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了眼前這個盛庸的信心滿滿,建文帝頓時便來了精神,滿臉堆笑地俯過身去,微微有些著急的說道:“你儘管說來,只要是好法子的,朕無有不允!”

……

眼見皇帝公開表態支援,盛庸頓時咧嘴一笑,頗有些自信滿滿的大方說道:“陛下莫急,張丹青此人,到底是個書生而已,對付書生,萬萬不能和他講理說詞,否則只會耗費時日而無功而返,微臣是這麼想的,可以用傳召的方式,將張丹青喚到指定地點,同時暗中令江都公主前往,並且讓公主沐浴更衣,一旦張丹青入內,不管他們二人是否相見,陛下便可以直接抓個現行,以江都公主的名譽,逼迫張丹青就範!這種情形下,由不得他不同意!”

這……

果然是武夫才能夠想得出的野辦法,向來智取仁義道德的方孝儒立即憤怒的大聲反對:“荒唐荒唐!真是豈有此理,哪有讓堂堂一國公主用自毀名節的辦法,就為了逼迫一個有夫之婦來做駙馬,我飽讀聖賢書二十數載,從來沒有聽說過如此荒唐的事情!陛下若真是聽了這個武夫的建議,他日貽笑天下之時,可莫要忘了臣的提醒!”

太常寺卿黃子澄更是來得直截了當,毫不猶豫的指著盛庸破口大罵:“此人身為侍衛,卻不忠於職守,妄圖干涉朝堂之事,如此武夫,必是他日霍亂朝綱的根源,臣黃子澄建議請斬此人,以正朝野風氣!”

說到激動之處,撲通一聲便拜倒在地,面紅耳赤的大聲呼叫:“陛下若不肯斬殺此獠,臣就長跪不起!”

或許是被黃子澄的大義凜然給感染到了,方孝儒也毫不猶豫的跪在了一旁,與他並排一起跪著,義憤填膺的也如此說道:

“陛下若不肯斬殺此獠,臣也長跪不起!”

眼見自己的兩個心腹大臣如此剛烈而又堅持,建文皇帝朱允文有些為難的看了看盛庸,飽受儒家思想教育的他,其實也明白,這可能是滿足自家妹妹唯一的辦法,但兩個心腹的義憤填膺也警醒自己,這個提議簡直與禮法大相徑庭!若是不小心傳揚出去的話,滿天下的百姓和官員都會大聲的恥笑!

這讓向來在乎羽毛的朱允文更加的糾結起來,有些無力的朝著盛庸揮了揮手:“你犯下如此大錯,按理說殺了你也不為過,可朕向來愛惜人才,這京城你怕是呆不得了,這樣吧,你火速收拾一下,去軍中效力,同時也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去吧……”

逼退了滿臉不甘的盛庸,朱允文還是決定按照正常手續,為江都公主海選駙馬,畢竟老是糾纏上張丹青這麼個有夫之婦,終究有些說不大過去,愛惜名聲的朱允文自然不允許這些非議會糾纏著自己!

敲定了這一件事情的朱允文倒也沒閒著,在各路藩王都紛紛朝著京城匯聚,爭先恐後的要給大行皇帝戴孝的同時,朱允文又忙起了另外幾樁事情,那些他還是皇太孫的時候就憧憬的事情……

在太常寺卿黃子澄的建議之下,鄭重的向滿天下宣告,決定恢復周朝的井田制,並希望能夠推行天下,當然這些事情,都要在朝會上徵求官員們的意見!

很快便迎來了這麼一次大朝會。

朱允文興致勃勃的坐在龍椅之上,笑眯眯的看著,山呼萬歲的文武百官,緩緩的說出了他那石破天驚的提議:

“諸位愛卿,朕近日習讀史書,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漢末以及隋唐魏晉以來,每每到了王朝末期,簡直堪稱禮崩樂壞,道德喪盡!什麼子殺父,臣弒君!在這片神州大地上屢屢上演,每每讀來讓人無不扼腕嘆息!為何周朝上古的時候,卻又能夠人心淳樸,沒有這些惡性事情的發生呢?”

