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坐在太師椅上紋絲不動的周王朱橚,李景隆心中極其輕蔑的瞪了瞪他一眼,心中滿是不以為然的樣子,畢竟在他看來,自己已經公然的率兵包圍了整個周王府,只要自己願意,隨時都可以把這個藩王給直接帶走,至於什麼禮節不禮節的,那都是一句空話而已,大概是想到了此處,心中自認為穩操勝券的李景隆忍不住的冷笑連連說道:

“殿下真會說笑,李某可是奉了天子的詔令,按照朝廷的禮法和規矩來說,李某可是欽差大臣,見我如見君,應該伏地而拜謁的,恰恰應該是周王殿下,我想殿下貴為太祖兒子,應該不會不明白這個規矩吧?!”

一邊雲澹風輕寫著藥方的周王,一邊頭也不抬的呵呵直笑不已,對李景隆的話語絲毫的並不感冒,反而是滿臉不在乎的樣子,畢竟在他看來,李景隆這個傢伙也就和自己一樣,只不過是因為有個好爹,只不過是因為投胎技術和運氣比較好而已,本身並沒有多大的本領和才華,如今能夠人五人六的站到自己面前,和他的出身大有關係,也正是因為這個因素,對他的話語簡直是充耳不聞的。

這個倒也不能怪周王,不僅僅是朱橚,實際上連京城裡的大多數官二代,也對李景隆頗為看不起!認為他只是一個紈絝子弟,本身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才華!

即便是後來他投誠了燕王朱棣,在關鍵時刻給朱棣開啟了城門,迎進了南京城,燕王朱棣照樣對他心理非常的鄙夷!

說起李景隆,此人真是讓建文帝又愛又恨。建文帝執意削藩之後,燕王朱棣舉兵造反。李景隆深得建文帝的信任,被建文帝任命為大將軍,掛帥率軍征討燕王朱棣。前後兩次統帥數十萬大軍的李景隆竟被燕王朱棣十萬大軍擊敗,損失慘重,建文帝也因此轉為守勢。燕王朱棣攻打南京時,當時朝中各大臣都要求懲處李景隆,但建文帝仍然力排眾議啟用他,結果這個李景隆居然開城門投降,引朱棣進入南京,真是可恨。

讓人覺得奇怪的是李景隆年青的時候也是很得朱元章信任的。李景隆是明朝開國名將李文忠之子,年青時就世襲曹國公。據史料記載,朱元章多次派李景隆到各地練兵。

不過,朱棣卻瞧不起李景隆。李景隆掛帥征討朱棣時,朱棣卻說:“兵法有五敗,這個李景隆全犯,他必敗無疑。”然後朱棣興沖沖地把李景隆犯的5個錯誤列舉了一下。面對李景隆的大軍,朱棣採取的戰略是留長子朱高熾留守北平,囑咐朱高熾堅守不出,自率軍隊援救永平。結果正如朱棣所料,李景隆數十萬大軍卻拿不下無重兵把守的北平。待朱棣回援時再把李景隆打得落花流水。後來在白溝河之戰,朱棣率10萬大軍以少勝多,再次擊敗李景隆60萬率領的大軍。

由此可見,朱棣對李景隆的看法是對的,李景隆本是個紈絝子弟,並不懂兵法。那麼朱元章對李景隆的看法就是錯的嗎?難道朱元章瞎眼了嗎?

《明史·李景隆傳》:每朝會,進止雍容甚都,太祖數目屬之。十九年襲爵,屢出練軍湖廣、陝西、河南,市馬西番。進掌左軍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

根據這段記載可以看出四點:

明太祖朱元章確實很看重李景隆;朱元章曾經派李景隆去湖廣、陝西、河南等地練兵;後來又派李景隆負責茶馬互市貿易;緊接著升李景隆為左軍都督府,這是一個軍隊管理機構。

從朱元章派李景隆去練兵和升其為左軍都督府這兩點來看,朱元章應該是認為李景隆有一定的治軍才能,擅長練兵和軍隊管理。再加上李景隆是名將李文忠之後,本身也是熟讀兵法,與朱元章的兵法上估計也有過一番交流,朱元章也就因此信任李景隆。但擅長治軍或熟讀兵書的人,不一定就能率軍上戰場打仗。我國自古以來紙上談兵的人多的是了。

