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可不敢居功,總覺得這一幕是做給人看的。

朱高燨來的目的一來是看看《永樂大典》的情況;二是順道看看道衍,無論如何,道衍都是他名分上的老師,是他爹指定之人;三是讓編纂組將《永樂大典》多編纂三套,用來給大學充圖書館。

沒想到,還為他下一部要成立的大學選了一位好人選。

朱棣忙完了正事,回到西宮,沒看到兒子,聽說兒子來看《永樂大典》,他很高興,來的路上對跟隨的軍機處的人道,“這臭小子,終於長大了,知道要為他爹分憂了!”

軍機處成立了沒兩天,解縉作死後,五個人裡頭,只有四個人了。

大明的朝政事務越來越多,三楊和黃淮四個人每天忙得腳不點地,人人都學會了騎腳踏車,朱棣也特別賞賜了六部除了夏原吉之外的其他五人以及軍機處的四人各一輛腳踏車。

可即便如此,每天的事情依然很多,無論怎麼忙都忙不過來。

現在楊榮和黃淮,一個調任工部右侍郎,一個調任吏部左侍郎,只剩下了楊士奇和楊溥,兩人跟在朱棣的身後,說是散散心,可兩人真是心急火燎,好多事都沒有忙完呢!

聽了朱棣的話,楊士奇笑道,“皇上,四殿下一向都很孝順!”

楊溥也跟著道,“四殿下向來都會為皇上分憂呢!”

兩人都是親自見證並參與了朱棣密旨建儲的人,誇獎起朱高燨來,自然是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到了門口,隨著黃儼安排小太監前去通報,整個文淵閣的人都激動起來,如同一滴水掉進了油鍋,在朱高燨的帶領下,紛紛離開自己的崗位,聚集在庭院裡,跪在兩旁迎接朱棣。

“平身!”朱棣一進來,目光便鎖定住了兒子,他很是欣喜,走過去,拍了拍兒子的肩膀,“起來吧!”

朱高燨忙起身,扶著他爹進去,低聲道,“爹,您一來,怕是不能空著手?要不,這賞賜,兒子幫您掏了?”

朱棣忍住笑,“這點銀子,你爹還是掏得出來的。”

他問道,“你來做什麼?”

“看看《永樂大典》修得如何了?讓他們多修幾部出來,將來,大學裡面,這套典籍要成為標準配置,每個大學必須存放一部,供師生們學習。科學院也要存一套。”

朱棣的眼睛一亮,這是好事啊!

朱棣也想過這個問題,他修了書,將天下的圖書都梳理一遍,但不能放著沒有用,後世之人豈不是會笑話他?

但,若是每個大學都放一部,科學院再存一套,那就是功德無量了。

“好兒子,科學院還要等你回來了才能成立呢,爹也不知道科學院要如何做?”

“等把萬國博覽會的事忙完了,兒子會著手處理這些事。”

一說起來,事情真是千頭萬緒,北元的事,修鐵路,南方理工大學,科學院……這是迫在眉睫的事。

朱棣只是來找兒子,但來了不能白來,他並沒有和道衍多說話,因為他和道衍的關係,自是比和尋常臣子要親近多了,一直到現在,有什麼為難的事,朱棣都習慣詢問道衍。

君臣之緣,非常深。

朱棣將胡廣,蔣用文,趙同文,陳濟等人叫了來,一一垂詢,又象徵性地找了幾個打字員、校對等人關懷了一下,便當著眾人的面宣佈,為了獎勵大家的勤奮和努力,這個月的月例發雙倍,銀子從他的內藏庫裡走。

在眾人的謝恩聲中出來,朱高燨扶著他爹慢慢地走著,身後依然跟著兩條尾巴,一個是楊士奇,一個是黃淮。

等回到了奉天殿,楊士奇和黃淮準備告辭,他們的事務很多,有些君恩實在是承受不起,要不然兩人今晚又要加班加點到子時之後。

朱高燨抬了抬手,攔住了他二人,但轉而對他爹道,“爹,兒子打算在應天府這邊籌建一所大學,需要一個得力的人手。”

朱棣便知道,兒子是瞧中了其中一人,他斟酌道,“讓楊士奇去幫你,黃淮暫時先留一留,朕打算再找幾個人進來,黃淮先帶一帶,等都上手了,朕再派你去做別的事!”

黃淮鬆了一口氣,“臣領旨謝恩!”

朱高燨問楊士奇,“你可有什麼意見?”

楊士奇素來都是很謹慎的人,他此時卻剋制不住內心的喜悅,“臣跟著殿下,說是給殿下跑腿,卻能夠跟著殿下學到很多知識,是臣的榮幸!”

黃淮也是豔羨不已,但他們的命運都是握在皇上的手裡,將來的路指向哪裡,都是聖意。

朱棣問道,“進什麼人,你們心裡可有數?”

