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旦。

一元復始,永珍更新。

朝中大臣期望中的‘還政’詔書,並沒有如期而至,反倒是觀政制度的詔書頒行天下。

【推薦下,換源app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 huanyuanapp.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天聖二年進士科及第的舉子,不再直接授官,而是由流內銓進行差注,將新科進士分配到各個崗位進行觀政。

毫無疑問,觀政制度的實行,打破了宋朝固有的體制。

並且,觀政制度從提出到推行的速度,也遠超旁人的想象。

按照過往的標準,一項新的制度如果要施行,不討論個一兩年的時間,是無法透過的。

然而,對於這種低效的行為,李傑確實有無法忍受。

大宋如今最需要的便是降本增效!

冗官,已然初現端倪。

如果繼續保留某些潛規則,行政效率只會越來越低。

呂府。

參加完宮中的晚宴,呂夷簡滿懷心事的回到了府中。

突然頒佈進士觀政的事,無疑讓他很是氣餒。

但,還是那句話。

面對如此強勢的官家,他又能如何?

難道直接辭官嗎?

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只得服從。

時至今日,呂夷簡愈發的摸不透官家的心思了。

官家為何要如此迫切的讓進士觀政?

在他看來,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事。

或者說,根本沒必要那麼著急。

進士是否需要觀政,而今朝野內外並沒有形成共識。

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

官家難道就不怕讓天下士子寒心嗎?

其實,也不怪呂夷簡無法理解,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自然不一樣。

在李傑看來,士大夫並不是國民統治的基礎,雖然政令最終需要士大夫執行。

但王朝延續的關鍵卻不是士大夫,而是民,真正的民。

不是士大夫口中的‘民’。

士大夫口中的民,指的並不是老百姓,而是士大夫自身。

因此,李傑雖然在意士大夫階層,但在意的程度,也就那麼一回事。

不僅如此,李傑直接推行進士觀政,也是為了進行一次實驗。

他倒要看看潛伏在流膿之下的牛鬼蛇神。

最好的情況,莫過於這些牛鬼蛇神主動跳出來。

主席曾經說過,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

內部穩定,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如果內部不穩,縱使國力再怎麼強盛,最終也難逃衰亡的命運。

正月初五。

省試知舉官的名單正式出爐,以翰林學士魯宗道權知貢舉,知制誥宋綬、陳堯左,祠部郎中章得象同知貢舉。

此份名單一出,嗅覺敏銳的人頓時嗅到了不同的味道。

早在真宗在位期間,魯宗道便主張科舉兼採策論,直到現在,魯宗道依然是如此認為。

官家點名由魯宗道擔任貢舉官,顯而易見,寇準一直宣揚的改制問題,很可能會成為事實。

哪怕朝廷沒有明確新的取士標準,但毫無疑問,改革的小火苗已經燒了起來。

內東門小殿。

在名單公佈之後,李傑依照既往慣例,召見了貢舉官。

這幾個人當中,魯宗道曾經給李傑講過課,宋綬和陳堯左如今正在為真宗修史。

嚴格來說,他們三個擔任貢舉官是合情合理的。

唯獨章得象的任命,倒是有待商榷。

首先,章得象並不是高階文臣,既沒有館閣加身,也沒有高階文臣的加銜。

他只是三司度支判官而已。

不過,誰讓是李傑親自點了他的名,即便章得象資歷不夠,只要有天子欽點,也是合乎流程的。

“天禧年間,魯學士曾言,進士試詩賦,不近治道。”

“朕,深以為然。”

“唐之制,專一辭賦取士,故天下之士,盡皆奔走於聲病對偶之間,此乃於國無益也!”

“故,朕以為科舉當以策論為先,然,今天下之士,沉溺於浮豔聲病之文,便有更易,亦需徐徐圖之。”

“陛下聖明!”

魯宗道聞言當即躬身高呼,附和道。

“國朝接唐、五代末流,文章專以聲病對偶為公,為求工整,往往剽剝故事,極盡凋刻,已失辭賦之本意也!”

“如楊億,劉筠,其學固博,然為求工整對仗,其文難免流於俗也。”

“而韓愈之文,卻鮮有人知。”

“臣以為,科舉當先試之策論,使辭文言古今之之亂,簡其程式,使得以問其大義,不必專於記誦。”

這邊,魯宗道的發言剛剛結束,宋綬立馬跟著講述道。

“臣以為,讀書不可失其博,亦不能失其專。”

顯然,宋綬對偏重策論是有意見的。

他認為,專且博,才是文人士大夫該有的樣子。

應制詩,看似被嚴格限制在某些條條框框之內,但若是想要寫出新意,考生必須博觀泛覽。

如果失其博,便是天資橫溢之輩,也難以寫出令人拍桉叫絕的應制詩。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掛的我令神明迎接終焉

十二月的春風

從鐵襠功開始天下無敵

仲夏老柳

元始神尊

大丈夫的貓

未曰一遊

執筆墨仙

一人飛昇,不如一起飛昇

千尺舟

我,劫修!殺人放火,天生純良

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