當李景隆率軍來征討朱棣時,朱棣對這個即將交戰的對手肯定是下了一番功夫。史料並沒有記載朱棣在交戰之前認識李景隆,那麼朱棣對李景隆的看法可能是來自於他在戰前對敵方軍情的刺探,這些敵方的軍情可能包括李景隆的家世背景和性格特別、帶兵方式、糧草輜重情況、軍隊構成、軍隊訓練情況等。朱棣因此得出李景隆的五大錯誤:

《明史》:政令不修,上下離心;兵將不適北平霜雪氣候,糧草不足;不計險易,深入趨利;求勝心切,剛愎自用,但智信不足,仁勇俱無;所部盡是烏合之眾,且不團結。

朱棣自幼跟隨在朱元章身邊,隨軍打仗,並多次參與北伐蒙古,是個優秀的軍事家,對兵法知之甚詳,有豐富的實戰經驗。透過對李景隆所率領的大軍的軍情瞭解,朱棣得出的結論是:李景隆根本就不懂帶兵打仗。

《明太宗實錄》:李九江(李景隆小名),豢養之子,寡謀而驕矜,色厲而中餒,忌刻而自用,況未嘗習兵,見戰陣而輒以五十萬付之,是自坑之矣。

對於這麼一個不知兵的人,朱棣膽子就大了,故意調走北平的重兵去支援永平,引誘李景隆來攻。李景隆雖練過兵,但卻從來有過實戰的經驗,面對城牆高大的北平,李景隆束手無策。等到朱棣大軍回援時,李景隆再面對朱棣這樣的沙場老將,不吃敗仗都不行了。

其實李景隆的發家史,很大程度上源自於他有一個好父親,而他的父親就是李文忠,他是明朝赫赫有名的開國大將,同時也是明太祖朱元章的外甥。在公元1357年時,李文忠便以舍人的身份,帶領朱元章的親軍支援池州,作戰成功,接下來又乘勝攻下了又攻下青陽、石埭、太平、旌德四個縣,令朱元章大為欣喜。

但是李文忠死的比較早,或許是沒能陪伴朱元章度過晚年的緣故,朱元章便把對李文忠的掛念和嗯寵,毫不保留的轉移到了李景隆的身上,加上李景隆這個傢伙,長得高大威武而又帥氣翩翩,有了一副好皮囊的他,偏偏又在軍事上見解頗多,說起來口若懸河,一副很好的口才,哄得朱元章高興不已,再加上朱元章也非常的有興趣和感情去培養他,這才一步步的將他推上了將帥的高位,最終釀成了朱允文的國滅身死!

相傳,李景隆的身材長得十分高大,眉目疏秀,顧盼偉然,總之就是一副翩翩貴公子的形象,在李文忠死後,他就很自然地承襲了曹國公的爵位。

李景隆從小就喜讀兵書,深得朱元章的喜愛,後來還多次前往湖廣、陝西、河南等地練軍,此時他表現的就像是一個少年軍事天才一般,只差一個實戰的機會,去向大眾展現自己高超軍事才華。

建文帝上臺後,李景隆因為是他的心腹,所以也備受信任,在周王朱橚謀反的桉件中,就是他李景隆去負責的查封的!而建文帝對他的信任,很大程度上也源自於朱元章的格外寵愛,從小就在朱元章的照顧和庇護之下長大的朱允文,很多方面上對朱元章的話,可以說是非常的信任和推崇,要不然的話,斷然也不會把六十萬大軍的指揮權一股腦的交給李景隆……

但和朱元章以及朱允文等人不一樣,不管是燕王朱棣,亦或是周王朱橚,打小就和李景隆這個傢伙一起玩耍和打鬧長大的,李景隆這個傢伙肚子裡有多少墨水和本事,朱橚心裡頭自然是門兒清,此時除了不屑,剩下的還是不屑……

便有些滿不在乎的哼哼說道:“你說你奉了聖旨辦差,並且打著皇帝的名頭,甚至要求本王大禮參拜,敢問聖旨何在?若是拿不出聖旨,你覺得我會給你好臉色嗎?”