黃淮想了想,推薦了一個人,“皇上,臣舉薦曾棨。”

楊士奇也不可避免地要舉薦一個人,他早有在物色這樣的人,這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提議道,“皇上,臣舉薦金幼孜。“

曾棨乃是永樂二年狀元,人稱“江西才子”,文思泉湧,廷對兩萬言不打草稿,因此,朱高燨對他的印象非常深刻。

這的確是個合適的人員,而朱高燨對他記憶尤其深刻的卻不是這個,而是歷史上野史的記載,與外國使臣拼酒,酒量無限。

此時的曾棨還只是《永樂大典》的一個編纂。

金幼孜是建文二年的進士,與曾棨一樣出身江西,任翰林檢討,講《春秋》。

兩人都是江西人,朱棣摸著下頜的鬍鬚,有些猶豫,他略沉思,看向朱高燨,見兒子把玩著腰間的玉珮,並沒有將這事放在心上,不由得問道,“老四,你怎麼看?”

朱高燨抬眼看向他父親,將此事琢磨了一下,便明白他爹想的是什麼了。

軍機處裡,同時進了兩個江西籍的人。

到了現在,滿朝文武沒有人不知道軍機處是做什麼的,而黃淮也是南方人,北方人會如何想?

但大明的四個院士,卻有兩個河北,一個河南人,對朱高燨來說,南北也不存在不均衡之事,只是,既然他爹有所顧慮,朱高燨便道,“那就再增加一人,讓楊士奇和黃淮再推薦一人。”

黃淮先推薦了曾棨,是江西人,接著,楊士奇又推薦了一人,是金幼孜,也是個江西人。

朱棣一猶豫,兩人均是同一時間明白怎麼回事,心裡道了一聲糟糕,朝廷最忌黨爭,他們竟然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犯了如此重大的錯誤。

聽到朱高燨的話,兩人同時鬆了一口氣,楊士奇這一次沒有開口,擔心和黃淮舉薦的人不一樣或是一樣,惹得皇上疑心。

黃淮想了想,道,“皇上,四殿下,臣舉薦古樸。”

古樸乃是河南人。

如此一來,軍機處和四名院士,南方三名,河南兩名,北方兩名,顯得稍微平衡一點。

見朱高燨根本沒有在意這些事,朱棣也就點點頭,“擬旨,讓這三人進軍機處,楊士奇先帶一帶。”

楊士奇沒有擔心,以皇上對殿下的寵愛,皇上絕對不會把他留太久,忙道,“是,臣遵旨!”

朱高燨對楊士奇道,“南方這邊大學的地址暫時安排在以前大明帝國學院的舊址,得了空,你就去看看。再,從大明帝國學院歷年的畢業生中,挑選老師,聯絡大明帝國學院,讓他們支援教材模板,準備好招生考試,以及下半年的招生。“

朱高燨一句話,楊士奇要跑斷腿,他強大的記憶力自然不會擔心自己將朱高燨佈置的任務漏了,心裡很快過了一遍,“臣遵命!”

黃淮也忙去了,他要擬旨,將這三人調入軍機處,並安排三人覲見皇上,交代他們一些軍機處的事宜。

各自領命之後便很快離去了。

朱棣這才有機會對朱高燨道,“雖然現在取士和以前不一樣,但你將來也要注意,朝中最重要的是平衡,勢力平衡,地域也平衡。”

朱高燨記得當年洪武年間出現過的重要的歷史事件“南北榜之爭”事件,便是南方與北方博弈最後導致的紛爭,南北兩地的矛盾,將會不利於國家的穩定。

朱高燨道,“爹,兒子記住了。有爹在,兒子暫時懶得考慮這些。”

朱棣真是拿這兒子沒有辦法,他點了點兒子的額頭,“你啊你,爹今日才誇了你,你就又這樣了,你說說你,什麼時候才能像你大哥那樣,什麼事都能在心頭過一過?”

朱高燨笑道,“爹,南方重工業,偏科技,南方重科舉,好當官,兩相互補,也省得爭來爭去,有什麼不好?再說了,軍機處都是爹的秘書,打雜的,手上要權沒權,用上幾年,只不過對朝廷的事務熟悉,放出去好辦事,又有什麼好爭的呢?”

“兒子也是想到,咱們是從北邊來的,現在南邊這邊的人一再地說,咱們偏心北面,工業基地都在那邊,用上幾個南邊的人,正好壓一壓他們這些猜忌。”

朱棣這才放心了,“爹不就是怕你沒你大哥上心嗎?”

朱高燨也不怕他爹話中有話,他爹這樣的人要是心裡真的對他有什麼想法,是絕對不會說出來的,就如同,他爹對他大哥一向都非常寬容,不管政事處理得好還是不好,從來都是誇讚多於指責。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被逼婚:躺平後攜妻復仇

遊走金魚

英倫狂潮

笨宅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