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君買在西域的西州城那破城搞的是焦頭爛額,而在華亭縣的李庸也好不到那裡去,他蓬頭汙垢,紮起來的頭髮也鬆散開來,整個樣子和乞丐差不多,他和研究所的人待在這山溝溝裡已經快三個月了,從春天到夏天,然後馬上就要入秋了,李庸心心相念的蒸汽機終於有了眉目。

“這裡最好能再改一下。”

李庸指著圖紙說出自己的看法,參與研究的研究員樣子和他差不多,都是熊貓眼,頭髮蓬散沒個人樣,但是他們對於科學的執著讓李庸都感到動容,這些人簡直就是後世那些科學狂人。

“你們那組的蒸汽機鼓搗的怎麼樣了?”

李庸對著另外一組的人問道,李庸把研究小組分為三組,一組按之前的理論開發一種小動力的模型機,二組則負責大型的原型機,三組是負責圖紙修改和設計的,以現在的工藝技術和材料來說,蒸汽機的研發可謂是困難重重,但是李庸沒有那麼多時間慢慢去等,所以他才日以繼日的待在這裡和他們一起完成這個代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代表。

“能運作了,但是馬力很小,才十二馬力。”

一組的負責人林寶搖搖頭說道,他花了差不多三個月才組裝完備,結構袖珍輕巧,但是動力實在不敢恭維,十二馬力能幹嘛?不過李庸也沒氣餒,因為這也是他預想的一樣,但是起碼說明設計沒有問題,因為模型機已經能做出來了,那原型機還遠嗎?現在他們缺少的就是經驗,還有就是工藝上的問題,只要解決這些問題,那原型機就能製作出來,二組決定去參考一下這臺機器,於是全體人員一起去了一組的實驗室,看到了那臺安置在裡面的機器。

“這個搞不定,我們還是從最簡單的瓦特機開始吧。”

李庸看了林寶的機器之後說了這麼一句,整個蒸汽機從原理來說並沒有超越他們的知識層面,但是其中運用的許多加工手段和材料不是現在他們的工業能夠支援的。

“這臺模型機機器倒是很輕便,可惜換在原型機上,我們做不出來。”

王單看了之後說;

“它的鍋爐非常精巧,管路都是鋼的,如果放大在原型機上,這麼多部件還是焊接的。”

“沒有焊接,怎麼做鍋爐呢?還有高壓火管、橡膠密封件等等”

林寶苦惱起來,李庸把後世的工業知識的理論都寫了出來,這些工業代名詞,這些研究人員個個都能說出來,而且能知道這些東西是有什麼作用,就是因為知道這些東西的作用,所以蒸汽機的進度才慢,原因他們開發的時候就發現沒有這些東西,蒸汽機根本就做不出來。

“我靠,你從哪裡聽來的奇談怪論?做蒸汽機從來就不需要橡膠做什麼密封件。”

海永久啐了一口吐沫,拿著圖紙和他們說道。

“難道沒有橡膠密封件就不能做啊,密封的東西,老祖宗不是有辦法嗎?難道你們都忘記?”

“的確不需要的,至於材料也用不著什麼鋼,早期我們研發蒸汽機身上也根本沒有鋼,不是生鐵就是熟鐵,手工敲敲打打也行了。我們的材料和加工水平夠用的。”

李庸說想了想說道,然後他嘆了口氣繼續說。

“可是我們不會玩鉚接,沒有鉚接,就得焊接,這東西我們沒有啊。”

“呵呵,說起這個鉚接,不是吹牛,這裡大概也只有我會搞了。”

王單得意的說。

“你會?”