聽著這個話李景隆忍不住的微微一愣的,頓時腦子剎那間就有些卡殼了,壓根想不到周王會如此的應付和對峙,的確,雖說自己此番帶著大批的兵馬前來盤查周王府,但實際上,自己身上並沒有帶著,可以直接拘拿周王的聖旨,恰恰相反,皇帝對他面授機宜,是要求他趕往開封之後,明察暗訪的四處蒐羅周王的把柄和罪證,並且在有拿得出手的證據和藉口之後,再實行拘拿,也就是說,自己眼下別說什麼罪證,就連像樣的聖旨也拿不出一封,面對周王的詰問,自然就顯得有些尷尬起來,嘴邊有些吞吞吐吐的說道:

“朝中有人把殿下給彈劾了,而且罪名還不小,只不過當今陛下顧及叔侄的情誼,並沒有直接頒下聖旨,更要求我等不得對殿下無禮,只不過,在下奉旨前來查證核對,還請周王殿下給個方便,莫要阻撓我等辦事才對!”

聽著這個回答,周王忍不住的微微一愣,心中立馬就猜到了,一定是自己那個幾個不爭氣的兒子惹出了些許麻煩,這才讓朝廷抓住了痛腳,要是一個處理不好,很有可能會連累整個周王府,甚至就連自己這個周王殿下,搞不好也會受到波及,說句大言不慚的話,這其中的罪名和責任最輕也是一個管教不力,不管自己怎麼擺脫和解釋,估計也無濟於事,畢竟前段時間朝堂已經吹出了些許風聲,如今的新皇帝剛剛登基上位,削藩的心思已經是堪稱迫不及待了,上次各地藩王一起的回到京師,朝堂裡傳出來的小道訊息宣稱,當時就有大臣建議皇帝在太祖爺的葬禮上直接動手,先下手為強直接扣住各路藩王再說,接下來的削藩便會極其順風順水!

只不過建文皇帝朱允文顧及自己的名聲和仁義,終究沒有在葬禮上直接動手,但這番才把自己的叔叔們全部放回,這才還不到一個月時間,便毫不猶豫的再次選擇了削藩行動,偏偏好巧不巧的,自己的周王府變成了第一個被打擊和削藩的物件!

朱橚忍不住的仰天長嘆,自己好歹也是太祖爺的子孫,論身份和血脈,堪稱極其尊貴,想不到自己父親這才過世多久,說一句屍骨未涼也一點都不顯得突兀!如今太祖爺的棺木還在宮中,還未正式下葬,他的孫子便迫不及待的對他的叔叔狠心的動起了手!正應了曹植的那一句詩,煮豆燃豆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大侄子啊大侄子!你究竟是有多麼的忍耐不住呢?!這麼快就想著要對叔叔們動手了,此番刻意針對的是自己這個有賢王美譽的周王,那麼下一個又會是誰呢?朱橚腦海裡忍不住的浮現出了自己的那個哥哥朱棣的身影,在他的印象和認知之中,諸多兄弟之中,就要數四哥朱棣最為雄才大略了,朱棣不論是治理國家亦或是帶兵打仗,基本上都是挑不出什麼過錯和毛病的,即便眼下只不過是個區區藩王,也一點都無法掩飾和阻擋他的光芒四射,也對,像四哥那麼雄才大略的藩王,自然會讓大侄子朱允文感到如芒在背,一副視為眼中釘不除之而不後快的樣子!

可這也沒辦法……誰讓自己這些兄弟手足都生在帝王之家呢?自古以來,帝王之家便最為無情,不管世道怎麼變幻,不管是誰又坐上了那個天下景仰的九五至尊之位,但凡對於權力和天下,都會無比的在意和戒備,哪怕是那個有可能和自己爭奪的人,是自己的父親或兒子,相互之間也會顯得水火不容,彼此要斗的一個你死我活,分出高下才肯善罷甘休!

漢朝的漢武帝和太子劉據,漢武帝心中的猜疑之心一旦升起,便再也無法熄滅,把自己兒子一脈,徹底根除之後,依舊難解心頭之恨!

唐明皇一日殺三子,唐太宗殺兄屠弟逼父退位,以及宋太祖宋太宗的金貴之盟,這都是血淋淋的事實!容不得半點反駁!

可自己這一生痴迷於醫學,不論是周王府的兵馬,亦或是錢財以及權力,自己明明已經擺出了一副壓根不在乎也不參與的樣子,專心的進行醫學研究,希望藉此能夠打掉朝廷的猜忌和忌憚,可是即便如此,自己的這個大侄子依然不肯放過自己!朱橚忍不住的仰天望了望,苦笑著嘆了口氣!

既然你想要我死,那就來吧……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磐堂

塵市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