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語錄】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禍。

小人不知禍福之相倚伏也,則僥倖以為嘗。

是故失意之事,恒生於其所得意,惟其見利而不見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曾國藩軼事】早在安慶戰役後,曾國藩部將即有勸進之說,而胡林翼、左宗棠都屬於勸進派。

勸進最力的是王運、郭嵩燾、李元度。

當安慶攻克後,湘軍將領欲以盛筵相賀,但曾國藩不許,只准各賀一聯,於是李元度第一個撰成,其聯為“王侯無種,帝王有真”。

曾國藩見後立即將其撕毀,並斥責了李元度。

在《曾國藩日記》中也有多處戒勉李元度慎審的記載,雖不明記,但大體也是這件事。

曾國藩死後,李元度曾哭之,並賦詩一首,其中有“雷霆與雨露,一例是春風”句,潛臺詞仍是這件事。

李元度聯被斥,其他將領所擬也沒有一聯合曾意,其後“曾門四子”之一的張裕釗來安慶,以一聯呈曾,聯說:天子預開麟閣待;相公新破蔡州還。

曾國藩一見此聯,極為讚賞,即命傳示諸將佐。

但有人認為“麟”字對“蔡”字不工整,曾國藩卻勃然大怒說:“你們只知拉我上草案樹(湖南土話,湘人俗稱荊棘為草案樹),以取功名,圖富貴,而不讀書求實用。

麟對蔡,以靈對靈,還要如何工整?”

蔡者為大龜,與麟同屬四靈,對仗當然工整。

還有傳說,曾國藩壽誕,胡林翼送曾國藩一聯,聯說: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曾國藩最初對胡聯大為讚賞,但胡告別時,又遺一小條在桌几上,赫然有:“東南半壁無主,我公其有意乎?”

曾國藩見之,惶恐無言,將紙條悄悄地撕個粉碎。

左宗棠也曾有一聯,用鶴頂格題神鼎山,聯說:神所憑依,將在德矣;鼎之輕重,似可問焉!左宗棠寫好這一聯後,便派專差送給胡林翼,並請代轉曾國藩,胡林翼讀到“似可問焉”四個字後,心中明白,乃一字不改,加封轉給了曾國藩。

曾閱後,乃將下聯的“似”字用筆改為“未”字,又原封退還胡。

胡見到曾的修改,乃在箋末大批八個字:“一似一未,我何詞費!”

曾國藩改了左宗棠下聯的一個字,其含意就完全變了,成了“鼎之輕重,未可問焉”!所以胡林翼有“我何詞費”的嘆氣。

一問一答,一取一拒。

曾國藩的門生彭玉麟,在他署理安徽巡撫、力克安慶後,曾遣人往迎曾國藩。

在曾國藩所乘的坐船猶未登岸之時,彭玉麟便遣一名心腹差弁,將一封口嚴密的信送上船來,於是曾國藩便拿著信來到了後艙。

但展開信後,見信上並無上下稱謂,只有彭玉麟親筆所寫的十二個字:東南半壁無主,老師豈有意乎?這時後艙裡只有曾國藩的親信倪人皚,他也看到了這“大逆不道”的十二個字,同時見曾國藩面色立變,並急不擇言地說:“不成話,不成話!雪琴(彭玉麟的字)他還如此試我。

可惡可惡!”

接著,曾國藩便將信紙搓成一團,嚥到了肚裡。

當曾國藩勸石達開降清時,石達開也曾提醒他,說他是舉足輕重的韓信,何不率眾獨立?曾國藩默然不應。

此事對曾國藩來說,不敢乘勢而進,是怯懦,頂住眾人壓力是勇敢,這進退去從之間誰能分辨得清,誰又能把握得好呢?【智慧解讀】大凡人在初創崛起之時,不可無勇,不可以求平、求穩,而在成功得勢的時候才可以求淡、求平、求退。

這也是人生進退的一種成功哲學。

在這一點上,曾國藩很有原則,他有取清代之的能力,卻一直甘居人下。

無論後人貶其愚忠也好、怯懦也罷,但不得不說,這亦是穩中求進的處世哲學。

獲取成功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情,足以體現人生價值。

但是你自己有多大能耐在一個群體裡脫穎而出,有哪些有利條件?有哪些不利因素?都需要你知己知彼;否則你是瞎子點燈籠——白費。

因此,曾國藩在建功立業的過程中並沒有腦袋一熱,極度自我膨脹,而是分析自己的利與不利,找出克服不利的辦法,為超越別人打好基礎。

這就是在獲取成功過程中“停一停,看一看”的經驗。

很多人在得意之時,往往會將壓抑已久的張狂、獨斷與專橫暴露出來,亦有可能會得寸進尺、欲求更多,因而趾高氣昂、指手畫腳、盛氣凌人,或是逆勢而行,完全一副“當今天下,誰能擋我”的架勢,驕橫而不可一世。

而這種人,到頭來多不會有什麼好的收場。

因為壯大,往往滋生自負、自滿的情緒。

危險往往就潛藏在人們的自滿中,在人們懈怠的那一刻突然出現。

所以無論現狀有多好,我們時時都要具有憂患意識。

只有居安思危,做好迎戰噩運到來的思想準備,才能使“盈滿”的狀態保持長久,一旦危機來臨,也不會措手不及。

做人,還是深沉一點好。

不要為一時之得意而忘乎所以,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以至招來非議,斷了自己的後路。

須知,樂極反而生悲。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和殭屍的約定

兔子的烤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