李庸記得這個王單以前只是一個普通工匠而已,專業就像後世的鈑金工一樣,雖然是他搞艦艇建造的,也知道鉚接是工業時代使用最廣泛的金屬連線方式,它比起傳統的鍛接要來得便捷可靠,強度也夠大。特別是在造船領域,鉚接一直到二戰還是主要的造船工藝,連大和這樣的鉅艦,也是用一個個鉚釘連線起來的,只在很少的非關鍵部位使用焊接技術。

“我們的老祖宗就懂的榫接,我也是平時沒事做的時候,我又有點興趣,研究了一下不少鉚接的知識,經常自己試試看。然後加以練習,現在可以說完成能做到鉚接技術沒有問題。”

王單聳聳肩說道,李庸知道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焊接技術日新月異,最後在很多領域都取代了鉚接,以至於這門技術在現代已經很少有人掌握了。李庸記得很清楚,當年上海外白渡橋拆除整修的時侯,安裝鉚釘的工人是很費了一番周折才找到的。

“那接下來就全看你了。”

海永久拍了下他的肩。

“別,鉚接的活我一個人也幹不來。最少得兩個人一組才能工作。還要有專門的裝置。”

王單比劃著。

“行,我調幾名機械工匠跟你學。”

王單當即在研究所裡開起了學習班,李庸調了幾塊鐵板和鐵梁過來,供他做示範用,根據他開出的單子,工坊首先為他加工製造了整套的裝置:包括錘子、帶風箱的起便火爐還有鉚釘,鉚接一般要先對材料進行機械鑽孔,然後要需要連線的板材重疊起來,鉚工一般是三人一組,一個鉚釘加熱工,他先將鉚釘在火爐中加熱到發紅,然後用鉗子將鉚釘遞給鉚工,由鉚工將鉚釘敲入鉚孔鉚上,由於火爐的可攜帶性不佳,在建造大型的鉚接件的時侯,加熱工遞送鉚釘的時侯是使用甩出去的方式,這樣無論是甩得還是接得,都要一手雜技般的技巧才行,無論要鉚接的器物有多大,哪怕是大和這樣的超級居艦,它的艦體也是這樣由鉚接工們一錘一錘的鉚接建造起來的。

“這麼搞,我們得培訓多少鉚接工才夠?”

李庸看到他們花了好幾分鐘才搞定第一個鉚孔的時侯發出了感嘆。

“慢慢來,這也是技術活。”

林寶目睹了這一場面,他對自己能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蒸汽機期望產生了嚴重的懷疑。

王單大概看出了大家的失望情緒說道。

“我們不是有水壓空壓機嗎?”

“對。”

“有水壓空壓機的話,鉚接工作可以省力很多,這個錘擊過程可以用空壓機驅動的氣錘做。就只需要一個鉚工。”

“將來工業水平上去了,我們還可以用液壓鉚接機,不過這個有難度,我們先手工湊合湊合好了。”

王單自言自語的說道,李庸有點想掐死他,他孃的,老子還想要焊接呢,誰給我?我還想要內燃機,要電力,這又誰給我,不要以為看了幾本老子寫的書就飄了。就這樣第一屆鉚接工培訓班就開始了,根據王單的要求,從學徒中抽調了部分年輕人來當鉚接加熱工,也算是間接培養鉚接人才的工作了,掌握了鉚接技術,就意味著可以製造蒸汽機的關鍵部件――鍋爐,無論採用哪一種形式或者原理的蒸汽機,一臺高效率的鍋爐顯然是蒸汽機的核心部件之一,鍋爐的作用還不僅在於為蒸汽機提供動力,工業上需要的熱水、蒸汽和溫度,都需要鍋爐來提供,鍋爐就原理本身來說很簡單,瓦特蒸汽機使用的車箱式鍋爐差不多用了一百五十年,直到1850年還在發揮它的作用。當然它的熱效率很差,李庸的研究所打算製作的是當時比較成功的一型設計,1844年發明的蘭開夏雙煙道型鍋爐,隨後被廣泛的運用,經過不斷的設計、材料方面的小改進之後,它為現代工業一直服務到20世紀,蘭開夏鍋爐的容量較大,能夠提供穩定的蒸汽流,它是常壓鍋爐,不能提供高壓蒸汽,因此在蒸發功率上比較弱,使用上也比較受侷限。不過它的技術簡單成熟,製造也無難度,是用低碳鋼板鉚接,不過也可以用輥制的熟鐵板製造,對於已經能生產出低碳鋼板西山鋼鐵工坊來說,已經不是問題。

