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這個小書童的喃喃自語,張丹青的神色充滿了震驚和猶豫,在自己的印象之中,這種十一二歲的年齡,本該是在父母羽翼之下享受家庭溫馨的讀書時代,本是應該在父母的膝下開始懶睡撒嬌的年紀,可他的臉龐上卻承載著這個年紀本不該有的冷漠與決絕,真一副視死如歸的壯烈場面!就連張丹青看的也不由得微微敬佩之中又帶著些許遺憾!

是的,若真是因父母生死大仇而潛伏多年,並且以圖報復,這絕對是讓人敬佩的一種行為,即便這種行為不被推崇和提倡,但在大多數人的內心深處,為父母復仇,好像是一個男兒的血性所在,但凡能忍下如此滔天愁怨的,多半都是無情無義之人,正所謂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種血性的因子,在張丹青的印象之中,讀書人還真的很少擁有,這樣的大義也往往存在於草莽之中,也沒有那樣的生活和幼年環境才能孕育這樣的人物。

但從內心深處來講,雖說對這種行為多有敬佩,丹青卻不能光明正大的鼓勵甚至提倡這種行為,畢竟為父復仇,終究是與禮法不合!

檢視歷史可發現,“血親復仇”在先秦非常盛行。就連當時的聖賢孔子也是非常推崇的,認為自己父母被人殺害而不報仇,是一種不孝的舉動。

自東漢以降,風氣為之一變,血親復仇開始向“刺死辱母父者”轉變。

到了漢章帝建初五年的時候,,《輕侮法》炮製出臺,根據此法,為遵從孝道而從事血親復仇活動,觸犯刑律者,降罪一等處理。

在法律的支援下,“刺死辱母者”陽球、董仲舒六世孫董暗,“刺死辱父者”魏湯,“為父復仇者”趙娥均得到了減刑乃至免罪,以及輿論的嘉獎。

不少學者均指出,身為布衣的劉邦推翻秦朝建立漢朝,除了以輕徭役、薄賦稅收買人心外,還需要解釋高祖得天下的合理性。在製造政治神話的同時,兩漢藉助了儒家思想。

孔子認為:“事行孝故可移於君,是以忠臣必求於孝子之門。”《變法與治吏:歷史深處的風雲人物》一書指出,兩漢統治者正式看中了儒家所倡導的“孝”文化的這種特色——忠孝一體,移忠作孝,力主“以孝治天下”。他們的目的當然是想借此建立一種任何社會成員內從父母外從君主——也是全國民眾家長——的道德人倫關係,從而確保君主的絕對權威,進而確保劉姓家族萬世一系的天下。

為了維護“孝治天下”,統治者以身作則,除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外,漢代皇帝都以“孝”為諡號。統治者一方面運用法律手段對不孝行為進行嚴厲懲罰;一方面提倡孝道,褒獎孝悌,甚至出現鼓勵復仇的《輕侮法》。

名節之士的“輕生復仇”因與《春秋》“大復仇”的經義教條不想違背,又是對血倫常的壯烈捍衛和孝義品德的非常態演示,因此儘管它常常破壞國家的現行法律秩序,卻得到統治者態度曖昧的寬假。

這部法律在章帝死後即遭到廢除,漢和帝執政時,尚書張敏先後兩次上書批評這部法律,認為《輕侮法》的實施導致出現大量冤桉,因為很多人從這部法律中鑽空子為自己開脫。不過漢朝統治著仍然為復仇留有餘地,復仇也成為一種道德楷模而被效彷。到了東漢末年,因時世艱難,統治者更加強調忠君,導致士人對名節的追求,時有血親復仇之事發生。

及至唐朝,李世民的皇位經由玄武門之變得來,先是手足相殘,繼而逼父讓位,“忠”“孝”都喪失了合法性。於是他轉而打造自己的文治武功,無論是內政方面的貞觀之治,還是“天可汗”式的赫赫武功,都有效增強了李世民的“合法性”。

同樣是為父親報仇的徐元慶桉,因武則天想要網開一面引發朝臣抵制,最後由陳子昂創造性地解決了這一難題,他認為,既然徐元慶做好了“殺身成仁”的準備,不如干脆“正其刑”,既維護了國家律法,又成全其“德義”,執行後再“旌閭墓”,以彰其德。

一百年後,李世民之事已被世人澹忘,此時唐朝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在執政者的需要下,“忠”、“孝”思想再次成為主流。

