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就丘濬那單調的愛好以及早就掏光去買書的家底大家用腳趾頭想都知道這玩意不是他自己花錢買的。

再一琢磨,不難想出這是誰搗鼓出來的新鮮事物。

畢竟,當初丘濬開始往茶裡放枸杞,還要特意捧著枸杞茶感慨幾句。

枸杞那種遍地都是的便宜東西他都要說道半天現在得了副這一看就價格不菲的新眼鏡這廝不得炫耀個十天半個月?

王恕當機立斷地起身去了文淵閣說是突然想起來要找本典籍瞅瞅。

徐溥和劉健晚了一步,只得留下來聽丘濬講了一通“我說不要他非要瞎整”之類的話無比懷念平時那個沒事絕對不吭聲的老丘。

都是一天到晚坐一起辦公的同僚他們能有什麼辦法?只能捏著鼻子誇上幾句,免得丘濬說起來沒完沒了。

最難熬的還得是禮部官員來向丘濬彙報事務那會兒。

禮部那些屬官都特別有眼色,看丘濬時不時抬手扶一下眼鏡彙報完後無一例外都要問兩句:丘閣老您戴的這是啥啊?下官孤陋寡聞,竟是不曾見過!

反正,人比人,氣死人吶!

經由丘濬這麼一炫耀,不少人開始留心打聽這種眼鏡上哪定製。

他本來也只有吃這一愛好,將來的環遊大明計劃他都是想謀劃著走公費路線來著,應當費不了多少錢才是!至於什麼大宅子大園子、古玩雅玩之類的,他興趣不怎麼大。

知道了知道了,大家都知道你有最新樣式的眼鏡了,你個老丘到底要說到啥時候?

說實話都進了內閣了他們想要什麼東西即便自己不去買別人也會得想辦法弄來獻上來還真不稀罕什麼貴重東西。

官位高了,錢銀真不算什麼,很多人想給他們送錢都得苦惱沒門路可送。

文哥兒趕忙閉了嘴。

十一月初,京師迎來了第一場小雪,文哥兒也從眼鏡匠手裡拿到了一筆不菲的“潤筆費”。

由於這個場景發生得太頻繁,連早上去文淵閣找完“典籍”歸來的王恕都沒能閃躲過來自老丘的無差別傷害。

水晶眼鏡本來就只有有錢且有需要的人才會去弄,走的一直是高階定製路線,而丘濬如今恰好就處於這個群體最頂端。

文哥兒送走眼鏡匠,拿起沉甸甸的錢袋子掂量來掂量去,跑去找老丘“分贓”,嘴裡還感慨“怪不得那麼多人想當官”。

倒沒有人覺得文哥兒是挖空心思討好丘濬畢竟丘濬還沒入閣前這一老一少感情就頗不錯了,這小孩兒也算是從“尚書餅”吃到“閣老餅”的“丘黨”核心人物來著(因為丘濬著實沒啥黨只能拿王五歲湊數了)。

要是能順利謀個一官半職,像老丘這樣把朝廷賜下宅邸住個三四十年也不是多難熬的事兒。只要不漏雨、夠寬敞,晚上睡起覺來就老香了!

兩個人都沒再討論這筆來自眼鏡匠的“潤筆費”。

有閒錢的人已經去找眼鏡匠排期定製,沒閒錢的人只能摸著空空如也的荷包無奈嘆氣。

丘濬壓根不和文哥兒“分贓”,只叫文哥兒自己收著花,他是絕不會收這種錢的。

丘濬罵道:“你若是為了這些好處才想當官,還是莫去科考了!”

這種確實能拿的小錢也就罷了,以後碰上更多變著法兒送錢的傢伙可不能搭理他們。

還順道教誨文哥兒日後切記不可貪財誤事。

以眼鏡匠自己是沒有辦法開啟高層官員的市場的,靠的全是丘濬的廣告效應,所以他收到第一批定製尾款後馬上就過來送錢了。

純粹就是人比人容易比出問題來。看看人王小文,才五歲呢且還不是姓丘的就知道拿東西孝敬丘濬這小老頭兒對比之下就顯得自己孫兒既不機靈也不孝順!

