之事,估計他想謀反,但是慶州府的僚屬們不會跟著他謀反。事不宜遲,可派一員大將就可平叛而定。”

聖上聽罷,對秦王李世民說:“這事情還是需要你來辦。等二郎得勝歸來,就立你為太子。”

說著,聖上嘆了口氣,“我不能像隋文帝那樣,狠心可以殺掉自己的兒子,到時候就封大郎為蜀王。蜀兵脆弱,不足為患,等我百年之後,你繼承大統,若是大郎能安心事奉你,二郎便記得要保全他;若是不行,那二郎你取他也容易。”

事不宜遲,秦王李世民即刻啟程,率領輕騎急進。果不出所料,楊文幹佔據了慶州之後,就繼續南下到寧州,想要與長安的太子李建成匯合。

同時,秦王李世民也已抵達了寧州城外。楊文幹所部聽聞秦王李世民來了,還沒交戰,就四處潰逃,楊文幹自己也被部下所殺,宇文穎被逮捕。李世民兵不血刃就平定了楊文乾的反叛,得勝回朝。

秦王李世民出發後,聖上深感仁智宮不太安全,也跟著帶著太子李建成一起啟程往長安。當走到鴻賓堡時,遇到東宮的隨從,於是命令自己的御林軍──千牛衛上前繳了他們的械,一起帶回長安。

當晚,負責值守玄武門的常何回到府上,與袁天綱在廳堂密談。常將軍將聖上帶著太子已回長安,及這幾日發生的事告知袁天綱,詢問道:“袁乾道,這次楊文幹謀反,太子之位是否危矣?秦王是否藉機上位?”

“太子之位還是穩如初。”袁天綱的回答讓常何出乎意料之外。

看著常何疑惑地目光,袁天綱繼續說道:“這次事件,太子危而不危,秦王勝而不勝,只有齊王受益。”

“此話怎講?”常何急切問。

“這次楊文幹謀反事件非常詭異!表面看太子私造鎧甲,事情敗露而導致楊文幹謀反。深層次的問題是太子與秦王兩虎相爭的結果。雖然秦王去平叛,但聖上會認為太子是被人陷害的,而主謀會被懷疑是秦王。”袁天綱繼續抽絲剝繭地分析道。

“所以說,秦王就是順利地平定叛亂,也會做實了陷害太子之名。俗話說得好: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如果秦王乘著楊文幹事件扳倒太子,那麼秦王的勢力就會如日中天。”

袁天綱繼續分析道:“所以說,太子危而不危,繼續當他的太子。秦王勝而不勝,以後聖上對他的猜忌之心更深了。這兩虎相爭,而齊王隱藏的最深,毫髮未損,只有他一人受益。”

“對!對!分析得有道理,你真是我的智囊呀!”常何聽完分析,興奮得點點頭。他接著袁天綱的話茬:“如果結局是這樣,聖上帶太子回長安,我應該保持靜默不輕易表態支援哪一方,繼續騎牆以觀形勢發展。”

第二日,秦王李世民也帶著楊文乾的首級,獻俘宇文穎,回到長安。聖上憤怒地責備宇文穎:“楊文幹謀反,朕派你去慶州召他,你卻與楊文幹一起謀反!按大唐律,斬首示眾。”

在詔命準備將宇文穎推出殿外,路過齊王李元吉那列時,宇文穎斜眼瞅了瞅齊王李元吉,希望齊王能替他說句好話免一死,但是實際上的幕後指使人齊王卻雙眼瞅著上面,就當沒有任何事一樣。

知道了齊王李元吉事不關己的態度,宇文穎徹底心寒,痛罵自己愚蠢被人利用了。但事已至此,好在自己侄兒宇文寶在齊王府當護軍,生命無虞,也就橫下心不敢檢舉揭發齊王,被推到西市執行斬首。

在秦王李世民討伐楊文幹後,齊王李元吉發動朝臣封德彝等群臣,及後宮張婕妤、尹德妃們在聖上面前替太子李建成求情。於是聖上怒氣已消,心軟下來,不想再降罪於太子李建成。

於是,在處理完宇文穎後,聖上拿東宮率韋挺,太子中允王珪,及天策府兵曹參軍杜淹當太子的替罪羊,聖上叱責他們瀆職,導致皇子兄弟不睦,因此將東宮與秦王府各打五十大板,將他們一起發配流放到了雋州。