名士柳宗元穿越時空去反駁陳子昂,他在《駁復仇議》中認為,陳子昂的意見不但賞罰不明,而且自相矛盾。柳宗元還在這篇著名的奏議文中指出,徐元慶報殺父之仇的行為既合於禮義,又合於法律,應予充分肯定。

唐憲宗年間,梁悅替父報仇殺死仇人秦杲一桉為情法之爭劃上句號。

韓愈在《復仇狀》中指出,“復仇之名雖同,而其事各異”,殺或赦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尚書省經過辯論,最終裁定梁悅為父報仇,投獄請罪,特敕免死,決杖一百,發配循州。

從此形成桉例,為父報仇可免一死,不免於流放之刑,成為封建王朝通行的規則。

在長達兩千年的孝治天下中,即使到了民國時期,“為父復仇者”也得到了輿論的同情。1935年末,因“五省聯帥”孫傳芳早年違背不殺俘、不戮降的通例,斬決施從濱。施女施劍翹刺殺孫傳芳後自首。

在法庭上,施劍翹詳細陳述了自己艱難的復仇歷程,說道:“父親如果戰死在兩軍陣前,我不能拿孫傳芳做仇人。他殘殺俘虜,死後懸頭,我才與他不共戴天。”施劍翹的陳述以及律師的辯護感動了法官和在場的旁聽者,1936年2月,河北省高等法院最後判其有期徒刑七年,11個月後又遇特赦。

可以說,中國雖然經歷了五四運動等破除封建思想的文化運動,但儒家所構築的忠、孝思想一直深植於中國人的思維中。

也就是說在古代為父母復仇,最開始是呈現鼓勵的態度,到了唐朝以後,便開始對這種行為抱著抵制而且反對的態度,但為父報仇一般來說都是事出有因,所以執法者往往也會考慮到實際情況,對犯罪人多有憐憫,並對詳細定責以及判刑的時候,往往會罪減一等,一般施以流放,或者是徒刑!並不會一刀切的直接砍了了事。這也算得上是古代司法的一種人性化的最佳體現。也算得上是等級森嚴而又殘忍的封建社會里頗為溫情的一面了。

愣愣的看著眼前這個書童,張丹青就像是個認真的傾聽者,靜靜的聽著這個書童講起他悲傷的童年起來。

眼見張丹青並沒有出言阻止,甚至還一副默許,而且滿懷期待的樣子,小書童微微苦笑一聲,緩緩的講起了自己悲傷的過去:

“我父親原本也和我家先生一樣,是個醉心功名的書生,一心想著要進京趕考,考個功名回來,好光宗耀祖,並博得個一官半職.。但他就不是一個做官的料,每次趕考都名落孫山,別說會試了,就連鄉試都沒能考過,折騰多年,連個舉人的功名都沒撈回來,母親對此也頗有怨言,一天天在他耳旁說他這不對,那不對,左看右看都遠不如郭奉,畢竟郭奉好歹是個舉人,雖說不像建國初期那般做官便利,但好歹是有了個做官的資格了,我父親嘴上雖然不說,但心裡也頗為頹喪。並因此而悶悶不樂……

再後來,郭奉也隔三差五的來接觸我父母親,明著看著像是來寬慰我父親的,可事實上,每次他來除了帶些酒菜之外,也會經常的對我母親動手動腳,各種的不規矩和不老實!剛開始我母親還會大聲的嚴辭訓斥,而到了後來,便開始半推半就,聽之任之了……”

聽到這裡的張丹青不由得搖頭苦笑,天下男人果然還真是興趣一致,偏偏都喜歡幹著這樣的勾當,要麼就是勸妓女從良,要麼就是拉人妻下水,簡直都不知該如何形容了……

而從他的話語裡頭也聽得出來,女人們慢慢變壞的過程,也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變壞的,慢慢的都會有這樣一個過程,但凡在剛開始遇到這些不禮貌的騷擾之時,基本上都會非常嚴厲的言辭拒絕,甚至還略帶些許攻擊性,但相互之間相處的有些熟稔了之後,慢慢的就會從輕度厭煩到半推半就,直到最後對騷擾完全免疫,甚至敞開懷抱。可以說大多數女子定力不足的情況下,都會慢慢的如此淪陷,在不自知之中漸漸變得無法自拔!

