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周林並不想即刻稱帝,馮亮拱手出班道:“公爺,眼下北地的人口不足、物產不豐,很難以一隅敵全國。臣堅持認為咱們應想辦法與朝廷罷兵息戰,休養生息。”

“罷兵?憑什麼?”

一句話引得諸位武將紛紛搖頭。

鐵不花率先站出來道:“大明犯我在先,公爺若不反擊豈不顯得怯弱?大戰一起,咱們完全可以從朝鮮得到源源不斷的人口和資源。他若不給,程繼業隨時可以上門討要。”

國都外駐軍還不準朝鮮在附近駐紮超過一萬的人馬。周林算是把朝鮮國王死死攥在手中。

乃爾不花點了下頭道:“前往倭國的水師戰船已經返回旅順。船上裝載的白銀夠咱們打場大戰的。

此外,本帥已命令跟隨鄭和出海的水師戰船駛往長蘆待命。如有必要,船上的海軍陸戰隊可以擔任攻擊北平的先鋒。”

“你們是不是早就想對大明動手?”

聞聽此言,周林微皺雙眉。

乃爾不花輕笑一聲道:“如果太祖在,吾等倒不建議你謀反。但從建文那個幼衝開始,本帥和諸位同僚就在替你謀劃佈局。”

弘吉剌氏走過來道:“當今陛下並沒有給過你任何實質性的幫助。從你替父報仇起,都是太祖皇帝和我們這些老朋友在不遺餘力地支援你。

相反,現在的皇帝和他的兒子們始終沒有視你為親信,只是想利用你的才能和背後的資源。”

周林聞言一愣,詫異地看向李朝宗。

眾人之中,李朝宗算是正宗的儒學傳人,思想相對保守一些。周林很想知道他的意見。

見他看向自己,李朝宗捋了下鬍子道:“老夫喜歡新學裡的思想。誰當皇帝不重要,讓大明強盛、百姓幸福才是關鍵。當週公,老夫贊成;當皇帝,老夫也不反對。

但老夫仍然要用楓林先生的名言勸誡一句:‘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等北地超過江南,你自然可以號令天下。”

“我不同意!”

恰在此時,帳外走進一人大聲反對。

眾人抬頭看去,只見賈婉如風塵僕僕地闖了進來。

“婉如……你怎麼來了?”

自從回到大明,周林還沒抽出時間看望母親和幾位夫人。

“我不來,你恐怕就要失信於天下了。”

婉如白了他一眼,掃視眾人道:“各位的心意皆是好的。可夫君曾經向天家承諾過不會篡位登基。

不管當時出於什麼樣的需要說出此話,他都不能輕易反悔。如果各位執意要換掉皇帝,請等夫君百年之後!”

主母發話,其他人自然不好反駁。眾人只能暫時保留意見。

李朝宗聞言一笑道:“婉如說得不錯。老夫也認為國公應該效仿魏晉舊例。”

魏晉舊例?

那可不只意味著要讓下一代登基,還意味著儲君未定。

琢磨過味的幾位外祖父頓時活動起心眼。

周林現在有四個兒子,除了最小的賈儒義沒有什麼勢力外,其他人基本都已經有了固定的封地和勢力。

別名黃臺吉的周儒思未來可以掌控女真各部,別名也先的周儒禮可以掌控蒙古諸部,嫡子周儒頌則有鄧初一等原北平將領追隨。

未來……還真不好說。

發現眾人的眼神中充滿渴望和貪婪,賈婉如沉聲說道:“作為嫡母,我視每一個兒子如同己出,絕不會偏袒任何人。

但將來由誰繼承大統還需公爺一言而決。任何人要是為此心生妄想,別怪奴家和公爺翻臉無情!”

“臣等不敢。”

眾人連忙在口頭上承諾一番,心裡卻有些不以為然。

“好了,夫人先去休息。本帥還要跟大家研究一下攻擊北平的方案。”

雖然沒想擒殺朱棣,但周林需要以戰止戰。

只有將朱棣徹底打怕、打服,他才能與大明和平共處,保持明面上的君臣關係……

……

北平行宮,胸中怒氣不息的朱棣將御書房裡的陳設砸得一塌糊塗。

等書房裡的動靜漸小,早已守候在外的朱高燧仗著膽子走了進去。

“父皇,保重龍體要緊。”

“朕保重不了!”

雙眼通紅的朱棣大聲咆哮。

“自朕領兵以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取。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大寧竟然會擋住朕的腳步。鄭亨、柳升無能!”

大寧之敗像一根刺般紮在朱棣的心裡,令他夜不能寐,感覺半輩子的榮耀都被周林踩在腳下。

“父皇,此敗非人之過,而是敗在武器不利。”

等朱棣的怒火稍息,朱高燧小心翼翼地勸了一句。

聞聽此言,朱棣的怒火再次升騰而起,“自靖難之初,朕就吩咐太子將製作監控制在手中。時至今日,他竟然沒能將周林的那些奇技淫巧納入囊中,是可忍孰不可忍?”

朱高燧的眼珠一轉道:“皇兄只怕已是盡力了。只是他沒想到淇國公會不顧兒女的親事……”

“你說什麼?”

朱棣的心裡猛然一驚。

如果周林在北平擊敗自己,朱高熾會不會藉機登上皇位?

可怕的念頭閃過,朱棣突然覺得長子與周林之間似乎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交易。

也許,他們一直在謀劃此事,正準備牽著自己的鼻子往萬丈深淵而去。

見父皇的臉色變差,朱高燧順口扯謊道:“您怎麼忘了。皇兄可是逢人便說,他給朱瞻基選了個好皇后。”

實際上,朱高熾從來沒有說過此事,並在關鍵時刻站到了父皇一邊,毫不猶豫地將方博拿下,避免其向周林洩露訊息。

朱高燧明顯是在混淆視聽。

“看來……有些人是著急了。”

半真半假的謊言令朱棣陷入沉思。

恰在此時,黃嚴慌慌張張地走進來道:“陛下,太子已悄悄將丁氏和賈婉如等人送至遼東。”

自從方博被太子捉拿下獄,錦衣衛已近癱瘓。朱高燧和黃嚴充分利用這個機會,斷絕兩京之間的訊息渠道,成功隱瞞住丁氏等人離開京城的真相。

直到覺得時機成熟,朱高燧才讓黃嚴前來稟報。

“豎子不配為儲!”

朱棣的眼中不禁噴出怒火……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征服人生

突然就擺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