“為什麼不試製火管式或者水管式鍋爐?這個難度不會比蘭開夏鍋爐大。”

火管式鍋爐是1829年由法國人塞甘和英國斯蒂芬森公司發明的,當時是用在蒸汽機車上的。火管式鍋爐和隨後的水管式鍋爐能夠產生非常大的蒸汽壓力,這對於滿足大型船隻、機車乃至發電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想什麼呢?蘭開夏鍋爐都沒弄出來,你們就想著飛,不如我們直接坐內燃機不是更好?”

“好,就先製出蘭開夏鍋爐,等練熟了手再搞高壓鍋爐。”

其實蒸汽機解決了鍋爐問題也就等於解決了一半的蒸汽機的問題,蒸汽機關鍵部件是汽缸,這是頗為考驗工業加工水平的產品,汽缸實際上是用鏜床加工出來的,汽缸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蒸汽機的實際輸出功率和安全性,軍工坊過去透過製造的火槍和火炮的槍管炮管,已經積累相當多的各種鏜床使用經驗,這次製造汽缸也沒遇到什麼技術難題,這次他們設計製造的第一臺蒸汽機——西山壹號,是一種臥式蒸汽機,它由蘭開夏鍋爐驅動,設有蒸汽套的汽缸座落在鑄鐵底座上,滑槽與底座是鑄造成一體式,並且鑽有孔。曲柄銷與一個懸掛的曲軸板相連,曲軸的外端靠一個獨立的軸承來支撐的,調節器根據該機的負荷來自動的調節膨脹程度。曲軸上有兩個偏心輪驅動的主滑閥和膨脹閥。汽缸直徑311mm,行程560mm,當蒸汽壓強為每平方厘米4公斤,轉速95轉每分鐘時,它能產生50馬力的功率。這個水平已經和小功率的鍋駝機的功率不相上下了,當然,鍋駝機是在鍋爐容積較小的水平下做到這點的,如果要擴大馬力直接將汽缸放大直徑,行程增加就可以。把汽缸直徑擴大到560mm,行程增加到1000mm,同樣結構的蒸汽機輸出的功率可達185馬力,足以滿足大多數的工業運用了,鍋爐和蒸汽機使用的材料,都是使用了低碳鋼,並不是生鐵或者熟鐵,這得以李庸一開始在西山的時候,就致力於鋼鐵的發展,才有今天的結果。

“其實還有許多改進餘地,比如用落閥取代滑閥,或者乾脆用柱形擺動閥,這個得材料和加工水平上去了再說了。”

鍾貴對著海永久畫的設計圖評點道。

“加工水平沒問題的,我們有這麼多的好的機床,還有專業人員。”

鍾貴笑了笑說。

“這些活誰也沒幹過,還是小心一點好,循序漸進,鍋爐、蒸汽機,出了事情都會要人命的。”

“沒錯,任何研究不嚴謹的話隨時會有傷亡事故的。現在的學徒還好些,小孩子接受能力強,成年的研究員就不大注意,還覺得我們小題大做,遲早要出工傷。”

姜野也深以為然說道。

“沒辦法,沒有血的教訓,人是記不住的。”

李庸嘆息了一聲說道。

“這個不多說了。我們研究的方針是,循序漸進,小步快跑,不斷改進,研究各種機械技術的改進都是有依據可循的,也不會走彎路。”