朱允文剛剛提出了這麼個疑問,一旁的太常寺卿黃子澄便立即拍馬屁的唱著讚歌:“回陛下的話,臣以為,之所以上古周朝的時候,能夠人心淳樸,惡性事件少有記載和發生,全因當時的制度和風氣所導致,今時今人,不再遵守周制,凡人凡事都唯利是圖,這種局面下又談何道德呢?!在財貨的利誘下,在權力以及美色的誘惑下,什麼兒子殺掉父親,臣子殺掉君父,就絲毫不足以為奇了!”

朱允文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連忙痛心疾首的開始關切追問起來:“先生飽讀聖賢書,可謂學富五車,不知可有應對之策?!”

“有!自然是有的,那就是遵循周朝古制,制度和立法全部向周朝靠攏看齊,想來天下一定能夠煥然一新,而首當其衝的,便是恢復井田制!”大殿之中的黃子澄侃侃而談!

這個說法立即也得到了方孝儒的大力支援!並且提出了要更改古地名的建議,也就是說,既然要恢復周制,那就要恢復的徹底一些,不光是恢復周朝的田稅制度,包括現在的地名,也要一併恢復周朝時候的古稱。

對於這兩大心腹謀臣的建議,朱允文微笑連連,並把目光投向了兵部尚書齊泰。

但站在隊伍之中的齊泰,此時此刻想罵孃的心都有了,只是看著其餘的兩位都已經大力支援,自己作為建文皇帝的心腹,如果一旦表現出明確反對的態度的話,一定會被方孝儒和黃子澄針鋒相對,心裡本想說出些許陛下三思的話,最終還是咽回了肚子裡,捨命苦諫的千言萬語,最終化作了臣附議三個字!

如此一來,建文皇帝的三大心腹謀臣已經是全票透過,這個操作和突如其來的變化,讓站在隊伍比較靠前的張丹青,頓時不由得傻眼起來,印象中這個齊泰腦子還算是比較清醒的,想不到為了保留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心腹位置,竟然可以毫不猶豫的丟掉自己的節操和底線,連井田制這種政策都敢公開支援。

要知道,周朝距今那都兩千年了,從秦漢以來,各朝各代獨特的田稅制度也不是沒有,可不論翻哪個朝代的田稅制度,唯獨不該翻周朝的呀,那都是兩千年的老古董了啊,你們是怎麼狠得下心把它翻出來呢?

也不是說這個制度不好,而是周朝的井田制,壓根就無法適應這個社會的時代發展了,要是貿然的強行啟用,那是很容易引起天下的大亂子的。

畢竟上一個啟用井田制的皇帝,新朝的王莽已經給出了國破身亡的深刻教訓!

罷了罷了,左右這個倒黴的建文皇帝朱允文也是落的了個國破身亡的下場,自己作為一個合格的穿越者,勸不住的事情何必強出頭呢?

抱著如此心態,張丹青很是果斷的決定對這事不表態!如果一定有人要問起,那就建議皇帝三思而行!有著這樣的經歷,到時候將來永樂大帝朱棣登基以後,自己也可以不會被清算!

果不其然,朝中的大臣臉上紛紛驚愕萬分,一時間反對者還真不少,但都被建文皇帝朱允文給強行壓了下去,並決定強行推行。

整個大朝會開的極其糟糕,但依舊不出張丹青所料。

歷史書上記載,朱允炆宅心仁厚、有孝義,曾經特意糾正過朱元章時代的嚴苛刑法,因此許多人都認為朱允炆更適合做皇帝,能讓天下百姓更加安居樂業,讓明朝更加繁榮昌盛。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不不不,實際上的效果恰恰相反!

大朝會上決定的改革制度問題,大多數原因都來源於朱允炆偏執於上古文化制度,甚至對周朝的制度達到了痴迷和崇拜的地步。甚至認為周朝的制度可以讓人心變得有上古之風,至少不會像今日這般的世風日下,人心險惡!

但很顯然,這都是朱允文的想當然而已!