文哥兒連連點頭。

丘濬便又裝模作樣的扶了扶並沒有下滑或者歪斜的眼鏡慢騰騰地給他們再講一遍眼鏡的來歷。

有他這麼一帶動,一些本來就私藏著水晶眼鏡的官員頓時覺得自己書房裡那副手持式的眼鏡不香了。

京師每天都有新鮮事,及至臘月,眼鏡就不再是大夥的話題中心了。

文哥兒一到臘月就惦記著他的貓貓,他現在有錢了,從臘月初一開始給貓貓準備好吃的好玩的,還特地跑街上找具有明朝特色的逗貓棒。這東西連古畫裡都曾畫過,不是什麼新鮮玩意!

文哥兒每天趁著正午的空檔從街頭溜達到街尾,找得很是起勁。

有訊息靈通的閒漢知曉文哥兒要找逗貓玩的東西,給他介紹了昭回坊那邊有個巧匠,做玩具很有一手,不管是逗小孩的還是逗貓的他都能做出來。

說完後那閒漢又搔搔後腦勺,補充了一句:“這人住在養濟院,那邊可能比較髒亂。”

養濟院就是明朝收留孤老的地方,沒人收留的孤兒寡老以及眼瞎耳聾殘疾的可憐人,但凡沒人贍養的,核查過後都可以送進養濟院,朝廷會按照人頭數每個月給糧。

文哥兒聽說過養濟院,只是從來沒去過。

他聞言回家蒐羅了一些不用了的玩具、不看了的書,統統收拾停妥了,又在長安街前前後後化緣了一圈。

既然朝廷會給衣服給糧,溫飽應當不愁,所以文哥兒只准備化緣一些朝廷不會分發的東西。

馬上要過年了,很多人家中都要來個“除舊迎新”,許多舊東西可能會封存起來從此不見天日,正好文哥兒過來討要,許多人便直接讓底下的人收拾出來給了他。

聽聞文哥兒要去養濟院一趟,謝豆自然又第一個響應,楊慎也被文哥兒抓來當壯丁,負責用腦子記錄大家都捐了什麼愛心物資。

文哥兒帶著兩個師兄弟每去一家,就多拐跑別人家一個孩子。

別人家孩子都來了,自然得有人手跟著,最後連李兆先都帶著他弟李兆同一起來湊熱鬧,準備趁著年前帶弟弟去養濟院看望那些真正窮苦的孤寡老小。

一群小孩哼哧哼哧攢了滿滿兩三車長安街各戶人家的閒置品,看著摞得整整齊齊的寶貝們很有成就感。

文哥兒帶著一車小孩繞著皇城走了半圈,呼啦啦地在養濟院前下了車。

養濟院的門房鮮少見到這陣勢,一時都沒反應過來。

直至文哥兒跑到他面前問自己帶來了一些玩具書冊碗碟之類的閒置品,想問問養濟院這邊需不需要,門房才回過神來,忙進去把負責管理養濟院的官員喊了出來。

那官員只是個低品小官,平時連長安街都沒什麼機會去,哪有機會接觸文哥兒他們這批官宦子弟。

得知來的全是翰林官們家中的孩子,那小官忙親自出來把他們迎了進去。

文哥兒年紀不大,打過交道的人卻不少,與這陌生小官接觸起來一點都沒拘著。

一大一小從大門開始聊,走到裡頭已經成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的好朋友。

文哥兒也從負責人口中瞭解了京師養濟院的情況,京師有一東一西兩個養濟院,爭取能收容京師所有無法自力更生的孤寡殘障人士。

管著京師養濟院,官職雖然不大,雜事卻挺多,責任也不小。

地方上可能有人敢虛報人頭騙補貼,京師這邊可沒人敢這麼做。

又不是不要命了。

養濟院這種地方許多人都不樂意來,偏那小官還是個話癆,平日裡憋得厲害,逮著文哥兒就忍不住介紹了許多養濟院的情況。

文哥兒聽得很認真,一行人入內後他才說起來意。

除了送愛心物資外,他還想找那閒漢給他介紹的巧匠。據那閒漢說的,那巧匠還是個盲眼人,實在很了不起!