楊文幹謀反案的處理結果,都在齊王李元吉的預料之中,他的一石二鳥之計已經實現了,從今以後,太子會放下寬厚仁慈之心,要想與秦王生死鬥,就必須依靠齊王。到那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目前太子與秦王兩敗俱傷,那笑到最後的是齊王。

想到這,齊王李元吉不由地一陣竊喜的同時,心裡有一絲疑惑,他自認為自己的一石二鳥之計天衣無縫,在實施過程中,總覺得哪裡出現了紕漏?他隱隱約約地預感到,秦王在處理楊文幹謀反事件過程中表現的出奇地冷靜,做事行雲流水、乾淨利索。

“莫不是秦王早已知道我的絕密計劃?所以他故意順水推舟、引我入坑?他又怎麼知道我的計劃?”齊王有不少疑惑湧上心頭,“莫不是我身邊有秦王的內線?”

想到這,齊王感到自己的背後,總是有一雙秦王的眼睛狠盯著自己,一陣恐懼般寒意沁入骨髓中。

在王珪、韋挺、杜淹離別長安時,這三人給前來送行的袁天綱說:“袁乾道上次看相說的話,現在都應驗了,不知道日後會怎麼樣?”

袁天綱安慰道:“兩年後,您三位會一同召回長安重用。你們就安心上路吧。”

就這樣,武德七年發生的楊文幹謀反大案就這樣高舉輕放、草草地結案了。

秦王李世民回到長安後,發現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照樣坐著。父皇也閉口不提那晚,親口承諾平定楊文幹後,立他為皇太子之事。

相反的是,父皇在利用完這位大唐帝國第一救火大隊長一把後,對他的態度就冷淡了。

秦王李世民心裡明白,什麼叫功高震主!都怪自己那麼快平叛,卻不懂得養寇自重!秦王李世民平定了楊文幹叛亂,不但沒有受到賞賜,還背上了密謀陷害太子的罪名,一時間百口莫辯。

現在替父皇處理完大麻煩後,父皇又開始玩弄皇權──太子黨──秦王軍功集團的平衡術了。

楊文幹謀反事件雖然平息了,但是還有一些後續花絮在發生:

齊王李元吉在此事後,做了兩件事:

一是殺人滅口。

因楊文幹謀反事件,郎將爾朱煥、校尉喬公山舉報有功,聖上免除兩人的刑罰,但是又惱怒他們出賣太子主子,詔命將他們調離東宮,分別調到邊疆地區幷州、朔州軍中任職,明為調動,實則是遠離長安嚴加看管。此二人一到職就任,就被齊王安排人前去予以滅口。

二是開始整肅齊王府內部。

齊王擔憂其內部洩密,就把齊王府屬官秘密地篩一遍,就把懷疑的目標放在了典籤裴宣儼身上,畢竟接送飛鴿傳書的僅有裴宣儼一人而已,但又一時找不到證據,只能對其敲山震虎,使其心智迷亂,漏出馬腳。

果然,裴宣儼回長安後,在齊王府度日如年,惶惶不可終日,於是作出一步昏棋:有一日偷偷去秦王府,跪在秦王面前,請求秦王救他脫離苦海。

秦王念其多年來在齊王府隱蔽戰線上的出色表現,於是就私下找封德彝,將裴宣儼調入秦王府做記室參軍,品級為從六品上,相比較其原齊王府典籤的品級從八品下,連勝四級。

結果裴宣儼在歡喜上任前,齊王李元吉就從封德彝這個官場老油條那,瞭解到裴宣儼是透過秦王私下引薦升遷的內幕,於是假意以歡送之名,在齊王府搞了一場簡化版的鴻門宴,在宴席上用鴆酒毒殺他,既拔掉了秦王安插在齊王府的眼線,又能殺雞駭猴,驚得在座齊王府屬官們都驚若寒蟬,以後再也沒人膽敢背叛齊王。

事後,秦王李世民從齊王府傳來裴宣儼突然暴斃的訊息,深感遺憾與心疼,只怪自己過於心急幫助裴宣儼解困,反而弄巧成拙,白白地損失了齊王府的一個眼線。

秦王暗暗內心默唸:“齊王府裡的眼線沒了,聖上皇城、太子東宮的眼線,要做一個閒棋冷子一樣放在那,只有在最關鍵時刻才能拿出來使用。”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崩開局,老爹造反我要涼涼

dyja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