果不其然,小書童越說越氣,甚至還雙拳慢慢的緊握起來,臉上帶著些許憤世嫉俗的惱怒模樣:“小時候在我心目中那個溫柔賢淑的母親再也沒有了,父親不在或者離去之時,甚至有時候還公然的和郭奉在一起摟抱打鬧起來!有幾次我從河邊的田裡面掏泥鰍回來,甚至還隱隱約約聽到他們說什麼私奔和遠走高飛,我在門外聽的氣不過,便直接衝進去,朝著他們痛罵狗男女!”

在一旁吃瓜,聽著聽著的張丹青不由得眉頭大皺,忍不住的輕言出聲提醒說道:“你說話做事這般的容易衝動,當時一定捱了打吧?”

小書童很是認真的點了點頭,面色之中憤憤不平的怒罵道:“那還用說?還不等那個姦夫動手,母親就率先給了我一巴掌,還說什麼他眼睛裡進了沙子,只是讓郭叔叔幫忙吹一吹,兩人之間清清白白的,並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舉動。打完我就算了,還讓我也莫要對外隨意的聲張!”

即便是作為一個旁觀的傾聽者,張丹青性格再好,也聽著不由微微拳頭輕輕捏起,忍不住的t他父親微微叫屈起來,甚至聽到後頭還忍不住的出聲說道:“那後來呢?你父親是怎麼死的?”

微微輕輕的咳嗽了咳嗽,小書童的面色漸漸從憤怒轉向了愁鬱而又悲憤,臉上微微傷感的說道:“那姓郭的賊子走了之後,我母親也無心做飯,整個人有些心不在焉的樣子,我喊了她好幾聲,她都未曾反應過來,一臉痴痴的望著門外漸漸黑下來的天空,也不知在瞎想些什麼……

直到我父親回來之後,我悄悄的將父親拉到了一旁,並告知了他們倆的醜事,可我父親竟然也並不站我這邊,反而有些不悅的怒斥我說道,說是他的那個姓郭的兄弟,身子骨不大好,和我父親一樣有著心肺之類的舊疾,每當久蹲或者是略微小跑過後,便會累得上氣不接下氣,有些勻不過氣來一樣,而我父親還說什麼他是個有福之人,娶了個賢妻還是名醫之後,雖說不怎麼對外行醫,但我母親從小就受外公的耳濡目染,頗懂的一些醫理,此番郭奉過來尋我母親,正是受了我父親的推薦!呵呵,呵呵,可他哪裡知道?!他自以為是的向他朋友推薦自己妻子的醫術高明,事實上卻是在引狼入室,而我父親本人卻對此毫然不知,甚至最終因此而喪命!”

翹著個二郎腿,忍不住的把膝蓋抱高了一些,張丹青聽著聽著整顆心就像是被貓抓了一樣,撓癢癢的難受,忍不住的身子微微向前傾著說道:“你還沒說你父親是怎麼死的呢?小小年紀這般吊人胃口可不好!”

大概或許是知道自己會有必死的結局,小書童忍不住的呵呵乾笑一聲,對張丹青的督促並不感到在意,索性將這些破事放開了說:“那晚我父親睡下之後,我也很是乖巧的把飯碗洗了,在父母的照顧下長大,我一直有個習慣,那就是比較偏向於摟著母親睡,這樣我才能睡得更加安穩和踏實。

可是那晚我左等右等,在床上一直等不到母親的到來,便躡手躡腳的走下床去,卻發現在父親的書房裡,說白了就是一間放雜物的雜貨間,看見那房間的蠟燭還亮起,便好奇的悄悄跟了前去,誰知卻發現母親一臉認真的坐在了那木桌子上,正在聚精會神的翻看著一本早已翻的破爛的醫書,後來我才知道,那本醫書是我外公留下的,而其中的一頁,後來也被我母親鄭重的折了起來,從小我對醫術也頗感興趣,後來我才知道,那一頁醫書,講的就是某些身子骨不大好的人,在飲食上暴飲暴食的一些不良後果,以及過度飲水的危害,會造成一些水中毒的不良跡象。”

聽到了這裡,張丹青再也忍不住,滿臉驚恐的緩緩站起來,用手指哆嗦的指著眼前這個小書童。心裡滿是震撼之色!

原來,這個小書童的父親和郭奉的死因一般無二!本身兩人都有較為近似的心肺心血管功能障礙,久蹲或者是劇烈運動之後都會呈現呼吸困難的症狀,這樣的人,切記暴飲暴食!可偏偏,兩個人都栽在了,這個看似無關輕重的小問題上……

真要算起來,兩人相同的死因,這算不算是天理報應,迴圈不爽呢?

仰頭望了望天,張丹青找不到答桉!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磐堂

塵市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