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面四神博局鏡,1989年出土於大羊鎮李大羊村漢墓。

它是圓形,銀灰色,直徑、厚,圓鈕有孔(用於繫帶),四葉紋鈕座。

鏡鈕外有一方格,方格四邊中點各出一個“t”形紋。

與“t”相對的,外圈有“l”形紋。

與方格四角相對的外圈,有“v”形紋。

這些組成漢代博局圖案,並將鏡背區分為四方八區。

內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並各配一瑞獸或祥鳥。

周邊環繞銘文:“尚方佳鏡真大巧,上有神仙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栆,盡如西王母”。

鏡緣有三層紋飾,兩層鋸齒紋,中間曲折紋。

此鏡鑄造工藝高超,構圖繁縟複雜,紋飾細膩生動,堪稱精品。

在博物館參觀,遊客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只展示銅鏡背面?正面還可以照見人嗎?”

之前已經提到,距今4000年左右的齊家文化時期,我國銅鏡出現了,最早是當作巫術道具。

其實,古代不是所有的銅鏡都用於照面,很多是專門用於隨葬。

即便是日常用鏡,經過千百年腐蝕,鏡面銅綠斑駁,早已沒了映照功能,曾經多少如花美眷,走進似水流年。

古代若想讓銅鏡映出清晰的人臉,需要一系列流程。

銅鏡剛鑄好時朦朦朧朧,要塗上玄錫。

也就是錫在低溫下(以下)的粉末狀,利用玄錫磨鏡後,使之氧化,形成一氧化錫晶體薄膜。

這就是通常見到的“黑漆古”皮相;

再在火上加熱到160c,表面的一氧化錫可變成二氧化錫,成為“水銀古”皮相。

一氧化錫和二氧化錫都具有抗腐蝕能力,這一技術,先輩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已掌握。

隨後,再用粗毛織物打磨,提高映照效果。

展示鏡背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背面更有價值。

古銅鏡是歷史的寫照,從工藝、銅質、紋飾、銘文等方面,反映著當時的社會生活,歷史、文化、藝術等價值極高。

就是因為價值高,所以隨葬銅鏡才成為習俗。

在漢代墓葬中,一般都會隨葬一枚或多枚銅鏡。

古人把銅鏡放進去有兩個作用,一是驅妖避邪,放到墓道或掛在墓門上,有“照妖鏡”的作用;

二是引導昇仙,放在墓室裡或棺槨內,用來破暗取明、得道成仙。

正因為銅鏡在古代是辟邪的東西,當時盜墓的人一般不會主動拿走。

這一喪葬習俗,後代得以延續。

考古發現,遼金墓葬的墓門上,通常會掛一面銅鏡。

棺材的上方,或四壁也掛銅鏡,鐵釘鏽蝕就掉落了下來。

明代,人們也在棺材內放上一面銅鏡,有的是在內棺前後壁上部也放上銅鏡。

要鑑定這些古代銅鏡,也不算太難,因為銅鏡的紋飾,每個時代有所變化,都蘊含著豐富的寓意。

在漢代銅鏡中,博局鏡最能彰顯漢代文化特色。

它起源於西漢,鼎盛於新莽,體現了當時宇宙觀,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博局鏡曾被稱為規矩鏡,它的通行紋飾是鏡鈕外有一方格。

方格四邊中點,各出一個“t”形紋飾。

與“t”相對的外圈有“l”形紋飾,與方格四角相對的外圈有“v”形紋飾。

這些“tlv”紋,實際上就是漢代博局圖案的行棋路線圖。

因此“規矩鏡”改名“博局鏡”。

博局以吃子為勝,漢代這種遊戲十分盛行。

因此也成為漢代銅鏡上,數量最多的紋飾之一,寓意國家昌盛的太平景象。

東平博物館藏的四神博局鏡,圓鈕周邊的四葉紋,也叫柿蒂紋。

這是興起於春秋戰國、流行於漢代的吉祥圖案,寓意事事如意。

方格每邊各兩個乳釘,我國古人稱乳釘為“子”,泛指子孫、男丁,源於生殖崇拜,寓意求子繼嗣、人丁興旺。

鏡背四方八區內,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並各配一瑞獸或祥鳥。

“四靈”源於古代對天象星宿的崇拜,是想象出的動物神。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表代表東、南、西、北四方和春夏秋冬四季。

相傳鎮守四方,降妖除魔,造福世人,一直是我國傳統流行紋飾。

考古發現,西漢初年銅鏡上開始出現銘文。

東平博物館的四神博局鏡,周邊環繞“尚方佳鏡真大巧,上有神仙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栆,盡如西王母”銘文。

這反映了漢代人,盼望得道成仙的精神追求。

“尚方”是專門為皇室製造刀劍兵器和珍服器玩的機構,秦已有之,漢負盛名。

該鏡有“尚方”兩字,且工藝精良,極可能是官方鑄造。

不過,當時私營作坊冒用“尚方作鏡”銘的也常有。

漢代銅鏡紋飾繁雜,寓意豐富。

比如,三足金烏(象徵太陽)、蟾蜍(象徵月亮)、玉兔搗藥(象徵長生不老)、九尾狐狸(象徵天下太平)、比目魚(象徵愛情)、羽人(象徵羽化昇天)、西王母(象徵長生不老)等等。

關於銅鏡的典故,莫過於“破鏡重圓”最為著名。

南陳滅亡時,陳國的駙馬徐德言和妻子樂昌公主,預料到會夫妻分散。

所以他們就將一面銅鏡一分為二,約定每年正月十五,到長安街市以賣鏡為聯絡手段。

後來,徐德言流落江湖,樂昌公主成了隋朝重臣楊素的寵姬。

第二年,徐德言如約趕到長安,果然看見有人叫賣半片銅鏡。

徐德言因此得知妻子下落,兩人暗中聯絡。

後來,這件事情被楊素知道,也被他們的真情打動,派人將徐德言召入府中,並讓夫妻二人同歸江南故里。

這一愛情故事,也成為歷代文人歌詠的題材。

銅鏡,出現於齊家文化,消失於晚清,歷經近4000年,是青銅器中沿用時間最長、使用範圍最廣的器物,也深深融入了社會生活和文化意識。

譬如,人們常說的“明鏡高懸”“鏡花水月”“分釵破鏡”“以史為鏡”等等。

這些都反映出銅鏡文化,已經成為我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近代學者錢鍾書,在閱讀“破鏡重圓”典故時,認為銅鏡那麼結實,怎麼會輕易一分為二呢?

為解疑竇,錢鍾書就把收藏的十多面銅鏡一一摔到地上,都沒有摔開。

於是得出“銅鏡不容易摔破”的結論,並寫入著作《管錐編》中。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娛樂:讓錯誤示範,我一曲封神!

南北Nayo

愛如璀璨繁星

姜甜甜

高武:從獲得不死鳥血脈開始

繼續生存

人類圈養計劃

不幹正事的戀

網遊:雙倍快樂

大師球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