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語錄】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

【曾國藩軼事】“店裡有人好吃飯,朝中有人好做官”。

此語多少含有貶義意味,因為但凡那些無能庸官,非得朝廷有人才能戴穩烏紗。

但這並不是說那些能吏大才、忠臣干將就可以以一己之力撐起朝綱。

倘若朝堂上沒有兩個能夠幫助你的人,即便你一腔熱血、滿腹經綸,恐怕也無多少用武之地。

一心精忠報國的岳飛文武雙全,但在朝堂上沒人為他說話,即便有也只是壞話,所以他只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嘆息。

想必曾國藩對此看得很是透徹,他非常注意結交一些有能力的人物,而他們也確實為曾的仕途提供了莫大幫助。

曾國藩被點中庶吉士以後,在1840年庶吉士散館,他的考試成績列二等第十九名,名次仍很高。

因此,他被授職為檢討,留在翰林院供職。

當時僅是七品官。

7年後,他升至從二品的內閣學士,從此他步步高昇、一帆風順。

清代末年,仕途冗濫,升遷很難。

而出身“寒門”的曾國藩卻十年七遷,連躍十級。

這在當時是極為罕見的,連他自己都感到十分的意外。

他在升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時,給祖父寫信說:“六月初二日孫兒荷蒙皇上破格天恩,升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由從四品驟升二品,超越四級,遷擢不次.”

在當時清政府內,湖南人中由科舉取仕而獲得閣學者只有季九師、張小浦和曾國藩三人,而在37歲即升二品的,僅曾國藩一人。

曾國藩在京師的發跡,就得力於師友穆彰阿相助。

穆彰阿,字鶴舫,姓郭佳氏,是滿洲鑲藍旗人,1805年進士。

道光時期甚為重用,1828年加任為太子少保,既而被任命為軍機大臣,後又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歷任兵部、戶部尚書。

1834年,任協辦大學士,後升太子太保。

1836年,穆彰阿擔任上書房總師傅、武英殿大學士,負責管理工部。

1838年,穆彰阿晉拜為文華殿大學士。

後來有人評論他說:“在位20年,亦愛才,亦不大貪,唯性巧佞,以欺罔矇蔽為務.”

這個說法比較適合他的實際。

道光即位以後,憂慮大權旁落,選擇官員十分謹慎,時時防之。

而唯獨與曹振鏞、穆彰阿“有水乳之合”。

曹振鏞性情模稜兩可,善於逢迎諂諛,又最為忌賢妒能。

他的做官妙訣是“多磕頭,少說話”。

曹振鏞死後,穆彰阿繼之。

他最善於窺測道光皇帝的意向,進而施加自己的影響,黨同伐異。

鴉片戰爭前,道光皇帝決心查禁鴉片,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禁菸。

穆彰阿不贊成林則徐的禁菸愛國行為,當鴉片戰爭爆發,他窺知道光皇帝已改變了禁菸的主意,於是慫恿道光皇帝與英國人妥協和議。

遂使道光皇帝罷免了林則徐。

道光皇帝厭戰,而穆彰阿則順其意,竭力主和。

終道光一朝,穆彰阿受寵不衰。

穆彰阿自嘉慶以來,典鄉試3次、典會試5次。

大凡複試、殿試、朝考、教習庶吉士散館考差、大考翰詹,沒有一年不參予衡文之役的。

他的門生、舊吏遍佈朝廷內外,知名之士多被他援引,一時人們號稱“穆黨”。

曾國藩戊戌年會考得中,總裁即為穆彰阿,於是二人便有了師生之誼,曾國藩抓此機遇遂經常與之往來。

由於他勤奮好學,頗有幾分才幹,對穆彰阿經常以求學的身份向其請教,實際是以此接近穆彰阿。

因此,他也甚得穆彰阿的器重和賞識,處處得到穆彰阿的關照。

1843年曾國藩參加大考翰詹,穆彰阿為總考官。

交卷之後,穆彰阿便向曾國藩索要應試詩賦。

曾國藩隨即回住處將詩賦謄清,親自送往穆府。

這一次拜訪似乎成為曾國藩迅速升遷的契機。

在此之前,曾國藩的品位一直滯留未動。

從此之後,則幾乎是年年升遷,歲歲加銜,5年之內由從七品躍為二品。

其前後的變化十分明顯。

徐珂在《清稗類鈔》中,對曾國藩官運的轉機做過生動的描述:一天,曾國藩忽然接到次日召見的諭旨,遂連夜到穆彰阿家暫歇。

第二天被帶到皇宮某處,環顧四周,發現並非平日等候召見的地方,無奈白白地等了半天,只好又回到穆府,準備次日再去。

晚上,穆彰阿問曾國藩說:“汝見壁間(白天被帶去的地方)所懸字幅否?”

曾國藩答不上來,穆悵然曰:“機緣可惜.”

躊躇久之,召來自己的僕從對他說:“你立即用銀四百兩交給某內監,囑他將某處壁間字幅秉燭代錄,此金為酬也.”

當天夜裡,僕從將太監抄錄的壁間字幅送給穆彰阿。

穆彰阿令曾國藩熟記於心。

次日入覲,則皇帝所問皆壁間所懸歷朝聖訓。

因為奏對稱旨,曾國藩大受賞識,道光帝還諭穆曰:“汝言曾某遇事留心,誠然.”

從此,曾國藩便“駸駸向用矣”。

【智慧解讀】縱觀曾國藩在京仕途迅速升遷之過程,一是靠自己平時的努力和積累,二是靠機遇。

當然沒有穆彰阿的知遇之恩及援引之功,無論他多勤奮上進,聰明能幹,要在10年之內,連躍十級,那也只是天方夜譚。

但是如果沒有平時的努力與素養,怎麼又能有穆彰阿的賞識;即使有穆彰阿的賞識,沒有曾國藩自己的主動策應,又怎麼能使穆彰阿一再舉薦。

正如所云:“機會只屬於那些學有素養、有所準備的人.”

因此曾國藩在看重善與人交際的同時,更特別注重平時的自強不息。

他說: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

吾九年以來,痛戒無恆之弊。

看書寫字,從未間斷;選將練兵,亦常留心。

此皆自強能立工夫。

奏疏公牘,再三斟酌,無一過當之語、自誇之詞。

此皆圓融能達之工夫。

至於怨天本有所不敢,尤人則常不能免,亦皆隨時強制而克去之。

其目的就是求得養之有素,抓住機會,實現理想。

曾國藩的不可謂不高明!生活中,很多人自命清高,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有些人狹隘冷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凡此種種,是很難有所建樹的。

是的,成功並不是全仗人脈,它與人的努力、能力、潛力都不可分割,但倘若能夠得到有能力的朋友從旁相助,就會少走很多彎路。

這有何樂為而不為?在這個人力資源突顯作用的時代,一個人想要做出一番事業,倘若沒有幾個能夠幫襯自己的朋友,那麼做起事來就要比別人多付出幾倍的努力。

一位知名商人曾經這樣說過:“與大人物結交,我才得以有今日的成功,與大人物結交,在他的影響下,你才會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進而大大增強自身的素質.”

所以,但凡有心人,都會在生活中時刻留意,尋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尋找能夠幫助自己的人,以求借助對方的力量幫助自己贏得成功。

曾國藩在這方面做得也是很到位的。

由於曾國藩靠著平時的苦讀及其深厚的學業功底,不僅使他能夠金榜題名,而且在仕途上獲得了超乎常人的升遷。

而他的升遷與善交人有直接關係。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和殭屍的約定

兔子的烤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