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桑-譯文

西域地區的蠶桑業,始於和闐。據唐書記載,于闐國王曾乞求蠶種,但鄰國拒絕提供,卻願意透過和親的方式迎娶公主,並藉此機會贈送蠶種。公主秘密地將蠶種藏於帽絮之中,成功帶至關內。關守不敢檢查公主,於是公主教導國人如何養蠶,並約定不得殺害蛾蛹,還將此規定刻石為律。自此,蠶織技藝開始遍佈于闐國內。北史西域傳記載,于闐地區適宜種植桑麻,明史亦言,于闐的桑麻、禾黍與中土無異。因此,西域地區談及蠶桑時,多歸功於和闐。

國朝初年,全國統一。督師大臣左宗棠觀察到,山南地區的城郭之國,其民眾服飾完好,崇尚勤儉,與山北地區的遊牧民族習俗不同。此外,山南土地肥沃,泉水甘甜,家家戶戶環繞廬舍種植桑樹,具有邠原之風,適宜發展蠶桑業。

於是,左宗棠精選官員,在疏勒城設立蠶桑局,招募了四十餘名來自吳越地區的蠶工和織工,教授民眾如何育蠶、養蠶、煮繭、繅絲、軋花、染色等各項技藝。同時,還準備了各種竹木器具和紡織機械,以滿足生產需求。

然而,以往種植的桑樹葉片大而瘦,不適合養蠶,導致蠶多僵死。為解決這一問題,政府從東南地區運來數十萬株桑秧,分發給民眾種植,並親自指導他們如何壓條、接木、壅肥、採葉。起始費用,數額龐大,遠超普通預算。

然而,疏勒土性舄鹵,蠶不生長而枯萎,和闃蠶絲脆澁,整理多緒結,抽之礙手,製為紈繒又暗淡無色澤。

有司認為,耗費人力物力,辛苦付出卻收穫甚微,持續一年之後,上下均感到疲憊不堪。於是,那些敷衍塞責、奉行舊例的人開始佔據主導地位,而貪婪之人則趁機謀取私利,導致事務逐漸荒廢。這表明,興辦事業之難,可見一斑。

然而,自那時以來,蠶絲業逐漸興起,從事此行業的人數日益增多,同時,英國和俄國的商人也有大量採購我國繭絲出口的行為,從而取得了稍稍一點的成效。

自三十三年起,為振興南疆蠶桑業,戍員趙貴華(原籍浙江紹興府)奉命赴南疆巡視,遍歷南八城。抵達後,趙貴華選定市集日,展示蠶具,吸引民眾觀摩,並親自講解蠶桑養殖方法,闡述其利弊。他透過實物展示和口頭講解,使民眾對蠶桑養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趙貴華實地考察南疆地理環境,發現南疆地勢高峻,風力強勁,夏季常有黑風肆虐,導致蠶蟲大量死亡。南疆土壤多沙,桑樹與榆柳等樹木混生,與東南野柘相似。然而,仔細觀察桑葉,發現其汁液濃厚,具有培育潛力。因此,趙貴華教導民眾採用江浙地區的成熟方法,進行插秧、修剪、捕蟲、培葉等作業。

然而,南疆民眾在蠶桑養殖方面技藝拙劣,工具也簡陋不堪。他們在養殖過程中,往往忽視蠶蟲對溫溼度、精細度等環境條件的要求,導致蠶蟲多病,繭質薄弱如蟬翼。此外,當地民眾不知道怎麼自制蠶連(即纏紙),全部購自西域人。西域人寓居喀什,利用當地蛾蛹製作蠶連紙,分為上中下三等,售價昂貴。每年耗費大量資金購買蠶連紙,而所得繭質卻多為白色,堅實光潔,但與西域所產相比,質量仍有較大差距。

趙貴華在深入瞭解南疆蠶桑業利弊後,認為要提高蠶桑業水平,必須引進優秀工匠和技術,同時改善工具裝置。為此,他積極尋找流落未歸的吳越工匠和技藝精湛的纏民,共得八人。其中,工頭韓秀庭、提花匠毛金芳、蠶工徐永高三人散居南路,織甯網匠蔣光賢一人寄居省城。

舊日,在蠶桑局學藝的纏民,包括夏木西、司奈木、阿和毛拉日巴海等人,均精通蠶織技藝,技藝水平可與吳越地區的工匠相媲美。他們不僅積極鑽研蠶桑技藝,還致力於購買和收藏蠶桑器具,儘管其中許多已經散失。為了規範蠶桑技藝,青華制定了繅絲器的製作標準,並在民間試行,受到廣泛好評。

在此基礎上,人們更加註重挑選優質的蠶種和科學的養蠶方法,使得蠶繭質量得到顯著提高。那些繭薄、絲質不佳的問題,往往是由於蠶種不純、桑葉老嫩不勻、積葉過多、溫度失調等原因所導致。這些問題並非完全由天時地利所致,也與人為管理有關。

