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考生們是要應試重要的兩道考題,也是最關鍵的,就是策問。

所謂策問就是結合兵書中的軍事原則,通話記錄上的著名戰例或著名軍事家事蹟,問其成敗得失,並於成敗得失之際探尋靈活運用軍事理論之道。

其中有一題為問韓信井陘之戰與馬謖的街亭之戰均為以寡敵眾,置於死地而後生之戰,為何韓信取勝,馬謖落敗?請詳細考究兩位位古人的勝負得失,對照兵書中提出的戰術原則,加以分析論述。

趙忠信首先分析了韓信井陘之戰與馬謖的街亭之戰的大環境,韓信的井陘之戰是不得不被水之戰,不得不置於死地而後生,而馬謖的街亭之戰完全可以避免死地,完全不用不置於死地而後生。

韓信當時是剛剛攻克魏地,韓信的三萬左右兵馬幾乎沒有休整就繼續前進,甚至連新佔領的地區沒有完成消化,就急匆匆地東征。

此時的趙國已經不是戰國時期那個武力強悍的趙國。

此役趙王徵調全國可用之兵,號稱二十萬齊聚井陘隘口。

這二十萬兵戰鬥力比較差,但是即使再差,將這二十萬人梯次排在井陘孔道中防守,以韓信之能,去一一攻破、強行推進也是件很困難的事情。

顯然,如果趙軍如此佈置,韓信要麼因為兵力不足耗盡士兵而進展微少,要麼因為後勤補給無力被迫退兵。

這樣的話韓信必須兵出險招,被逼無奈而背水一戰。

而馬謖當時所處的環境為,諸葛亮正值平定隴西的關鍵時期,諸葛亮派馬謖不是讓他與敵決戰的,只是讓他拖住敵軍,等待援軍,完全不用兵出險招,置於死地而後生。

街亭之戰兵力對比跟井陘之戰差不多,以數萬對陣二十萬。

其次趙忠信分析將帥的不同,韓信井陘用兵正奇相輔,韓信派了一隻精銳騎兵埋伏在趙軍後方,一直未被趙軍發現。

韓信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計劃地製造和利用趙軍的錯誤,巧妙地掌握士卒,符合《孫子兵法·九地篇》“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奇正並用,背水列陣,靈活用兵,出奇制勝,速戰速決,從而一舉全殲趙軍。

而馬謖面對以張合率領的五萬精銳魏軍為前鋒的二十萬大軍,就算諸葛亮料敵失誤,諸葛亮也許沒想到魏軍會如此不顧一切的猛撲過來,馬謖完全可以避敵鋒芒,對敵實施騷擾戰、破襲戰、游擊戰,只要達到拖住敵軍目的就行了,拖住十天半月,諸葛亮發現問題,肯定會派遣援軍過來,但馬謖急功近利,妄圖一舉殲滅敵軍,死記硬背兵書兵法,光是記住了“憑高視下,勢如劈竹”,而忽略了被敵軍絕汲道,斷水源,使自己陷於被動。

結果屯兵山上,被張合斷了水道,數日馬謖所率蜀軍就被魏軍擊破。

等等等等許多因素最後趙忠信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那就是蜀漢與曹魏相爭,不管是人口、經濟還是兵器、裝備等蜀漢都不如曹魏,差之遠矣。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就是包括馬謖在內的蜀漢失敗的根本原因。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庶民本紀

雙子星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