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郭家祖父輾轉當了那麼多年地方官, 家底還是攢了一些的,真要買什麼好地段的豪華宅邸可能不太容易,想買些地段一般的宅院倒不成問題。

洛陽這邊乃是東都, 聖人時常過來這邊長住,宅子買了絕對虧不了。

接下來幾天,三娘都屁顛屁顛地跟著郭家祖父去看宅子。按照郭家祖父的預算, 幾處宅邸看著都差不多,大抵和他們在長安的宅院那樣臨近城門附近,算是都城的外圍。

不過但凡能在家中兩京購置房產的,大抵都算得上家底殷實。

郭家祖孫幾個逛了幾日, 相中仁風裡一處還算開闊的宅子。

三娘對其中的大書房十分喜愛, 極力拉著郭家祖母一起去看,裡頭的書雖都被搬走了, 可書架還留著, 一看就叫人很想用書把它填滿。

三娘信誓旦旦地說道:“要是買下來,我就去把朝廷藏書全給抄回來, 把它擺得滿滿當當。等到大哥他們過來了都能看!”她興高采烈地規劃著該怎麼填充這些空蕩蕩的書架, “還要抄許多兵書,擺滿最上面的一行,阿耶長得那麼高,一伸手就能拿來看。”

三娘邊說還邊對著書架比劃起來,彷彿自己當真能靠兩隻手把書架塞滿。

郭家二老本也相中了這處宅院,見三娘這般喜歡便把事情敲定下來。

王昌齡哈哈笑道:“你是想去看虎牢關吧?”

一個縣令就足以讓他們拖家帶口遷兩京戶口,可見京畿諸縣的縣官都是極好的差使!

三娘一開始聽說王昌齡只當了個縣尉,還覺得當官可真難。

幸而京兆、河南、太原三郡的縣城都屬於京畿縣,待遇和其他縣不太一樣,重要程度也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樣,能在這種天子腳下當官會更容易被上頭想起來,只要隨便幹出點成績來都能升遷。

要是按他出生地稱呼,估計得“鞏縣野老”了。

三娘說道:“等您安頓下來,我去虎牢關看您!”

接待工作搞好了,不就等於在皇帝面前露臉了嗎?

所以王昌齡這次任免由從九品的校書郎遷為正九品的畿縣縣尉,看似還是九品的小官,實際上到這裡才算是正式開啟自己的仕途。

比如當初王維被貶也是去濟州當個司倉參軍,顧名思義就是管倉庫的。

等聽王昌齡告訴她進士都是得熬個七八年資歷並且考核優等才有機會當上縣縣尉的,她就覺得更不容易了。

尤其是京兆和河南這種皇帝常駐的地方,那更是有可能直接接待皇帝!

一代大詩人,堂堂狀元郎,發配去山東管倉庫,可見吏部安排職務不管專業對不對口的,讓你去幹你就得幹。

這也是唐朝進士的基本待遇,除了留在朝中當個侍弄筆墨的閒官,進士們大抵都會安排到基層幹活。

三娘沒怎麼學過砍價技巧, 聽她八叔這麼說以後連連點頭表示自己記住了。

回去的路上, 郭幼明抱著三娘諄諄教誨:“下次在給錢前你可不能表現得非它不可,否則對方可能會坐地起價。”

巧的是,杜家當初舉家遷到河南鞏縣也是因為杜甫曾祖當了鞏縣縣令。

至於京畿一帶的縣令,那可是六品官,沒點門路的人根本當不上。

吏部對王昌齡的任命很快下來了,安排他去當汜水縣縣尉,有名的虎牢關便在這個縣中。

譬如杜甫他爹杜閒那樣能當個奉天令,大抵是祖輩在朝中人脈不淺,杜甫便是因為他爹在任期間把全家遷到京兆杜陵,才能自稱“杜陵野老”的。

原來做買賣也要喜怒不形於色!

郭家置辦好新宅的當口,博學宏詞科的考核結果出來了, 王昌齡冠絕全場,得了個第一。

所謂的縣尉就是管當地治安的,官職不高。

可惜大唐的考試大多不怎麼排名,很多時候都分不出個先後來,對王昌齡也沒有什麼特別嘉獎。

三娘被一眼看穿心裡的想法,很有點不好意思,忙回道:“都看,都看!”

王昌齡不再逗她,笑著允諾道:“好,等我安頓下來便寫信給你。”

縣尉之職遠不是他所求,不過他也知道張九齡當初曾尚書建言“不歷州縣,不擬臺省”,聖人也採納了他的進諫當場下詔明言以後就按這個辦。

所以趁他現在還年輕,去底下的州縣歷練歷練不是什麼壞事,畢竟這是升遷的必經之路——至少張九齡當宰相期間不會為他們破這個例。這條規則可是他早年極力推崇的,不可能當了宰相就自打臉。

王昌齡滿懷壯志地赴任去了。

三娘從王昌齡這兒瞭解了滿腦子的基層官員升遷常識,跑回去跟她祖父感慨:“您能當上刺史可真不容易!”

郭家祖父說道:“世上做什麼事能容易?”

他不是進士出身,而是武官起家,朝中諸多文官都不愛帶他玩,所以他終身都沒摸到過朝官的邊。好在郭敬之也沒有文官那種死活賴在兩京不走的執念,在外地任職還叫他更自在哩!

