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既是去太原傳旨,卻不知楚帝的詔書上所述何事?”孔雁冰問道。

申寒望著照壁,沒有回話。

“李大人以兵部侍郎之職,星夜兼程,五日便到了太原,將詔書親手交於手握三十萬大軍的楚國護國大將軍。詔書上只有十二個字:長安危,滿城淚,日夜盼,將軍歸。”這時,守門的那位老者倚在大門上,悠悠說出這句話。

孔雁冰回頭望著老者,一時間不知該說什麼。

申寒則始終沒有回頭,也沒有說話,只是凝望著照壁上的“李昌元”三個字。

見申寒和孔雁冰都在發愣,墨桑轉頭看向老者。

“老先生是如何知道那詔書所述內容?難不成親眼見過?”墨桑問道。

“老朽也是聽人說起。當年李大人當眾宣旨,在場之人自是不少。故而流傳下來。”老者回道。

“道聽途說罷了。”墨桑不屑道。

老者微笑不語,轉身回到門前的躺椅上。

“我們去正堂看看吧。”申寒說完,朝前走去。

孔雁冰等人跟在後面。繞過照壁之後,又是一座院牆。眾人進得院門,卻見前方是一片池塘。池塘之上有一座木橋,盡頭是對岸一座涼亭。踏上木橋以後,向下看去,可見池塘里正有不少魚兒在水面遊蕩,不時帶起一陣漣漪,傳向岸邊。

眾人很快過了木橋,抵達了對岸的涼亭。涼亭前立有一塊石碑,上書“楚風亭”三個字。眾人便在楚風亭內暫時歇腳。此時池塘水面一陣微風拂過,吹入楚風亭中。眾人頓感一陣清爽。

申寒沐浴在這微風中,卻不由想起了當年的李昌元。當日,李昌元於長安皇宮內接過楚帝的聖旨時,應是身負楚帝乃至整個長安的全部希望。自長安至太原近千里的路程,他也一定是風餐露宿,片刻不敢耽擱。當他滿懷希望地看見太原城頭迎風飄揚的楚國軍旗時,是否也曾幻想過,長安城內的楚帝與一城百姓們即將迎來勤王大軍呢?

但現實擊碎了他的全部希望。手握楚國最精銳的三十萬北疆大軍、寄託楚帝全部希望的護國大將軍申玉,出人意料地並沒有立即出兵,而是靜觀其變,坐視長安淪陷,讓楚帝和全城百姓淪為刀下之鬼。

申寒想,那時的李昌元,或許想過刺殺申玉。但理智又告訴他,除了申玉,再無一人可以平定叛軍。申玉一死,北疆大軍群龍無首,難以迎戰叛軍。則慘遭屠戮的,便不止長安一城百姓。李昌元當時的心境,應是無限悲涼的。

在楚風亭中休息一陣,眾人起身離去。很快抵達了楚祠的正堂。正堂門前,立有一塊石碑。上面鐫刻有一首詩,其詩云:

萬里江山一夢中,

皇家布衣莫不同。

可嘆步履太匆匆,

無緣再拜長安宮。

申寒看著這首詩,心想:想來這又是李昌元寫的。李昌元這是在感嘆,國家動亂、江山風雨飄搖之際,皇室和尋常百姓的命運並沒有什麼分別。就如長安之戰中一般,叛軍破城以後,皇室與百姓盡皆遭到屠戮。至於李昌元自己,他想到當年離開長安之時太過於匆忙,來不及多看一眼,便踏上了求援之路。以後再也不能在長安的宮殿中朝拜皇帝。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臨高啟明

吹牛者

三國志之漢的崛起

墨白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