朱允炆為人善良,在他看來,上古時代(即禪讓制時代)的文化制度都是好的,那時候任人唯賢唯德,所以他非常仰慕。為了實現這種政治理想,朱允炆登基後,特意下令讓全國各地都恢復古地名,而且改得很徹底,府名(相當於省會)、縣城以及最基層的衛所,都要改成古名字。

有些地方因為歷經幾千名,地名多次更改,所以要多方考證,甚至一改再改。如此一來,國家機構把大部分人力物力都投放到了恢復古地名的工程上,荒廢了其它政務政令,甚至官印都刻不過來;而且突然大批次恢復古地名給社會造成了很嚴重的混亂,畢竟要記住新的地名,並把它跟生活、工作融合起來也是需要時間成本的。

井田恢不恢復,其實張丹青倒並不是很關心,畢竟他又不在戶部工作,稅收這種事情他也插不上手,左右朱允文折騰個幾年,早晚會人亡政息!自己實在沒必要螳臂當車的去和他計較折騰……

這個井田制是周代的土地制度,其核心思想是土地國有,由王室分配,規定農民們先共同耕種用來提供賦稅的公田,等忙完了再去耕種自有農田(也就是私田),與此同時,公田不能買賣和轉讓。

平心而論,這種思想極其先進,幾乎可以看作共同勞作,共同分配的典範了,的確能消除封建社會經常出現的“土地兼併”問題。但是這種井田制有明顯的弊端,西周時期因為社會生產力不發達,的確需要集中人力一起幹活,但是明朝一旦集中人力物力幹公家活,就會出現出工不出力的問題,效率直線下降,所以把幾千年前的制度用行政命令,套在當下使用,這明顯是不合理的。

同時,朱允文還提出了全國統考的概念!

早在朱元章還在世的時候,南北榜桉爆發之時,就發現北方受蒙元影響大,儒學凋零,而且程朱理學最發達的是在南宋,所以北方人考四書五經的能力,的確不如南方人,尤其是江浙一袋的人,為了避免浙江讀書人霸榜,於是採納了張丹青的建議,實行南北單獨開榜的辦法,而且實行配額的辦法,讓南北地區的讀書人可以相對平等地入仕為官。

一旦統考的話,北方人自然考不過南方人,等於斷了仕途的機會,這樣的話,大量讀書人自然不滿。俗話說,文化人耍起流氓來,那是要命的。

這不,剛剛下朝之後,張丹青還沒來得及回到衙門屁股坐穩,一大票來自北方的官員,便紛紛找上了門,畢竟當初南北分榜而考的建意識張丹青提出來的,加上現在的張丹青已經身居左都御史的高位,大多數官員,紛紛把希望和目光投向了張丹青,希望他能夠出面向皇帝勸說,以求達到皇帝收回成命的效果!

這些官員一進門就開始哭喪著臉抱怨起來:“都御史大人應該是知道的,北方學子有北方學子的苦,北方本就連連戰亂,常常受到北元餘孽的騷擾和破壞,經濟基礎壓根和南方無法相提並論,這要是同榜而考的話,到時候南北榜桉豈不是要再爆發一次?

想來咱們的陛下,一定是受了以黃子澄為首的那三個賊子的蠱惑,這才想出了這麼個下三濫的主意,張大人可是經歷過南北榜桉的,可得想想辦法呀!”

可誰知張丹青並沒有打算在這件事情上出頭,反而一臉笑眯眯的揭著茶杯蓋:“諸位大人都是北方的,可你們卻忘了我是南方人,而且還是江西人,再說了,南北分考這種事情,我已經出過一次頭了,實在不太適合再次出面!”

一番話說出來了,眾多北方官員紛紛無語相對,眼見邀請無效之後,眾多北方官員,這才紛紛離去……

只是這一日,張丹青的衙門就像是不得安寧一樣,很多下屬都開始向他抱怨,朝廷已經決定恢復周朝古地名,但這個決定卻害苦了各級衙門,許多周朝的古地名已經兩千多年沒用了,突然要恢復,而且是全國性的全面恢復,這可害苦了這些中基層官員,一番查閱書籍引進據典,折騰了好半天,才恢復了區區幾個地名!

更要命的是,好不容易恢復了這個地名之後,各級衙門還須得為這個恢復的古地名專門去刻一個官府的公章!

要知道全國的古地名都要進行恢復更改,掐指一算,這又是一件大工程……

就在張丹青忙得焦頭爛額之際,一個小黃門卻悄悄的跨進了督察院的衙門,說是奉皇帝之命請張丹青前去蒙頂茶舍……

皇帝在蒙頂茶舍召見自己?

張丹青不由的皺起眉頭,心中更是大感古怪,一般皇帝召見他這種級別的大臣,往往都會在奉天殿,再不濟也是在上書房。怎麼會安排在了江都公主的蒙頂茶舍呢?

怎麼看都透露著些許稀奇古怪!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磐堂

塵市農夫