從技術簡單的裝置著手,循序漸進的提高裝置的技術含量和加工難度,這樣即能快速攀登科技,又能避免步子跨的太大扯到蛋的風險,即使是非常簡單原始的裝置,在現階段也能發揮它的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作用,像蒸汽機這樣的東西,在現階段的作用甚至比柴油機要大多了,生產鍋爐、蒸汽機對於西山還華亭來說都是頭等大事,關鍵中的關鍵,誰也不敢怠慢,鄭麗婉命令西山和華亭的工坊,對研究所發來的物資申請一概無條件批准,高達也拍了胸脯,表示要多少人力給多少人力。華亭縣的基建工坊更是組織突擊施工,建造廠房,雖然在五年計劃裡有許許多多不同型別的工坊,實際上多數只是工業區裡的各個車間,工業區的佈局經過了總體的規劃,以其充分的利用空間和集中佈置各種管道。車間、倉庫之間用混凝土鋪設了人行便道和用來搬運貨物的簡易軌道,當然這種軌道並不能跑火車,只是兩根軋製成型的熟鐵條直接鑲嵌鋪設在混凝土地坪上,承載力不大。原本是準備用硬木軌道的,考慮到華亭的氣候。木製品在雨季很容易朽爛損壞,還是用了鍛造鐵,它比鋼要便宜,又比生鐵鑄造的軌道堅韌,是早期鐵路軌道的主要用材,原本李庸設計這種軌道只不過是模仿前世裡車間與車間之間的簡易運輸方式而已,他以前在艦艇研究所的時候,大型的工件就是裝在平板車上順著軌道從上一個車間推送過來的,既節省人力又節約時間,效率高。隨著蒸汽機的研發即將成功,李庸一看到軌道不免就有點頭疼起來,最終還是被自己的強迫症打動了,於是他把原本只是車間之間的簡易軌道變成了一套複雜的軌道系統,新的方案裡,軌道的長度被大大增長了,連線的範圍也更為廣泛,從華亭縣城、農場、商業區,碼頭、一直延伸到工坊內的各個車間、倉庫、辦公樓,不但可以運輸各種裝置、原料和貨物,還能輸送人員。一個月之後,西山壹號終於研發成功,李庸和所有參與研發的研究員磨著這臺好不容易做出來的第一臺蒸汽機,如果有照相機的,李庸都想和他們一起留影紀念。

“加煤,開機。”

李庸的一聲令下,工作人員和研究人員按步驟開始新增煤炭和操作西山壹號,冰冰的鍋爐在煤炭的不斷加熱下開始升溫,蒸汽開始不斷冒出,然後平靜的汽缸開始慢慢動起來,然後隨著蒸汽的不斷增加,汽缸開始激烈的運動起來,連線的曲軸開始飛快的轉動起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西山壹號已經完成了啟動,目前的運作狀況很好。

“氣缸執行良好。”

“曲軸運轉良好。”

“西山壹號運轉十分鐘,狀態良好。”

一個個負責監控西山壹號的研究員不斷的記錄著資料和向李庸他們彙報,李庸看著那轟鳴的蒸汽機激動的不行,那些研究員更是一個比一個激動,他們研究了這麼多年終於看到了自己親手製作出來的蒸汽機開始運作了,這臺佔地三十多平方的大型西山壹號,就像他們的孩子一樣,因為這是他們的心血,上面的每一顆鉚釘和設計,他們都是親手製作和鉚接的,他們這些做研究的只關心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李庸想的更多,因為隨著蒸汽機的研發成果,那他的整個工業體系也將隨之改變,無論是民用還是軍用,這都是飛躍式的改變,一直壓在他心頭上的朝天吼這個組織,他終於可以用先進的工業去打敗他們,讓他們知道,靠抄襲別人的東西是行不通的,你們有了我的火槍作為仿製就可以威脅到我了嗎?的確威脅到了,可是現在有蒸汽機,那接著他就能製作出現代步槍和火炮了,到時候,他會讓朝天吼知道,你們吃不了龍,因為大唐只要有他李庸在,帝國的安全就不可撼動。隨著西山壹號順利執行兩個小時後,而且沒有發生任何故障,李庸知道他成功了,他的研究員成功了,蒸汽機終於成功問世了。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夜豔

騎著恐龍看日落

白嫖能返現,就問你怕不怕

浪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