至於以後的事,那就看自家兒孫有沒有出息了,反正他已經給他們攢了些家底,保證把他們健健康康養大。剩下的只能靠他們自己去爭取。

三娘便央著她祖父給她講在任地上的光輝事蹟。

人上了年紀最愛什麼?最愛的就是回想當年!

有三娘這麼個好聽眾,郭家祖父每天都抽空給她講自己搜腸刮肚回憶起來的奇人異事。

自己彷彿也回到了風華正茂的年紀。

偶爾還拔出佩劍給三娘演示一番自己環遊大唐所依仗的高超劍術。

三娘也拿著駙馬蕭衡贈她的佩劍跟著比劃來比劃去。

可惜老了就是老了,白天倒也沒什麼,到了晚上郭家祖父就得讓人給他搓藥酒。

郭家祖父沒讓寶貝孫女知曉,只是更堅定了要趕快把嵩山別業也趕緊敲定下來的決心。

於是三娘才送別了王昌齡沒多久,就被她祖父趁著休沐日帶去嵩山玩耍。

三娘一大早跟著她祖父出門,到了門口卻碰上跑來找她玩耍的蕭戡。

得知三娘要去外面玩兒,蕭戡積極表示他也要去,他都好久沒出去玩啦!

三娘道:“你得問家裡人才行。”

蕭戡道:“那你先不要走,我這就回去問。”他風風火火地說完了,又風風火火地往回跑,看起來還真是說幹就幹的性格。

蕭戡回去沒多久,就帶了一串人再次出現在三娘眼前,與他一起過來的還有老熟人駙馬蕭衡。

三娘乖乖向蕭衡問好。

一行人出城往嵩山而去,一路上兩個小娃娃時而坐馬車上玩博戲,時而央著蕭衡、郭幼明帶他們騎馬,全程都在興高采烈地玩耍和聊天,看得蕭衡他們都覺得沿途多了幾分趣味。

他們出發得早,沒到中午便到了嵩山腳下。

相比於大多已經被達官貴人圈佔的近郊,嵩山一帶風光還是極宜人的。

走了一路,大夥都餓了,索性就近尋了個村子掏錢命人殺雞宰鴨做些家常菜,吃飽喝足正好在周圍邊看莊子邊散步消食。

不想卻在半路遇到個熟悉的人——不是王維又是誰?

三娘最先注意到正在山腳下信步徐行的王維,登時掙開她八叔牽著她的手開開心心地跑過去喊人:“老師!”

王維轉頭瞧見三娘,微訝,問道:“你怎麼在這兒?”

三娘一口氣跑到王維面前,才仰著頭回道:“阿翁說要這裡置辦個莊子,帶我過來看看。”

王維道:“這裡的風光確實不錯。”

三娘關心地問:“老師你什麼時候過來的?”

王維耐心答道:“正巧剛到這邊沒多久,用過飯後到處看看。”

他母親在嵩山潛心禮佛,他也曾經在嵩山這邊長住過一段時間,所以回到嵩山便分外感慨,忍不住獨自出來看看周圍那既熟悉又陌生的景緻。

聽聞王維會暫住在嵩山這邊,三娘積極詢問他現在住哪兒。

王維道:“在東溪一帶,不過住處還沒有收拾好,今晚暫且住在一個朋友那兒,他也住在東溪那邊。”

三娘便跑回去央著她祖父買東溪那邊的莊子。

郭家祖父自是依了她的意。

一行人除了蕭衡這個駙馬都尉都是無官無職的閒人,交遊起來倒是沒犯什麼忌諱,所以等郭家祖父定好買哪個莊子以後便一同去了王維那個朋友的別業。

王維這個朋友叫李頎,也是個詩人。

早些年李頎曾考過進士,後來當了好些年的縣尉,一直沒機會升遷,便決定歸隱山林。

可見有的人到基層去是為了履歷好看,有的人到基層去就是紮根基層、深入到群眾中去——最後全家都變成當地群眾,為當地人口增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碰上那些個心存傲氣、不靠俸祿養家餬口的傢伙,那當然是二話不說掛冠而去。

李頎就是棄官隱居大部隊中的一員。

他少年時家裡可有錢了,這處嵩山大別業就是他家祖產之一。

雖然其餘祖產早已被他敗光了,可剩下這一星半點已經足夠他不為五斗米折腰。

得知來的是王維收的學生和駙馬蕭衡父子倆,李頎笑著命人張羅酒宴招待客人,還去請借住在他家的一位琴師朋友出來彈琴助興。

李頎吩咐負責跑腿的小廝:“就說今兒好酒管夠,他一定願意過來。”

郭家祖父在旁聽見“好酒管夠”幾個字,當即來了勁頭:“看來今晚我們得叨擾一宿了,喝醉了可回不了洛陽。”

李頎本身就很愛交朋友(當初他那些祖產就是交朋友揮霍沒的),聞言朗笑著說道:“你要走,我還不樂意放你們走,今晚誰沒喝醉往後再有好酒可不帶他了。”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帝霸李七夜

厭筆蕭生

婚禮現場:腳踹扶弟魔未婚妻

我要崛起

全民覺醒:我用掄語以德服人

賞金獵人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