為了提升蠶絲品質,現在需要精選蠶種,按照科學方法飼養。這樣製作出來的蠶絲光澤自然不同,經過清泉洗滌後,柔軟光滑,質量上乘。其售價也高於普通蠶絲,每兩售價可達二錢五分。

蠶民深受其困擾,以至於相互之間不敢再從事養蠶業,養蠶事業逐漸荒廢。對此,我深感憂慮,回顧過去,思考著如何糾正這一失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積極奔走,努力與民眾建立親密的聯絡,逐漸取得了他們的信任和惠顧,最終取得了一些成效。

於是,提出了以下八項建議:一是設立養蠶局,二是選址建局,考慮到南疆的養蠶業東四城不如西四城,而西四城的沙車地區交通便利,適合設立養蠶局。三是招聘工匠,招募舊時吳越地區的工匠和精通養蠶技術的農民,以便為養蠶事業提供技術支援。四是種植桑樹,選擇優質的桑樹品種進行種植,以提高桑葉的質量和產量。五是購買優質蠶種,由於南疆的蠶種都是從西方人手中購得,質量參差不齊,因此計劃派遣專員,前往杭西湖蠶學館,採購蠶紙,並透過俄國鐵路迅速運回喀什,預計三個月內可達。鑑於舊日蠶桑局器具殘缺較多,計劃補充採購東南地區的蠶具,並備齊各類模型,以便仿製。

目前,選絲過程中,蠶繭的質量參差不齊,導致絲的質量不穩定。因此,建議教導蠶民進行篩選和剔除,使蠶繭質量達到統一標準,優質的蠶繭可以銷售給西方國家,以獲取更高的價格。

在規劃工作進度時,需明確蠶桑業為本,紡織業為末。首先,應優先改良繭絲質量,以滿足國外市場需求,並鼓勵民眾自創品牌,設立銷售點,以擴大利潤來源。其次,應逐步改進織綢技術,使產品規格符合標準,並不斷創新花色品種。除甯綢貢緞等需特殊處理的品種外,其他如湖縐紡綢絹等品種均可較易織造,計劃逐步仿製,以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這些建議貼近實際,符合當前事業發展需求。

乾隆元年,朝廷向南疆地區釋出檄文,要求一切措施均依照貴華的方法進行。自此以後,蠶業逐漸發展壯大。根據最近的調查資料,和闐地區種植桑樹近二百萬株,每年向英國和俄國出口繭二十七萬斤,價值約七萬餘兩白銀;絲八萬斤,價值約一萬二千二百五十兩白銀。

全地區共有織戶一千二百餘家,分佈於和闐、洛浦、于闐及莎車府等地。

皮山縣四邑所織的夏夷綢每年約三萬匹,主要供應本地纏民使用,尚未拓展至域外市場。由此可見,當地民眾生活殷實。

莎車地區每年產絲三萬斤;葉城地區產繭十萬餘斤,每斤價值二三錢不等;絲一萬三千七百餘斤,每斤價值一兩,合計每兩價值一錢四五分。其中,皮山地區盛產產品,其中尤以木吉、桑株、桂雅泊爾等村落的蠶桑業最為發達,家家戶戶都從事蠶桑養殖和絲綢生產。

自蔭遍埜國朝以來,三十二年間,年度繭產量未能達到七萬觔的預期目標。然而,在接下來的一年裡,繭產量增至原來的三倍。再過一年,又增至五倍以上。到了第三十四年,皮山的土繭出口銷售數量達到了三十二萬三千觔。英國和俄國的商人紛紛搶購,繭的價格也從每觔一錢五分漲至二錢二三分。這一年,皮山縣總共售出了六萬一千三百兩有餘的銀子。

這是因為利益的驅使如同水流向低窪之地一樣,無需過多勸說和督促,百姓們便爭相投身於其中。更何況,那些能夠鼓舞和激發人們熱情的因素,更是逐漸顯現。在其他地區,如溫宿縣有一萬九千株桑樹,但每年產繭的數量並不多;庫車縣產繭五十觔;沙雅縣產粗絲;輪臺縣產繭數量也不多。

庫爾勒村則有近萬株桑樹,每年產繭四五百觔,有的地方適合養蠶,有的地方則不適合,但總體來說,產額相對較小,不值一提。然而,百姓們競相追逐利益,受到這種風氣的影響,即使是吐魯番這樣靠近的地區,也有約四千株桑樹;鄯善縣新產出的繭有五六十觔;哈密縣近年開始試種桑樹,有二三百株,這些原本並不擅長蠶事的地方,也受到了影響,開始栽種桑樹、購買蠶種,相互傳授養蠶技術。

據統計,南疆的繭絲舊有產量三十餘萬觔,但如今已經增加到了七十萬觔。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躺平擺爛,小師妹carry全場

觀雲澈

縱橫宇宙?我可是蟲族之王!

吃不了大盤雞碼不了字

神奇寶貝:開局獲得波加曼

一花只為一樹開

神奇寶貝:荒漠世界

昧小久

我和兵哥哥的日常

莘垖

穿成綠茶婊,病嬌狠狠愛

strong狗市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