小官一聽就知道說的是誰,嘆著氣給文哥兒指了不遠處一個神色悲憫的老和尚,口中說道:“你來得真不巧,他一朋友剛沒了,今兒正好請了老僧過來唸經,一會就要抬去漏澤園下葬,他怕是沒心情見你。”

漏澤園是朝廷給家貧者、無家者安排的叢葬地,很多無人認領的屍體都是草蓆一卷直接埋過去,像這位孤寡老人一樣有朋友幫忙請老僧來送葬的,已經算很幸運了。

小官見文哥兒沉吟不語,也覺自己提這事不太妥當。很多人都不喜歡碰上喪事,尤其擔心自己家孩子被衝撞得小則害怕大則生病。

小官忙說道:“我們不去那邊。”

文哥兒並不避諱這些,聞言回過神來,斟酌著說道:“您找人帶豆哥兒他們去卸東西,我過去那邊瞧瞧可以嗎?”

小官見這麼多人過來,出來說話的卻是文哥兒,知曉他是個有主意的小孩,便點頭應了下來,安排人手去卸下文哥兒帶來的捐贈物資,順便領謝豆他們到處瞧瞧。

謝豆本來要跟文哥兒一起的,聽說那邊有死人又望而卻步,決定肩負起年長者(年長四歲)的職責,負責跟隨大部隊看護楊慎他們這些年紀更小的娃娃。

文哥兒與那小官走向停靈的偏院,本來養濟院就僻靜得很,這個偏院就更顯得更寂靜了,只有剛開始入內打坐的老僧低低的唸經聲迴盪其中。

文哥兒還沒參加過葬禮,自然也沒聽過這樣的經文。

他安靜地立在廊下聽著老僧把經文都念完了,不由想到了老丘說的時人下葬大多遵循佛道的規矩,已經鮮少知道自己的禮儀。可對於親朋好友來說,此時此刻能做的大概也只有請僧道來送逝者一程了。

文哥兒目光轉向靈前一個五十餘歲的老者身上,對方眼睛明顯看不見,神情哀慼地坐在那兒,似乎在懷念老友,又似乎什麼都沒想。

文哥兒直覺覺得這人便是自己要找的人,不過這種情況他也沒心思去尋對方說貓貓玩具的事。他與那為他引路的小官說了一聲,與他一併走了過去,一屁股坐到那個瞎子老者身邊,小聲問道:“您與這位先生認識很久了嗎?”

那瞎子老者聽到這稚氣的嗓音,微微一愣。等明白文哥兒是在問及亡者,他神色有些悵然,啞聲與文哥兒說起老友的生平。

沒什麼特別的,不過就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孤寡老人,籍籍無名地過完了他艱辛難熬的一生。

他沒什麼特別的成就,也沒什麼特別的本領,少年喪了父母,中年喪了妻兒,遇亂摔斷了腿,老來耳朵聾了,因著無親無故,便被養濟院收留。

要說有什麼能稱道的,那大概是他做的饅頭特別香,別人問他怎麼做的,他一概不說,只道是他亡妻教的法子,不可為外人道。

“吃就是了,問那麼多做什麼?”

瞎子老者坐在靈前,仿照老友的語氣把話學給文哥兒聽。

文哥兒向那同樣靜靜聽著的小官借了筆墨,對瞎子老者說道:“不嫌棄的話,我給他寫篇祭文吧。”

瞎子老者又是一怔。

接著他說道:“我們能嫌棄什麼,要是有人願意寫自然很好。”

文哥兒便又細問了對方的姓名籍貫以及他的父母妻兒姓甚名誰,一一記了下來,思量片刻,著手為這位素不相識的亡者寫起了祭文。

李兆先他們久不見文哥兒出來,便也不在外面轉悠了,齊齊找了過來。

見文哥兒正在那兒提筆寫文章,李兆先率先走過去想看看文哥兒在寫什麼。

謝豆也帶著楊慎湊過去。

文哥兒在翰林院接觸過各類文體的寫作,祭文他也是會寫的,而且寫起來幾乎不必怎麼思索。他認認真真把祭文寫完了,又站到老僧方才唸經的位置認認真真地把祭文誦唸一遍。

那瞎子老者聽著聽著,不知不覺落下淚來。

謝豆幾人看著簡陋的靈堂,不知怎地竟也生出幾分難以言喻的傷懷來。

對他們這個年紀的小孩來說,生死是很遙遠的事,可聽著眼前這個陌生老人的生平,他們又覺得生死離他們這麼近,彷彿時刻都會發生在他們身邊似的。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校園大摸底,你把校長送進去了?

猴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